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加热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反应釜,其加热原理为使用电热棒加热反应釜夹套里的导热油,使导热油的温度上升到所需的温度,导热油再将热量传递给反应釜内的原料。
3.现有的电加热反应釜受限于夹套内有限的空间,电热管加热导热油时电热棒局部的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容易造成电热棒、接线柱、电缆等零部件损坏,且局部高温容易造成导热油老化,致使导热油的沸点、闪点降低,产生过安全隐患。同时采用插入夹套中的电热棒加热导热油的传热效率低,导热油从常温升温至所需温度耗时长,影响生产效率,并且采用电热棒连续加热导热油能耗高。即现有的电加热反应釜的加热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且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加热反应釜的加热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且能耗高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包括反应釜,还包括热油供热组件及冷油循环组件,所述热油供热组件包括电热器、热油罐、第一油泵及第一导管,所述电热器、所述反应釜、所述热油罐及所述第一油泵通过所述第一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电热器用于加热导电油且所述第一油泵驱使导电油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动,所述冷油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冷油罐、第二油泵及第二导管,所述反应釜、所述冷凝器、所述冷油罐及所述第二油泵通过所述第二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回路,所述冷凝器用于冷却导热油且所述第二油泵驱使导热油在所述第二回路中流动。
6.进一步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单向阀,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之间、所述反应釜与所述热油罐之间、所述热油罐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及所述油泵与所述电热器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
7.进一步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油罐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的所述第一导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一导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三通调节阀。
8.进一步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的所述第一导管上。
9.进一步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与所述第一油泵的所述第一导管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单向阀,所述反应釜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油罐之间、所述冷油罐与所述第二油泵之间及所述第二油泵与
所述反应釜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单向阀。
11.进一步的,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油罐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反应釜与所述第二油泵的所述第二导管连通,且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三通调节阀。
12.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导管依次连通。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热油罐依次连通的油气分离器、第一膨胀槽及低位槽,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热油罐之间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膨胀槽设置在所述热油罐的上方,所述低位槽设置在所述热油罐的下方且所述低位槽与所述膨胀槽通过溢流管连通。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膨胀槽,所述第二膨胀槽与所述冷油罐连通。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热油供热组件向反应釜中输入加热后的导热油使反应釜内的温度达到生产所需的温度,并且加热后的导热油可存储在热油罐中,需要为反应釜供热时第一油泵驱使加热后的导热油从热油罐先进入加热器快速加热到所需温度后注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的温度迅速上升至目标温度以满足生产需求,有效缩短反应釜的加热时间并节约重复加热的能源,且反应釜供热系统还包括用于向反应釜中注入常温的导热油并冷却过热的导热油的冷油循环组件,反应釜中的热导热油先流入冷凝器冷却后进入冷油罐中储存,以防止导热油过热老化,并通过向反应釜注入常温的导热油使反应釜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或使反应釜逐步降温,防止骤冷造成反应釜损坏,其解决了电加热反应釜的加热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且能耗高的技术问题,产生了减缓导热油老化、提升反应釜升温效率及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反应釜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上述附图中:1、反应釜;2、电热器;3、热油罐;4、第一油泵;5、第一导管;6、冷凝器;7、冷油罐;8、第二油泵;9、第二导管;10、第一单向阀;11、第一分支管;12、第一三通调节阀;13、第一压力表;14、第二压力表;15、第二单向阀;16、第二分支管;17、第二三通调节阀;18、油气分离器;19、第一膨胀槽;20、低位槽;21、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用于控制反应釜1的温度,使反应釜1快速升温至所需温度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或使反应釜1逐步冷却至常温。
20.请参照图1,所述反应釜供热系统包括反应釜1、热油供热组件及冷油循环组件。其中所述热油供热组件包括电热器2、热油罐3、第一油泵4及第一导管5,所述电热器2、所述反应釜1、所述热油罐3及所述第一油泵4通过所述第一导管5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电热器2用于加热导热油且所述热油罐3用于存储加热后的导热油,导热油在所述第一油泵4的驱使下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动,当需要将反应釜1内的温度升高到生产所需温度时,所述第一油泵4将所述热油罐3中加热后的导热油泵入所述电热器2中快速加热到所需温
度,然后再泵入反应釜1内使反应釜1中的温度迅速上升直至生产所需温度,并通过加热后的导热油在所述第一回轮中的循环使反应釜1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缩短反应釜1升温所需的时间并节约将导热油由常温加热至所需温度消耗的能源。所述冷油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6、冷油罐7、第二油泵8及第二导管9,所述反应釜1、所述冷凝器6、所述冷油罐7及所述第二油泵8通过所述第二导热管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回路,所述冷凝器6用于冷却导热油且所述冷油罐7用于存储常温的导热油,所述第二油泵8用于驱使过热的导热油从反应釜1中流入冷凝器6,以降低导热油的温度减缓导热油老化,且第二油泵8还可以驱使冷却后的导热油从冷凝器6流入冷油罐7储存或从冷油罐7流入反应釜1与反应釜1内的高温导热油混合以降低反应釜1内的温度,从而防止反应釜1内的温度过高以控制反应釜1内的温度,或在反应釜1需要降温时输入常温的导热油使反应釜1内逐步降温,避免骤冷造成反应釜1损坏。
21.具体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单向阀10,所述电热器2与所述反应釜1之间、所述反应釜1与所述热油罐3之间、所述热油罐3与所述第一油泵4之间及所述油泵与所述电热器2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10,所述第一单向阀10用于控制各个所述第一导管5的通断,从而控制导热油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流动。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单向阀15,所述反应釜1与所述冷凝器6之间、所述冷凝器6与所述冷油罐7之间、所述冷油罐7与所述第二油泵8之间及所述第二油泵8与所述反应釜1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单向阀15,所述第二单向阀15用于控制各个所述第二导管9的通断,从而控制导热油在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流动。
