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征

0—2岁年龄层
1、生理特征
生理上处于不断变化的不稳定时期,对外界的感知上,视觉在逐渐发展,但无法集中注意力研究过于复杂的图画,喜欢用听觉和触觉探索世界,但还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喜恶,更多时候会借助肢体来表达感情。
2、阅读状态
1)阅读愉悦时:
感兴趣地看着你的眼睛;
跟随你的声音,点头或者摇摆手脚;
跟随你的声音,嘴里发出轻声的叽叽咕咕;
跟着你的语言,努力试图做出一些简单动作;
轻轻抚摸书上的图像,或者自己拿着书把玩;
你翻开书,他立刻就摇摇摆摆向你靠拢。
2)阅读厌烦时:
把头偏向一边,不看你;
自己玩自己的手指或脚丫,完全不在意你的声音;
剧烈摇摆身体,同时发出哭叫声;
把书从你手里夺下,然后扔掉;
用手打书,同时发出不耐烦的哼哼声;
你一翻开书,他就从你身边跑开。
3、适读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征
这个年龄需要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语言本身的节奏和趣味。而过长的句子、复杂的形容(如,在我房间的床底下有一双维尼熊形状的红棉布拖鞋),离生活过远的语言(如,浩瀚的太空里有一颗无比灿烂的星球),不管它写得多么生动,都不会是0-2岁的理想读物。
关于文字:
1)比如——三、五音节的儿歌(如,你拍一,我拍一);
2)以拟声词为主的短句(如,汪汪,喵喵,轰隆隆);
3)1+1构架的简单句(如,名词+动词——宝宝洗澡、名词+形容词——棕的熊);
4)重复的句子(如,蹦、蹦、蹦);
5)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如,刷牙,拉粑粑)。
关于图画:
1)朴素的几何形状(如,米菲系列中,圆、方、三角形构成的动物);
2)对比鲜明的大块(如,大红、明黄、天蓝);
3)生活里常出现的形式固定的事物(如,太阳、房子、汽车、窗户、马桶);
4)和孩子自己相像的小动物(如,小熊宝宝、小猫当当、宝贝小猪)。
5)而阴暗的调(如,古老油画那样的褐黄调),边缘模糊的形状(如,印象派绘画里6)彩交融的手法),日常生活里罕见的东西(如,佛像、太空船、龙),不管你画得多艺术多神奇,也不会被0-2岁的孩子接受。
2—4岁年龄层
1、生理特征:
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发展期,迫切需要大量交流,但表达能力仍待发展,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仍然不会很长。已经会用语言表达简单喜恶,但是不会说明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2、阅读状态:
1)阅读愉悦时:
出神地看着你,一直到你讲完故事;
一边听一边咯咯笑;
听到一半就很好奇地提出各种问题;
跟着你重复书里的句子;
模仿书里的情节做动作;
凑近了看书上的图画;
听完后自己拿过书来翻页;
听完后总是要求你再讲一遍。
2)阅读厌烦时:
推开你手里的书或是要求换一本;
捂住耳朵,一边嘴里发出哼哼唧唧;
东张西望或是不断做挖鼻孔、摇晃椅子等小动作;
没精打采地看着你,一边打哈欠;
听完后立刻跑到别处玩儿去。
3、适读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征:
1)简洁的口语(如,“我讨厌妈妈”,“我想要飞”)
2)情节的递进有鲜明的节奏感(如,《小鸭子想飞》中,一次、两次、三次的试飞,《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一次、两次、三次把背心借给其他动物);
3)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如,《小熊和月亮》中,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变化,《我要拉粑粑》中,各种动物拉粑粑的不同之处);
4)帮助幼儿完成情感表达(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亲子间的温柔情感,《猫头鹰宝宝》中,身处黑暗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5)角的有趣表情或动态(如“鼠小弟系列”中每个角都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并通过表情传递或沮丧或欢喜的强烈情感;《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角的憨厚神情和动作);
6)重复出现的小细节(如《换一换》中用小鸡的数量表示页码;《神奇的水彩》中每个文字页都出现的磕头虫,串在一起翻还会有动画效果);
7)明亮的彩或简洁有力的线条(如《鲸鱼》那样的粗线条勾勒,“淘气宝宝系列”单纯明亮的水彩平涂);
