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培基散文翻译选

浅析张培基散文翻译
【篇一:浅析张培基散文翻译选】
2012.6 上半月 \ 翻译原则 语用策略 写作理论及其它 陈姝彤何泠静等浅析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作品中的翻译原则陈姝彤摘要: 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 散文在翻译过程中, 要求内 容与风格并重。
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散文时, 灵活巧妙地运用翻译技巧, 不仅译其形而且传其神。
本文试图三个散文翻译的原则探讨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在翻译散文中成功实现风格和韵味的移植的。关键词: 张培基; 散文翻译; 翻译原则一、 简介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 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广义的散文诗区别于韵文、骈文的,包含所有不押韵不排偶的散体文章。
可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 以此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狭义的散文指除了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
如今, 现代意义的散文把除诗歌以外的文体都成为散文。二、 散文的特征1、 散文的真散文的真首先是在语言表达上, 不假雕饰、开门 见山 、直奔主题、全凭本的真实和直接。
它不像诗歌那样含蓄, 不用 讲究语言的韵律感、意象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也不用 像小说、戏剧一样讲究语言技巧。
散文的真还体现在感情上, 无论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 都有真情的渗入, 蕴含动人的力量。
有人曾说: 散文是最接近人类表达自 己的一种形式。
2、 散文的散提起散文, 总会想起一句话: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散, 从表层来看, 主要体现在散文的选材范围无拘无束, 表现的形式自 由 开放。
在选材方面, 一切都可以成为散文的写作内 容; 从形式上看, 对于结构、韵律没有规范
的要求, 可以叙事、抒情、说理, 一切放任自 由。3、 散文的美认为普遍认为散文也可被称为 美文 。
它的美主要体现在韵味和意境上。
散文的语言质朴、平实、流畅、自 然, 但是一旦经过感情的渗透就可以在平淡中显现出 品位。
有这样一种比较: 如果说诗歌是陌生化的语言, 散文则是平民化的语言。
(胡显耀、李力,2009:178)三、 散文翻译的原则散文的翻译, 顾名 思义, 就是将散文翻译成不同文字的文本。
我们要再现原作的风格, 就要识别原作的风格特征、领悟原作的精神风貌、行文气势和神韵等为基础。
再现原散文的韵味不管局限在文字层面, 还涉及原作所表现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
在中文散文英译领域, 影响最大的当属张培基了 。
他的译作涉及了现当代中国散文家几十人, 并且对中英两种语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善于抓住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注意忠实于原文却又不拘泥于原文, 在传达意义和神韵上均能与原文保持一致, 显示了 其良好的英汉语言文学修养和精湛的译笔。他的译文句子短小精炼、语言通俗易懂、语言逻辑清晰, 并且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显得相当稳妥。
他在翻译的时候大致用了一下三种原则:1、 真实再现散文的意义散文的核心在于传情达意, 状物叙事和说理真切、直接, 故而准确再现散文之意识散文翻译的前提。
这要求译文在意义、形式、趣味、 格调等方面力 求与原文等质等量。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需要对散文进行充分、细致的解读。
对散文的解读不仅要落实到单个字词的意义、语音、拼写等微妙的 细 节上, 也要设计对词语的 内涵和外延意义、 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再到 句 子、语篇的主题意义等的理解。
再现散文之意要兼顾散文的内容和形式。
从语言层次上说, 译文由微观到宏观, 从字、词、 句 、 篇到 修辞、 逻辑、 文体、 主题仔细 把握, 使用 精确、恰当 的词句 来再现原意。
从文化层次上说, 译文必须结合原作的 社会、历史、文化和文学背景, 准确地体现原作的意义。
(胡显耀、李力,2009:182)张先生充分掌握了 英汉词汇的差异, 翻译时他能根据根据上下文语境把握词语所代表的 内 涵意义, 进而准确地做出 相应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 特别采用了 增词、减词、变通等多种手段, 很好地保留 了 原文的 语意和美感。
例如:(1)行李太多了 , 得向 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以过去。
《谈骨气》 there was quite a bit of luggage and bargain with theporter over the fee.根据文章上下文, 在这句话中的 小费 , 张先生把它翻译成 fee 而不是 tip 。
因为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指给搬运工、 侍者、 出 租车司机等的额外服务费用 , 而是指付给搬用 工的搬用 费, 如此翻译体现了 其翻译的准确性。(2) 一个人, 哪怕 他的 脾气有如 虎 狼那么 凶 暴, 我相信如 果长住在海滨, 一定会变得和羔羊一般驯 服。
《海恋》 a person with a terrifying hot temper will become,ibelieve,as meek as a lamb after a long stay by theseashore.这个句 子中的 脾气有如 虎 狼那么 凶 暴 , 如 果直译 为 with a temperament as fierce as that of a tiger orwolf, 会使读者认为这个人很凶 残, 那么 就在翻译过程中 错 误 的 传 达 了 作 者 的 意 思 。
