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精油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在当今全社会崇尚天然、安全、健康、时尚、美丽的热潮中,芳香植物精油”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的网红。她不仅成为这五个关键词之和的代名词,还在多个行业里扮演重要角,拥有多种国籍,并以不同的华丽身姿出现在不同的行业,她所到之处都会令人瞩目,让人激动,自然爱慕她的人不少,但当你真正想爱她时,内心却在怀疑她的纯真;当你真的想去拥有她时,却又担心她的身份真实性。
解读精油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文/姚 雷 图片提供/莱珀丽  植物医生
精油从“赋香”到“功效”
角的转变引发的问题。
在我国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精油的主要身份是香精香料化妆品里的天然香料部分,简而言之是各种香精、化妆品和香水的原料,通过它们可以调配成各种香精添加于日化、食品、化妆品中,精油在这里的主要功能是赋予产品以某种特征性的香气。这些精油的品种、化学成分以及物理性质和使用量一直都被国家制定的标准和法规固定下来,国家也有
专门的机构对这类产品进行监管,对此我们没有太多的担忧。
值得关注的是近十五年当中,英、德、法等国的芳香疗法师培训机构十分看好中国的芳疗市场纷纷进入中国,在国内有不少业余爱好者自愿在这些机构缴纳昂贵的学费参加培训,从而获得不同级别和不同国家颁发的芳香疗法师资质证书。尽管我国官方没有正面承认芳香疗法行业(在国外属于辅助医疗领域),但事实上这些获得资质的人员
(也包括在
国内获得芳香美容师资质的人员)多数都在SPA会馆,美容美体店,养生会所行业,或者在自家、朋友圈里行使各种精油按摩,推拿,嗅吸,甚至口服等芳香疗法的手段,辅助某些病痛和帮助病人康复,这些现状都非常令人堪忧。
这种担忧即来源于对精油本身的获取来源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还来源于对芳疗的实施人和实施方式的安全性问题。我国多数人并不了解德、法、瑞士、英国等国家行使芳香疗法的人首先是拥有医生、药剂师和护士资质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接受芳香疗法的专业培训,才有资格开处方并实施芳香疗法,这些人除医学知识外还拥有深厚的植物化学背景和植物学背景。而据了解我国在这些培训机构获得证书的人极少有医生资质,也稀有植物化学背景和植物学背景。芳香疗法是属于芳香精油和医疗界的跨界产物,在科学研究上属于天然香料和医学的跨学科领域,我国在这个领域起步很晚,目前尚未出台用于人体按摩、嗅吸、口服的精油种类、精油的功效、精油的使用量以及标准和相应的法规,因此本文想借此机会介绍国内外在精油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何为精油?
精油是植物和周围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和周围生长环境协调相互关系的产物。 
精油一词起源于欧洲,它的英文是 Essential oil,其辞又来源于拉丁语的“essentia”,意即“本质”的意思,也就是说精油是植物香的根本。但是精油并不完全局限于植物,还有少量来自于动物,比如麝香(来自麝科动物成熟的雄体腺囊中的分泌物)、
抹香(来自于鲸消化系统的肠梗阻
物质),因此植物精油是指从发香植
物的全体或部分器官如花(如玫瑰,
薰衣草)、根茎(如白芷,生姜)、叶
片(如薄荷,欧洲茶树)、树皮(如桂
皮)、果皮(如柑橘)、种子(如胡椒,
八角),树脂(如乳香,没药)等通过
水蒸气蒸馏,或压榨法,或有机溶剂
法获取的挥发性的萜烯类化合物
精油在人类看来是一类发香物
质,对植物来讲是植物用于抵御不
良生长环境,包括病原微生物、植食
性、昆虫、其他侵略性生物的生命活
性物质。研究发现芳香植物的精油成
分和浓度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环境
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在植物生殖生长
期和在环境胁迫的条件下精油含油
率会显著增加,芳香植物和周围其他
生物种类在长期相互适应和协同进
化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互惠互益的相
互关系,植物不像动物遇到不良环境
会逃逸或迁徙,只能通过自身产生和
释放一些的化合物,来完成传宗接代
的历史使命和抵御环境的压力。科学
家发现芳香植物往往通过分泌各种
萜类挥发性化合物来吸引昆虫为之
授粉,昆虫会根据这些气味浓度的梯
度,朝目标物飞去,这些挥发性物质
是昆虫的引诱剂同时也是我们称之
为精油的物质。植物在遭遇环境胁
迫,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及遭受植
食性动物侵食时也会大量产生精油
物质;植物正是通过分泌精油物质
行使化学通信作用,调控昆虫的授粉
行为和抑制、调控周围其他植物的相
互关系。
油室、树脂道、油腺是分泌精油
的器官和部位,有些分布在植物叶
皮,有些在花瓣,有些在根茎,有些在
树皮或树干,分泌精油的量和强度跟
植物生长不同时期有关,和植物生长
环境有关。
精油怎么获取?都有什么
特点?
