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看《中医启蒙三字经》原文加翻译资料(上)

中医必看《中医启蒙三字经》原文加翻译资料(上)
(谢绝问诊,敬请谅解)
▍全文共12748字预计阅读时间:32分钟
卷上
作者/陈修园 整理/小药童
—1—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
红紫,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
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
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
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医学源流第一翻译
1、医之始,本岐黄: 黄,黄帝也。岐,岐伯也。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之原,所以为医之祖。虽《神农本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
2、《灵枢》作,《素问》详:《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
3、《难经》出,更洋洋:洋洋,盛大也。《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即间有与《内经》不合者,其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也,著《难经》。
4、越汉季,有南阳:张机,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汉人也。著《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经》。
5、六经辨,圣道彰:《内经》详于针灸,至伊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
6、《伤寒》著,《金匮》藏:王肯堂谓《伤寒论》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金匮玉函,示宝贵秘藏之意也。其方非南阳所自造,乃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
是也。其药悉本于《神农本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
7、垂方法,立津梁:仲师,医中之圣人也。儒者不能舍至圣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师之书以。
8、李唐后,有《千金》:唐·孙思邈,华原人,隐居太白山。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今本分为九十三卷。较《金匮》虽有浮泛偏杂之处,而用意之奇、用药之巧,亦自成一家。
9、《外台》继,重医林:唐·王焘,著《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门,论宗巢氏,方多秘传,为医门之类书。
10、后作者,渐浸淫:等而下之,不足观也已。
11、红紫,郑卫音:间乱正,靡音忘倦。
12、迨东垣,重脾胃:金·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
十七年乃终,年七十二,旧本亦题元人。作《脾胃论》、《辨惑论》、《兰室秘藏》。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
13、温燥行,升清气: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14、虽未醇,亦足贵: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处,不可不知。惟以脾胃为重,故亦可取。
15、若河间,专主火:金·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事迹俱详《金史·方技传》。主火之说,始自河间。
16、遵之经,断自我:《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而不能参透经旨。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太过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虚实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17、一二方,奇而妥: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之类,皆奇而不离于正也。
18、丹溪出,罕与俦:元·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人,其立方视诸家颇高一格。
19、阴宜补,阳勿浮:《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
20、杂病法,四字求:谓气、血、痰、郁是也。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21、若子和,主攻破:张子和(戴人)书中,所主多大黄、芒硝、牵牛、芫花、大戟、甘遂之类,意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
22、中病良,勿太过:子和之法,实症自不可废,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过,则元气随邪气而俱散,挽无及矣。
23、四大家,声名噪: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考核不误。
24、必读书,错名号: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圣,三子岂可与之并论。
25、明以后,须酌量:言医书充栋汗牛,可以博览之,以广见识,非谓诸家所着皆善本也。
26、详而备,王肯堂:金坛王宇泰,讳肯堂。著《证治准绳》,虽无所采择,亦医林之备考也。
27、薛氏按,说骑墙:明·薛己,号立斋,吴县人。著《薛氏医按》十六种,大抵以四君子、六君子、逍遥散、归脾汤、六八味丸主治,语多骑墙。
28、士材说,守其常;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著《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率,却是守常,初学者所不废也。
29、景岳出,着新方;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著《类经》、《质疑录》,全书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阵,其实不足以名方。古圣人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制出一方,非可以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方,何必定为某方乎?
30、石顽续,温补乡: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也。著《医通》,立论多本景岳,
以温补为主。
31、献可论,合二张:明·宁波赵献可,号养葵。著《医贯》,大旨重于命门,与张石顽、张景岳之法相同。
32、诊脉法,濒湖昂: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著《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经》之旨,卷末刻《脉学》颇佳,今医多宗之。
33、数子者,各一长:知其所长,择而从之。
34、揆诸古,亦荒唐: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矱。
35、长沙室,尚彷徨:数子虽曰私淑长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36、惟韵伯,能宪章:慈溪柯琴,字韵伯,国朝人。著《伤寒论注》、《论翼》,大有功于仲景,而《内经》之旨,赖之以彰。
37、徐尤著,本喻昌: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选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著《尚论篇》,
主张太过,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
38、大作者,推钱塘:张志聪,号隐庵;高世栻,号士宗。俱浙江钱塘人也。国朝康熙间,二公同时学医,与时不合,遂闭门著书,以为传道之计。所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等书,各出手眼,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今医畏其难,而不敢谈及。
39、取法上,得慈航: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切不可以《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医宗必读》、《万病回春》、《本草纲目》、《东医宝鉴》、《冯氏锦囊》、《景岳全书》、《薛氏医按》等书,为快捷方式也。今之医辈,于此书并未寓目,止取数十种庸陋之方,冀图幸中,更不足论也。
—2—
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
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瘄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中风第二翻译
1、人百病,首中风:《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昔医云∶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经则口眼 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
2、骤然得,八方通:中风病骤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3、闭与脱,大不同:风善行而数变,其所以变者,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其人脏腑素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而风为寒风矣。热风多见闭症,宜疏通为先;寒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
4、开邪闭,续命雄:小续命汤,风症之雄师也。根据六经见症加减治之,专主驱邪。闭者
宜开,或开其表,如续命汤是也;或开其里,如三化汤是也;或开其壅滞之痰,如稀涎散、涤痰汤是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1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内经   圣人   东垣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