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年级 高二学期 秋季
课题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教科书
书名: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7
教学目标
辨识逻辑谬误,熟练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并建构基本逻辑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辨识并分析逻辑谬误
教学过程
导入:
请看一段对话:母亲: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儿子:你怎么老挑我毛病?
这段对话的结果显而易见,母子不可避免会陷入一场争吵。请大家思考一下, 这场争吵的原因在于什么?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母亲问的是儿子为什么回家晚的问题,隐含了责备儿 子不早点回家,可儿子的回答答非所问,他转移了自己回家晚的论题,替换成妈 妈“老是挑我的毛病”,从而引发了新的论争。这是典型的偷换论题。)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逻辑谬误也无处不在。因此,我们 要学习一点逻辑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辨识谬误,把握事实真相,使思维更加缜 密,论证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学习活动一:逻辑谬误是什么?
阅读材料一:
1.小张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王回复到:“想不到 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2.小张在饭店看到小王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 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 ”
3.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4.一切高一的学生都在高一楼层自修,高一(2)班的学生都在高一楼层自修, 所以高一(2)班的学生都是高一的学生。
5.一切道士都是男性,高一(2)班男生都是男性,所以高一(2)班的男生 都是道士。
小组合作,简略探讨其中的逻辑谬误,形成讨论结果,派代表陈述。
提示:都不合逻辑,或者说都存在着逻辑谬误。我们确定推论之对错,不可 拿事实作根据。在施行推论时,我们所根据的,有旦只有逻辑。
逻辑学所说的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往往违反了 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例如,概念的含义前后不一致,立场自相矛盾\态 度模棱两可,理由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
阅读资料二:《概念、判断与推理》
学习活动二:如何辨识与避免逻辑谬误
1.小组要避免逻辑谬误,首先得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我们来学习一下形式 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
阅读资料三:形式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含义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使 用概念和判断,即每一个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具有确定性。
(-)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
偷换概念:
第一,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第二,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第三,用非集合概念取代集合概念,或相反。
第四,利用多义词造成混乱。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转移论题: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
偷换论题:故意将某个论题更换为另外的论题,并把这个论题当作原来的论 题。
二、不矛盾律(矛盾律、无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的含义
在同一思维论断条件下,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 其中至少有一个判断是假的(也可能都假)。即要求在任何表达或议论中,人们的 思想、议论、争辩、表述必须首尾一贯,前后一致,清楚明确。不能同时对两个 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肯定为真。如果同时断定为真,就会自相矛盾。“自 己打自己的脸不矛盾律,就是不容许在思维中自相矛盾。
(二)违反不矛盾律所产生的错误
所有SP;所有S不是P
这个SP;这个S不是P
所有SP;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有些SP.
凡是具有上述逻辑形式的成对判断,不论具体内容如何,都必有一假,至少 有一假,不能
同时断定为真。
必须注意,不矛盾律仅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观察、议论同一对象时才是适 用的。反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也可能都是真的。
三、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含义
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 么非A”。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 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排中律产生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骑墙居中。
(三)排中律和不矛盾律的区别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判断,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 判断;而不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判断,又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判断。
第二,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人们在互相矛盾的判断中间,不能都否定;而不 矛盾律则要求人们在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中间,不能都肯定。如果把排中 律与不矛盾律的要求结合起来,那就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必须肯定一个, 既不能都否定,又不能都肯定。
四、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含义: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违反充足理由律所产生的错误:理由虚假,无法推出结论。
3.练习:下列句子违背了哪些逻辑规律?
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苏味道初拜相,门人问日:“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 ”味道但以手摸 床棱而已。时谓“摸床棱宰相”。
4.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日:“此 其父善游。”
学习活动三: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违反同一律的案例。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己》不是一天能 读完的。
明确: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不是 同•个概念。
(2)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明确:对“安”的解释不同。惠子问原因,庄子答地点。3) “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 手
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明确:偷换论题。
2、违反“不矛盾律”的案例。
(】)“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 只好走了。〃 “门铃坏了”和“按门铃没人开门”是矛盾的。
(2)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 的•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差别啊?” 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在小时候就夭折了 ”,与事实互相矛盾。
3.违反“排中律”的案例。
(1)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 又有点儿可惜。
明确:“读”和“不读”相互矛盾,不能都否定。
(2)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明确:屏蔽了白与黑之间的中间状态,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这是在并非 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
4.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案例。
《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一这就可 见是一个谬种!”明确:祥林嫂的死与年关的祝福活动,只是时间上接近的两件事,鲁四老爷 强加因果。
5,违反“不当预设”的案例。
甲:“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明确:“毁谤说话人”的这个前提有可能本身就是虚假的。
作业:试列举生活中的逻辑谬误并分析。
试列举文学中的逻辑谬误并赏析。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3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逻辑   概念   谬误   判断   矛盾律   论题   不能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