精油的提取方法可以根据原料
对象的不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
机溶剂浸提法、压榨法、微波辅助
法、吸附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
CO
2
流体萃取等。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认为精油
有以下特点:
1.精油是影响植物能否生长和
是否有生命史的重要活性物质,所
以精油是有功效的。
2.精油的成分和成分的多少会
因年份、地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
以尽管是同一个品种,却会因为气
候变化而有变动;如果是不同种,精
油成分的差异更大。
3.每种精油都是由多种化合物
组成。到目前为止测得的精油化合
物种类不少于15种,因此一种精油
的香气和功效取决于所有化合物的
共同作用,每种成分都有其特定的
作用,成分之间有协同作用。相反,
如果将某种化合物单离出来使用将
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该种精油的功
效;如果将某种精油成分进行人为
地切割或重组也将失去原有精油的
功效。   
4.精油分子量小,容易挥发。因
此存放的方法、置放时间的长短都会
引起香气成分的改变。
5.精油当从植物体中提取出来,
就已经比在植物里的状态浓缩了
1000倍以上,所以精油不能原液直
接用于人体。没有稀释的精油对人有
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6.精油已经提取出来就暴露在氧气中,精油是萜烯类化合物,双键多,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氧化,因此精油有保质期。
7.每种精油其特征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因而具备不同的功效,同时也具备区别于它种的特征性香气。
8.有些精油的特征性化合物,也可能是致敏物质或者毒性物质或是致癌物质,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
9.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的不同也会改变精油成分的组成,比如有机溶剂法提取的姜油含有很多大分子物质和素,水蒸气蒸馏法获取的姜油就不含有这些成分。
10.天然来源的精油成分多呈现同分异构体现象,例如薄荷醇是薄荷油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左旋体(l-menthol)惯称“薄荷脑”,对皮肤和粘膜有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于镇痛和止痒,亦有防腐和杀菌作用,而右旋却没有这种功效。目前市场上合成成功右旋居多也叫薄荷醇,但功效却有很大差异。所以天然精油的异构现象是合成香料完全不能取代的。
11.精油是可燃液体,一般精油的闪点均在45~100°,属于三级液体易燃危险品。这一条在使用过程要十分
注意。
从精油的如上特点可以理解,调
香师和芳疗师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
看精油,前者追求香气的特征,为了
使某种香味物质表现得更为突出,使
用单离、切割或重组某种组分,是他
们的常规手段;而芳疗师恰恰要尽可
能保全组分,使它的功效最大化。所
以就精油原理的前处理手段而言,香
精香料界的工程师常用方法不能被
沿用到芳疗界。
精油都有哪些功效?
近30多年来,科学家们对大量的
精油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精油
并不是对所有疾病都有效,精油表现
最好的是它的抑菌效果。科学家分别
对常见度比较高的100种细菌和100
种真菌进行分析,发现在100种精油
中有87种精油在不同程度上对于不
同的菌种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又从
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多种精油对呼
吸道炎症有效,对关节炎、腮腺炎、
牙龈炎、阴道炎、胸膜炎、褥疮等多
种炎症;比如茴香、绿花白千层、神香
草、生姜、没药等;也有不少精油对抗
病毒有效,比如:薰衣草、澳洲茶树、
桉叶油、酸柠檬、蜡菊、百里香等等。
德国精油化学家Kurt Schnaubelt认
为,95%的精油种类都有抗炎症抗感
染作用,75%的精油具有调节情绪性
精神障碍作用,以及调节神经系统和
平衡激素水平的作用(例如:真薰衣
草、依兰依兰、香紫苏、香叶天竺葵、
玫瑰、罗马甘菊、香蜂花、甜牛至、香
柠檬等),50%的精油具有慢性
炎症和抗过敏作用(例如,德国甘菊、
香蜂花、檀香等),25%的精油种类
有辅助代谢性障碍的作用(如:
甜橙、牛至、肉豆蔻、丁香、薄荷等)。
除此以外,近年来也有丝柏、生姜、
甜罗勒,胡椒薄荷等有解热作用的报
道。交大芳香植物中心近十年的动物
行为学研究也表明,甜橙、檀香、雪
松、依兰依兰、薰衣草、香叶天竺葵、
香柠檬、苦水玫瑰、香桃木等有很好
的抗焦虑作用,尤其通过小鼠大脑神
经递质物质的变化从机理上解释了
依兰依兰作用的原理;甜牛至、洋甘
菊、薰衣草等组合的配方也有较好的
助眠作用等。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2004年诺
贝尔奖历史上第一次授予两位从事
气味研究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理
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表彰