2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分支管11,所述第一分支管11的一端与所述热油罐3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电热器2与所述反应釜1的所述第一导管5连通,且所述第一分支管11与所述第一导管5的连接处设有第一三通调节阀12,所述第一分支管11用于将被所述电热器2加热后的导热油导入所述热油罐3中,以在所述热油罐3中储备加热后的导热油,且通过所述第一三通调节阀12可调节从所述电热器2中流出的导热油的流向,以控制导热油从所述电热器2流出后流入所述热油罐3和/或反应釜1。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分支管16,所述第二分支管16的一端与所述冷油罐7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反应釜1与所述第二油泵8的所述第二导管9连通,且所述第二分支管16与所述第二导管9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三通调节阀17,所述第二分支管16用于使所述冷油罐7中流出的导热油回流入所述冷油罐7中,且所述第二三通调节阀17用于控制常温的导热油的流向,以控制常温的导热油流入反应釜1和/或冷油罐7,从而在反应釜1中不需要注入导热油时引导导热油回流至所述冷油罐7中。
23.详细的,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表13及第二压力表14,所述第一压力表13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2与所述反应釜1的所述第一导管5上,所述第二压力表14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2与所述第一油泵4的所述第一导管5上,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13及所述第二压力表14监控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压力状况,避免因导热油受热膨胀后导致所述第一回路中压力过大产生安全事故。
24.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所述冷油循环组件的冷却效果,所述冷油循环组件包括两个冷凝器6,两个所述冷凝器6串联设置以使导热油依次流经两个所述冷凝器6,使导热油迅速降温的同时确保导热油经过所述冷凝器6后其温度下降到目标范围内。
25.可选的,所述第一油泵4及所述第二油泵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油泵4并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油泵8也并联设置,以确保导热油分别在所述第一回路及所述第二回路中正常流动。
26.请参照图1,所述反应釜供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热油罐3依次连通的油气分离器18、第一膨胀槽19及低位槽20,其中所述油气分离器18用于将导热油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以避免导热油流动不畅,且所述油气分离器18与所述热油罐3之间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膨胀槽19设置在所述热油罐3的上方,所述第一膨胀槽19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导热油受热后的膨胀量以稳定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压力,并排出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气体确保所述反应釜供热系统稳定运行,所述低位槽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膨胀槽19中溢出的导热油且所述低位槽20设置在所述热油罐3的下方,所述低位槽20与所述膨胀槽通过溢流管21连通。
27.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供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油罐7连通的第二膨胀槽,以提高所述反应釜供热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包括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油供热组件及冷油循环组件,所述热油供热组件包括电热器、热油罐、第一油泵及第一导管,所述电热器、所述反应釜、所述热油罐及所述第一油泵通过所述第一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电热器用于加热导电油且所述第一油泵驱使导电油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动,所述冷油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冷油罐、第二油泵及第二导管,所述反应釜、所述冷凝器、所述冷油罐及所述第二油泵通过所述第二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回路,所述冷凝器用于冷却导热油且所述第二油泵驱使导热油在所述第二回路中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单向阀,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之间、所述反应釜与所述热油罐之间、所述热油罐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及所述油泵与所述电热器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油罐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的所述第一导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一导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三通调节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反应釜的所述第一导管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供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连通所述电热器与所述第一油泵的所述第一导管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单向阀,所述反应釜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油罐之间、所述冷油罐与所述第二油泵之间及所述第二油泵与所述反应釜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单向阀。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油罐连通,另一端与连接所述反应釜与所述第二油泵的所述第二导管连通,且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三通调节阀。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导管依次连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热油罐依次连通的油气分离器、第一膨胀槽及低位槽,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热油罐之间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膨胀槽设置在所述热油罐的上方,所述低位槽设置在所述热油罐的下方且所述低位槽与所述膨胀槽通过溢流管连通。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膨胀槽,所述第二膨胀槽与所述冷油罐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供热系统,包括反应釜,还包括热油供热组件及冷油循环组件,热油供热组件包括电热器、热油罐、第一油泵及第一导管,电热器、反应釜、热油罐及第一油泵通过第一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回路,电热器用于加热导电油且第一油泵驱使导电油在第一回路中流动,冷油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冷油罐、第二油泵及第二导管,反应釜、所述冷凝器、冷油罐及第二油泵通过第二导管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回路,冷凝器用于冷却导热油且第二油泵驱使导热油在第二回路中流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加热反应釜的加热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且能耗高的技术问题,产生了减缓导热油老化、提升反应釜升温效率及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应釜升温效率及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应釜升温效率及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肖方国 肖永笛 叶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宜都金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2:3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油罐   反应釜   油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