8)而阴森的调(如《年》用深红和棕黑搭配、《家树》用深绿和深灰搭配,虽然配高雅,却沉重压抑),没有情感表现的纯装饰(如,小书房经典童话绘本《自私的巨人》中非常华丽但缺乏生动表情的画面),含蓄的“空镜头”(如《兔儿爷》中空旷的月球表面、空空的紫禁城、林立的高楼,代表主人公的阴影、小小的一个点),都是不适合这个年龄段欣赏的。
这一阶段,复杂的句式还是不要出现为妙,同时,故事长度也应控制在五到十分钟即可讲完(请自己用中等语速认真读一遍),如果情节设置得过分复杂(如,《迪迪的秘密山谷》
那样的多时空交织),人物众多(如,《臭牛奶女巫》那样有不同动物、地精、女巫同时出场),陌生事物出现频繁,(如,《看不见的小猫》那样的充满生僻词汇的故事),或者情感层次过高(如,《躲猫猫大王》那样属于残疾儿童的孤独寂寞,《七个铜板》那样因社会压迫造成的凄凉不幸,《海的女儿》那样失去所爱的痛彻肺腑),即使思想性艺术性兼备,一样是不可能为2-4岁孩子欣赏和理解的。
3—6岁年龄层
1、生理特征:
从3岁以后到学龄前的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的性格形成期,也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完善的时期,苏姆霍林斯基曾说过:充满乐观情绪的自我认识是儿童渴求知识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孩子意识到“我也做得到”,孩子才会更积极地去学。但这一时期,由于孩子的“弱小”,他恰恰很难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这种自信心。因此,让孩子认可自己,通过故事给孩子更多积极向上的生活体验,正是幼儿图书责无旁贷的一项使命。换句话说,也唯有那些能带给孩子勇气、信心、乐观等积极情绪的作品,才会得到这个年龄段读者的深深共鸣和喜爱。
2、阅读状态:
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在趋向完善,好奇心强烈,喜欢观察和研究身边一切(如趴在地上看蚂蚁、拆掉家里的电动玩具),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但是思维活跃,耐心缺乏,仍需要通过引导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适读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征:
这一阶段,故事的情节可以更复杂一些,想象性的情节可以更多一些,但仍然应当避免过长的篇幅和过长的对话(如《狮子狗》前几章那样比较复杂的铺垫式叙述就更适合高年级孩子欣赏),缓慢的情节发展(如豪夫的故事虽然采用了民间故事常用的三段式:主角登场、遇险、化险为夷,但其加入的文学性描写使故事情节发展缓慢,讲述很长时间也进入不了高潮,易使孩子失去兴趣),以及复杂多变的情感(如安徒生的《天国花园》、《树精》这样一类故事,虽然故事富有幻想性,但其中主人公的行为动机难以被情感单纯的孩子完全理解,因此在成人看来很“合理”的结局在孩子听来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关于文字:
1)    语言生活化(如《小狗的小房子》中非常贴近幼儿生活中常用语言的对话);
2)    故事的主角只有一到两个,且特征鲜明(如“彼得兔系列”中,每次都围绕一到两个有特点的小动物展开故事);
3)    故事里营造的趣味点经得住反复回味(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一次又一次巧妙的“物尽其用”);
4)    往往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如《小黑鱼》中小鱼最后吓走大鱼的方法,《大熊有个小麻烦》中大熊最后说出的那个麻烦和小苍蝇帮他解决麻烦的方式)。
关于图画:
1)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角造型(如《奥莉薇》那样酷酷的小猪);
2)不同视角的生动构图(如《让路给小鸭子》中的野鸭俯瞰大地);
3)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如《阿罗有支彩笔》中用线条创造出一切的奇特感,《三只小猪》中主角跑出画面的颠覆感)。
4)画面细节耐得住反复琢磨(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小老鼠一家用蓝布头装饰小窝)
6—8岁年龄层
1、生理特征:
个性、爱好已经比较突出,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欲望,会故意和家长唱反调,或者表现出英雄情结,同时又很迫切地想融入一个体,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对书中内容逐渐由对图画、语言的喜好,转移到对角、事件的关注,会对富有叛逆精神或者幽默气质的人物产生崇拜和效仿的心理。
2、阅读状态:
这个年龄段的阅读兴趣很特别,一部分孩子仍喜欢小猫小狗的幼稚想象,一部分孩子则更喜欢讲述“大人世界”的民间故事,但总体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是有趣味、有幽默感的短篇故事,故事篇幅不宜过长(10到20分钟可讲完为宜);
3、适读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征:
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的叛逆心理即便不是各年龄段中最强烈的,也是表现得最赤裸裸的,所以柔弱的角和明显有“教训”意味的故事通常是他们不喜欢的(如,小红帽、孔融让梨、狼和小羊);故意扮幼稚去迎合他们,也会被鄙视(如,让角发嗲:“我要妈咪嘛!”绝对会让这个年龄的孩子吐倒一片,如果你真想制造呕吐效果倒也可以试试);老套、一看就知结果的情节更是他们不屑的(如,“从前有个王子,遇上一个村姑……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从前有个公主,遇上一只青蛙……最后,青蛙变王子了”,这种没有惊喜、没有改进的老段子只会让这个年龄的孩子打哈欠)。
关于文字:
1)部分成语、文学词汇在这一时期偶有出现,但仍以生活化的浅显口语为主;
2)情节设计要足够新颖,能超出一点他们的意料是最好,或者,采用的是他们熟悉的故事结构,却出其不意地来了个颠覆性的改动(如《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三只小狼和大坏猪》);
3)个性突出、乃至有些夸张的角是吸引这一年龄段读者的最重要元素(如,《青蛙和蟾蜍》、《吹牛男爵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聪明的小狐狸》)。
关于图画:
这个年龄段喜欢的画风更趋向多元化,如《嘟嘟和巴豆》那样细腻的彩和如《从前,有一只老鼠》那样粗犷的对比都能被欣赏和接受,但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欣赏的仍然是“画里的话”,而不是画本身表现的美术功力有多高,只要画面有趣味、有创意,即便是《死的兔子》那样没有什么高深技法的漫画,一样能被他们喜欢上。
8—10岁年龄层
1、生理特征:
这一时期的孩子,单纯,可塑性强,但分辨力弱。他们和社会的接触其实是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的,他们对“世态炎凉”的体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同学这些复杂人际关系的观察得来的。学校里的环境就仿佛一个浓缩的小社会,而家长对其的关注度无论怎样也不能再做到对幼儿那样的亲密无间、无微不至,因此,小学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孩子从一个“自然人”过渡到一个“社会人”的阶段。而由于其心灵的稚嫩,往往就会在这个过渡中,因为一些外界的不良行为(诸如老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袒,同学间一些恶意的排斥)而产生心理阴影,为善为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2、阅读状态:
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读书,但仍然喜欢图文并茂的阅读;对书中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并不喜欢长篇大论;仍然对情节很看重,但也懂得欣赏一些优美的语言,如,不太复杂的诗句;渴望想象力的驰骋,因而对冒险、奇幻、魔法这一类和日常生活有较大差异的故事更加感兴趣;对某一角喜欢上往往就会“追星”到底。
3、适读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征:
1)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联想力都在趋向成熟,因此已经能够欣赏一些文字中的细节,如,对人物的刻画(如《大盗贼》中极有个性的反派人物),对细节的描绘(如《柳林风声》中对河边景物的描写)等等。而所谓文学的美,也正是这些细节组成的。所以,窄义的儿童文学将自己的读者定义在9-12岁,也正是因为“文学欣赏”的能力是从这一年龄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仍力求贴近儿童的单纯心理,避免过于隐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再像幼儿创作那样,只求简单浅显,却不管语言上传神达意的描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事   孩子   语言   情节   喜欢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