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练习题

中考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而言,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有(    )
A.阳光、空气和水分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C.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生物的环境的因素。
2.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北极狐的体接近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故A错误。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正确。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C错误。
D.北极狐的体接近白,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一致,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若河流被汞污染,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草    B.虾    C.鱼    D.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
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暗被分解,不容易被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人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人。
故选:D。
【点睛】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大多数鸟可以在空中飞行;蝗虫有坚硬的外骨骼,能够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这些事例可以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如沙漠植物,沙棘的根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储存大量水分、叶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
【详解】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鸟类有翼,是飞行器官,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防止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这些事例可以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5.如图是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重量的比例且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一难分解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则丁含有的有毒成分总量最多
B.丁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的个体数量多
C.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乙→甲→丁
D.在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甲与丙数量也会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彼此联系起来,当某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时,其他生物就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
【详解】
A.在该食物链中,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故A错误。
B.丁所含有机物重量的比例比甲高,所以丁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的个体数量多,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丁、甲、乙、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乙→丙,故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乙以甲为食,乙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会减少,丁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6.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详解】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但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类丰富,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
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故C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环境指的是生物的生存空间
B.生物总能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是指整个地球
D.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
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A错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2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物   环境   影响   食物链   关系   因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