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第四章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第四章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国家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4一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以前还不存在如此迅猛进行的这样一次革命性反复。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二战前,亚非拉地区只有36个独立国家,战后,伴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有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大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构成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第三世界国家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不仅在本地区国际事务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综述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的兴起是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危机同时发生的。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建立。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到二战后才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是同时它也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1、二战极大的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 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1)德意日法西斯不可能恢复其殖民统治, 英,法,比,荷元气大伤,无力阻止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西方学者T.E.瓦德奈伊曾经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 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 (2) 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调整。过去,帝国主义者和殖民
主义者一直主要依靠武力征服,把殖民统治强加在亚、非、拉人民头上。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赤裸裸的殖民统治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也不利于宗主国攫取利润。因此,英国在印度和埃及,法国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动用军队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失败后,转而对原有殖民地采取承认政治独立、侧重于经济渗透的策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崇信武力。同时,二战中遭到削弱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也需要改变对殖民地一味武力镇压的政策。因此,它们转而采取改良主义的办法,力图把原殖民地保留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英国工党活动家威廉认为:"无论英国舆论或者世界舆论,都不允许使用武力征服要求自由的人民"克利普斯分析印度形势时说,现在能选择的政策只有两个,一是增加兵力,维持英国的直接力量;二是移交政权.而第一个办法政府断定是"不可能…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执行它" 。因此,在1948年进行殖民政策调整: 政治上,有步骤地给与殖民地独立,由以前的直接政治统治转变为间接控制,摆脱对殖民地承担的义务经济上,保存和巩固英国在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在赋予殖民地"独立"的权利的同时, 尽可能的保持和扩大在殖民地的经济利益. 殖民政策的调整,推动了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客观条件.
2、战争提高了亚非拉人民的觉悟,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二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战争。在战争中,殖民地人民的组织性和民族意识觉醒了。同时,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成长,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殖民地人民参战,有的远涉重洋,奔赴欧亚非战场,脱离原来闭塞的环境和保守的思想传统.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 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政治局觉悟提高. 战时站在法国一边作战的北非人有60万人, 许多非洲士兵牺牲,特别是在缅甸战场伤亡最大.200多万印度人在南亚为英国服务. 一位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瓦米恩克鲁玛写道: "参加过1939年爆发的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回到了黄金海岸,在他们有机会拿自己的命运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加以比较后,他们就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任何路线,只要能改善他们的处境,他们就准备采取."
3、大战对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物质和组织条件。
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一些年代里,西方国家为了满足其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发展了采矿业和加工工业,从而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例如,战后 非洲工人的总人数,由战前的 800 万增加到 1300 万。正是这些新的阶级和阶层,成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主要领导力量随着民族
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据1961年统计,非洲各地共出现了147个民族 主义政党和组织,其中战前建立的只有8个. 这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团体实现殖民地自治和最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战争中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矛盾焦点: 政治上,美国试图通过"反殖民主义"宣传, 从政治上孤立老殖民主义; 在组织上,通过建立国际托管机构接管老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经济上,迫使英法等取消帝国贸易壁垒,同时加紧对他们的殖民的和势力范围进行经济扩张和渗透,从而达到瓦解英法等殖民体系的目的. (2)美国的政策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与附属国进行了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取代老殖民主义国家而建立以新形势出现的殖民统治, 将他们的遗产纳入到美国全球利益的范围.
1937-1947 美国对法属西非的输出额增加了9 倍 1943-1955 美国对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投资由 1300万增加到4500万 (3)殖民政策调整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一方面,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可以利用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矛盾加快摆脱宗主国的统治,而且由于认识到这种
可能性,民族解放的愿望更加迫切. 另一方面,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英国为首的就殖民统治,使战后初期殖民地解放运动力量相对加强,为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鼓舞并有力的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给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支援,使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斗争连成一气,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例如1946年10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苏联外长提出"印度是联合国成员国,印度与英国的关系应建立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1944与埃及建立外交,1947,1948与印度和缅甸.人民民主国家给与新兴的民族独立运动以物质、道义等各种形式的鼓舞和支持,鼓舞了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6、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联合国宪章》确立以“国际托管制”管理殖民地,取代旧的国际联盟的委任制。置于托管制下的领土,最终目标是获得自治
或独立。为了使托管顺利推行,联合国专门设立“托管理事会”,其职责是协助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履行其在国际托管制方面的责任,是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的管理机关。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使民族自决原则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联合国大会于1952年通过《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1960年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重申宪章关于民族自决和人权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这一宣言被称之为“非殖民化宣言”。有些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至1975年,已有10个托管地获得独立。最后一个托管地贝劳(美国管理)于1994年10月1日正式独立,该年11月10日,安理会一致同意结束托管,标志着托管制度使命的胜利完成。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阶段
首先是从亚洲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45—1949年,(40年代末)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
在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1945年)、越南(1945年)、老挝(1945年)
、菲律宾(1946年)、叙利亚(1946年)、约旦(1946年)、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缅甸(1948年)、斯里兰卡(1948年)等。在1948年建立独立国家的还有朝鲜、韩国和以列。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亚洲90%以上的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亚洲大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民解运动发展的特点是:一方面,美国的干涉成为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主要障碍,如美国对菲律宾独立运动的干涉;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如缅甸、中国都属于这种情况。
2、1950—1959年,(50年代)民族独立浪潮从亚洲向北非(非洲)延伸
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初期主要发生在北非。这里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这对那里殖民统治的瓦解产生了重要影响。曾经是意大利殖民地的利比亚于1951年12月24日独立。法属突尼斯和受法国保护的摩洛哥于1956年3月独立。 埃及于1952年爆发“七月革命”,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宣告英国对埃及殖民占领的
结束。阿尔及利亚人民则在1954年展开武装斗争,打击法国殖民军,1962年,迫使法国承认其独立地位。50年代末开始,民族独立浪潮进一步从中东地区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蔓延。被称为“沉默地带的黑非洲开始觉醒,并拉开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序幕。1957年,在著名的泛非运动活动家恩克鲁玛的领导下,加纳赢得独立,从而宣告了第一个非洲黑人独立国家的诞生。接着,几内亚也于1958年获得独立。1958415—22日第一次非洲国家会议召开,这是非洲人民联合反殖反帝的新起点。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之所以首先在亚洲、北非地区掀起,首先与二战有直接关系。二战期间,亚洲、北非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遭受了法西斯的直接侵略,使这些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是,战争也锻炼和教育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广泛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这就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 其次与历史的继承性有关。二战前,民族解放斗争风暴主要集中在亚洲、北非,特别在亚洲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经过二战的锻炼,承继了战前的斗争传统,在战后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第三,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亚洲、北非地区和非洲其他地区比较起来,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得多,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要强得多,因此使民族解放运动有新兴的阶级来领导,而且有比较完整的指
导思想体系。至于拉美地区, 早在 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早期曾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之久的独立战争,绝大部分地区都摆脱了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直接控制,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所以在此以后,争取民族独立问题不像亚非那样尖锐。
3、1960—1975年,(60—70年代中期)以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为中心,亚非拉地区基本完成“非殖民化”。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由于非洲大陆摆脱了殖民统治,殖民体系的瓦解终成定局。
1960年被国际上称为“非洲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法国、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完全独立。 70年代中期,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独立。非洲的新兴国家重视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63522—2631个非洲独立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代表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章程》,成立了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简称“非统组织”),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商讨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防务等方面的互助与合作。会议决定将非统宪章
的签字日,即525日定为“非洲解放日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3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独立   殖民地   国家   人民   非洲   发展   殖民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