两人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解释了气
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从此
气味对人类的影响绝不是迷信而是
科学。
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以上的
说法过于笼统,为了证明精油的具体
疗效,不少人针对精油中的单萜化合
物、倍半萜的具体研究究竟其功效的
表达。比如Igimi的研究证明:柠檬烯
可以溶解胆结石,并且证明柠檬烯是
通过抑制甾固醇类物质的生成而有
效。还有人证明精油成分有癌的预
防和可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对柠檬烯和紫苏醇的研究得出,能够防止癌细胞的发生、阻断其发育进程。小鼠实验得出对乳癌和脾脏癌,柠檬烯和紫苏醇能够抑制G蛋白的异丙基化,从而阻止了癌细胞的代谢。目前人体试验正在进行中。
倍半萜的抗炎症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研究发现很多倍半萜化合物对蚊虫叮咬引起的炎症有可的松一样的减轻和舒缓效果。小鼠在酒精中毒后饲喂石竹烯,发现对胃黏膜的损伤有缓解作用。德国甘菊的母菊奥在生物体中有显著的抗炎症作用(1994年),证明是阻碍了白三烯B4的形成而产生功效。
许多研究报道指出:单萜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抗真菌作用。比市场的消毒剂柔和,对皮肤黏膜的稳定有好处。例如芳樟醇对细菌有强的活性,香叶醇对真菌有强的活性、薄荷醇对18种细菌和12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澳洲的茶树油主要成分是4-松油醇能激发白血球的活性。还有人指出甜牛至中单萜醇的含量高达50%,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对精神有解除疲劳作用,使之放松。另有: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放入小鼠饲养盒里,和对照区相比,老鼠的搬运次数减少。Elisabetsky(1999)的研究发现,芳樟醇是诱发痉挛的某种神经传递物质的拮抗剂。
有科学家证明倍半萜醇中的绿花白千层醇、雪松醇和檀香醇都有强壮血管和强心作用。还有酯类化合物的抗痉挛作用和镇静作用也被Pennel 博士发现,他证明7个碳原子的安息香酯和2个碳原子的乙酸酯都有较强的镇痉作用。因酯类化合物由来于原先的醇。一般碳链比较短的醇类转变成酯都有精神性作用。单萜醇在代谢
的后期阶段会生成酯,比如橙花酯。
倍半萜醇在代谢的早期阶段转成的
酯类对生殖器有作用。Ruchbauer在
1991年研究了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
作用,发现2种成分对老鼠都有镇静
作用,并证明它们有运动皮质的抑制
作用。Pennel博士发现,如果将罗马甘
菊的油涂于前胸和脖颈部,有手术前
的镇静作用,这是因为罗马甘菊含有
大量的酯类化合物。精油的功效性研
究成果在此限于篇幅不一一罗列。
精油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一、种植、加工环节的问题
精油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话题,
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涉及种
植、加工,整理等环节。
首先种植过程在第一时间制约
的精油的安全性。比如香料作物种
植过程中因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环境污染造成精油中含有不安全的 
物质,从而造成提取加工过程中带入
精油中的安全性问题。
其次,提取加工环节中采用有机
溶剂法萃取精油,其过程中有机溶剂
混入精油造成的安全性问题。
再次,精油提取后储藏罐的选用
不当产生的污染和氧化问题,如塑料
壶、铁质罐,不避光、不密闭造成的
安全性问题。贮藏场所潮湿、强光、
高温造成精油的质量劣化。
二、精油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精油化合物本身的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者在研究精油化合物
的种类同时也非常关注不同的化合
物在皮肤吸收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
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的化合
物在被皮肤吸收后都以不同的速度
进入血液中,比如:松节油、1,8-桉
叶油素、α-蒎烯渗透到血管需要20
分钟;丁子香酚、芳樟醇、大茴香脑、
乙酸芳樟酯、香叶基酯、芸香酮需要
20~40分钟,茴香油、香柠檬、柠檬、
水杨酸甲酯乙醚需要40~60分钟,
柠檬草油、肉桂醛需要60~80分钟,
香菜籽油、芸香油、胡椒薄荷等需要
100~200分钟,渗透速度和分子量的
大小、亲脂性有关。
还有研究报道指出,一些酮类、
酯类、醛类化合物进入血液后会和
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干扰血红蛋白的
功能,尤其指出酮类化合物过量使用
会在肝脏中积累从而导致肝中毒,于
是非常强调,凡是那些酮类化合物含
量高的精油一定要慎重使用或者不
使用。比如在唇萼薄荷精油中的一种
成分—长叶薄荷酮,在肝脏代谢
中产生强的化学放反应生成薄荷呋
喃,这种代谢物和肝细胞产生不可
逆的结合,导致肝脏破坏。樟脑也是
酮类化合物,在很多精油中都存在,
但樟脑已被研究证明会引起中枢神
经系统中毒。据统计1973年一年中美