将 之 意 译 成 with aterrifying hot temper, 则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总之, 准确真实地再现散文之意是散文翻译的第主题词: 翻译原则 语用策略 写作理论及其它105/2012.6 上半月xie zuo li lun yan jiu写作理论研究一要务, 但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 散文的意义和形式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 在把握原作意义的 基础上, 采用 合适的译入语形式也是散文翻译的关键。2、 恰当保存散文的形式散文的选材自 由 , 形式开放, 但并不意味着散文就不注重形式。
它只是不像诗歌讲究音韵格律, 也不像小说虚构情节, 采用特殊的叙事手段。
散文的美除了体现在意境和情趣上, 也体现在散文的形式上, 包括散文的音韵节奏、遣词造句、修辞手段等。
如果在翻译散文时忽略原作的形式, 那必定会失去原作的美。
散文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散文的词句体现出 鲜明 的个性和风格。(1)燕子去了 ,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 有再开的时候。
《匆匆》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汉语原文是包含了三个分句的一句话。
形式上, 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 结构一致, 而且都用 了 两个谓语动词。
内容上, 每个分句都隐含着条件关系, 即 如果 就 , 同时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所以译文中, 译者使用了 断句 分译方法, 把一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处理成三个独立的句 子, 且都使用 了 if 引 导的 条件句 式, 把原文分句的前一个谓语动词放在从句中, 把后一个谓语动词放在主句中。
这样不仅把原文隐含的条件关系显现出 来, 而且解决了 上文提到 的 谓语动词的 矛盾。(余元玲:2004)(2) 秋天, 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 总是好的。
《故都的秋》 autumn,wherever it is,always has something torecommend itself.译 文 也 将 autumn 单 独 放 在 句 首 , 加 上 插 入 语 wherever it is , 同样成了三小句。
原文是独白 式的口头语, 译文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然而, 由 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原作形式不可能完全照搬进译文。
在翻译时, 我们应尽量切合原文的风格。因此, 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保存散文之形式也是翻译散文的重要原则之一。3、 消除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我们只有消除文化上的隔阂,才能使读者在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理解的鸿沟。
要清除这些隔阂, 并不是将所有的文化因素都抛弃掉, 而是要想办法译得准确, 基本的原则是: 原文的意味和意境不能改变, 另 外还可以利用 注释和说明 来完整传递原文的意趣。汉译英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弄清汉语各句 之间的逻辑关系。
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散文时,使用 适当 的句型表现逻辑关系,译文通俗易懂。
例如:(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 《背影》祸不单行的日 子 misfor
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原文先陈述事实, 然后给出 结论, 而译文刚好相反, 先得出 结论, 再叙述事实。
调整结论与事实的顺序,更符合西方人逻辑思维习惯。(2)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给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的回忆》but she was too busily occupied with householdchores and farming to look after the kids so that they wereleft alone crawling about in to 表示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so that 表示结果。(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 《母亲的回忆》允许我们沾染上一点。
文化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理解的障碍。
张培基先生采用了增词法、意译法等消除了 这些障碍。
例如:(1)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 《为奴隶的母亲》 sometimes he also worked in the fields; early eachsummer he turned farm-hand 芒种是中国的 24
节气之一, 直译法必须加注 earlyeach summer,否则会让人费解,意译法简洁明了 。(2)他姓差,名不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散文   翻译   原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