推动绿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思想理论版202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新时代推动绿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和理念。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依靠自然而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害人类自身。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经济建设中,部分地区开山
挖矿、毁林开荒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了人民众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而是要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家园。必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不侵犯其他物种的生存边界与发展权利,将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
推动绿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葛黎明 张立波
底线,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珍惜我们的健康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
富、经济财富。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几百年来,工业化进程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
的生态破坏,导致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须从大局着眼,具备长远眼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
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践行绿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贯彻绿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推动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对于人类而言,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方面为战胜自然而沾沾自喜,尽情享受自然带给人类生活上的舒适;另一方面又认为大自然能够给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容纳人类向大自然中排
放的废弃物。然而,事实证明大自然不仅不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无尽的资源,更难以容纳过量的废弃物。这意味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本身已经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进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已经不能再对大自然要求什么了,唯一的应对之道就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把推动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加快形成绿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必须加快形成绿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大力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遵循“天人合一”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的生态思想,吸取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和方略。身处同一个地球,头顶同一片蓝天,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面对全球性的
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人类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走出困境。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完备健康的生态空间,也离不开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物质资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人与自然的协调合作、和谐共生。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主动承担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积极应对全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立足于全球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天人合一”的绿生态理念,在更高科技水平和意识观念层面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在公平、共担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国际合作,构建全球生态治理新体系,形成共同商议、共同保护、共同管建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当前,只有世界各国自觉树立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生态观,积极推行生态环境变革,建立严格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李贵文理论建设
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6:0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4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发展   人类   绿色   方式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