国因摄入樟脑过度而发生的重度事
件超过500例。樟脑中毒的症状有缩
瞳、频脉、急速呼吸,解剖结果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损伤,除了
酮类化合物外,一些醛类化合物也引
发了问题,肉桂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调味料,大家不会意识到这其中的肉
桂醛会导致中毒,但肉桂精油从肉桂
皮提取出来时已经将浓度浓缩了100
倍以上,它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皮肤
黏膜的灼伤。还有香茅醛的中毒案
例报道,一9岁的儿童误饮香茅醛导
致死亡,原因是因为引起大脑白质出
血,胃黏膜和食道黏膜严重剥离和
坏死。
三、观念问题:“天然”“标准”不等于“安全”
精油属于植物天然产物,由于天然产物多少都会因为气候的变化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批次间和年度间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精油生产商为了能持续稳定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根据自己生产精油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制定企业自己的精油标准(该标准要报批国家相关部门并备案),当中标明自己生产的精油的化学成分的变动区间和物理性质。一般来讲,气候稳定、品种、栽培方法、收获时间、提取方法、整理方法、包装方法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这种变化幅度被包含在企业标准的范围内,但难免一些成分也存在高于或低于标准的情况,企业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往年储存的不同批次的油的成分特点调整出符合自己企业标准的油,从而建立一套让本企业生产的精油品质持续稳定的方法。某种精油的国家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制定的相关部门根据
本国各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一
个比较通用的精油标准,这个标准
在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使用。这个
标准的含义是我国生产的该种精油
符合我国的标准。在工厂生产加工
出来的精油只是原料,它会进一步
通过香精香料公司,化妆品公司,食
品企业,洗涤用品、药材公司,芳香
疗法企业(在国外很多国家把芳香
疗法作为辅助医疗手段用于和
保健),纺织或时尚行业根据自己产
品的特点或需求,对原料进一步整
理、提纯,或单离和其他香料(天然
或合成)配伍做成各种配方加入到
各种产品中,这些配方或称为加香
产品(香精),或称为功效产品。加
香产品往往以微量的比例添加到各
种食品、洗涤用品或化妆品中,功效
性产品也包括某种食品或日化产品
的抗菌防腐剂,在产品中所占比例
也非常少;但精油若使用在芳香疗
法或用于人体涂抹、按摩、吸入等方
面时,精油的使用量相对加香产品
要高很多。
四、精油化学型和精油使用
不当造成的安全性问题
同种的植物产生的精油在化学
组成间也有差异,我们将这类植物
叫做“化学型”。比如通常所说的百
里香油是一个名称,但却是不同的
化学型。市面上出售的百里香油的
大多数是富含具有刺激性的化学物
质百里香酚的那种;但同时也有百
里香酚含量极少,或根本不含有,却
有大量的芳樟醇的百里香精油。这
种含有很多百里香酚的百里香精油
由于伴有刺激性而显示危险性。所
以说百里香精油既有安全性的也有
危险性的。同样迷迭香的化学型也
很多有1,8-桉叶油素化学型和马鞭
草烯酮化学型,化学型使用错误也
会造成安全性问题。
还有报道一些酚类化合物的不
当使用造成危害,例如误饮丁香油
造成伤害事件,丁香油中含有大量
的丁子香酚,过量使用会引起中枢
神经机能下降和异常、昏睡、肝机
能下降等一些精油化合物对皮肤的
不良反应。除了上述肉桂醛对皮肤
刺激作用外,一些化合物还会引起
皮肤的过免疫反应和发疹反应,还
有内酯类化合物引起皮肤的光毒性
反应。
光毒性近些年日益受到关注,
日光通过化学物质对皮肤引起的伤
害,往往是多环形物质。尤其含有香
柠檬内酯的精油,如香柠檬油、酸
柠檬油(压榨法)、柠檬油(压榨)
法、苦橙油(压榨)、西柚(压榨)因
含有香柠檬内酯涂抹这些种类的
精油后暴露在日光下都会产生光毒
性,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要求使用后
在12小时内不能将皮肤暴露在太阳
光下。         
五、人为造成的安全性问题
⑴香料植物种植过程中使用化
肥农药带来的精油污染问题。
⑵精油中被认为加入了非天然
的合成化合物,在芳疗中规定精油
一定是纯天然。
⑶精油保藏期的延长,或者保
藏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精
油的劣化。造成精油的劣化的原因
主要是氧化,高温和光照。
⑷芳香疗法的国际规则是拒绝
精油的切割和用合成原料进行重
组,强调全组分使用。比如依兰依
兰油在市面上是分段蒸馏,分段销
售,
但在芳疗中不允许分段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4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1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油   作用   植物   化合物   芳香   物质   成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