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论文1500字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福建文化
——从山水特征、滨海环境出发
1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黑格尔说道:“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黑格尔认为,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造就人类文化的基础、前提和摇篮,它为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科学种可能。【1】当然,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环境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人类实践的类型、方式、特点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对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人类的种族特性、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精神传统、性格爱好和地区文化。
2山脉阻挡下的福建文化
2.1福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福建省位于23°32'-28°19N、115°50'-120°43'E之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接壤,西与江西为邻,西南与广东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福建西部和中部形成东北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2】福建土地总面积为12.4万km',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2.2福建的山脉特征
福建除了东面临海外,三面皆有山蜿蜒,即西北的武夷山山脉、东北的太姥山脉、西南的博平山山脉、还有中部的鹫峰、戴云两山脉。【2】主要可以连为两大山带:
2.2.1闽西大山带
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530km,宽度不一,最宽处达百余千米。北段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1200m 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600~200m。整个山带,尤其是北段,山体两坡明显不对称:西坡陡,多断崖;东坡缓,层状地貌发育。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中有红砂岩和石灰岩分布,构成瑰丽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2】2.2.2闽中大山带
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构成,长约550km,以中低山为主。北段鹫峰山长百余千米,宽60~~100km,平均海拔1000m 以上;中段戴云山为山带的主体,长约300km,宽60~180km,海拔1200m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主峰戴云山海拔1856 m;南段博平岭长约150km,宽40~80km,以低山丘陵为主,一般海拔700~900m。整个山带两坡不对称:西坡较陡,多断崖;东坡较缓,层状地貌较发育。【2】
2.3多山阻隔造就特殊的福建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同。在古代,优越的地理环境更容易产生先进的文明,如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平原地区。在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的情况下,福建的自然环境把福建与浙江、江西以至北方中原各地天然地阻隔开来,使福建自古就有“东南山国”之称。“在古代,外省入福建主要通过仙霞关、杉关、崇安分水关、福鼎分水关、诏安分水关,这五个关口入闽,而这些地方地势非常的险要,要入闽实属不易。”史书记载“闽道更比蜀道难”。福建人口主要集聚在穿插山脉间的河谷、盆地。例如浦城、武夷山、建瓯、邵武、顺昌、尤溪、三明、永安、长汀、上杭、漳平、德化、华安、古田和屏南等都是人口
聚集的盆地。【3】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古代福建交通的闭塞,福建被分割成各具自己特的区域,各区域间的人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另一方面阻碍了福建与外地的沟通,使福建形成相对封闭和独特的文化。其二,福建多山的地理环境一方面使福建耕地少,农耕文化的发展比北方地区迟。
2.3.1文化特征之一:早期落后性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约中晚唐之前)福建文化落后于北方。福建地处东南在古代是属于蛮荒之地,落后的交通使得中原的文化要传到福建变的非常的困难,而土著的闽越人自身文化又相对的落后。同时福建相对的隔绝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不同的方言,而不同的方言却不利于人们口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
2.3.2文化特征之二:区域性(碎状性)
多山的环境造成省内、省外交通不便,由于福建在两晋南北朝、唐前期、唐末五代、两宋之交、明清时期北方大量的移民涌入福建,且移民的时间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的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福建人文的差异现象,特别在方言方面。福建方言的纷繁复杂,福建境内有
七大方言区: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中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在全国八大汉语方言中,福建境内使用的汉语方言已达七种。而且在同一方言区内,方言内部的复杂性、特殊性在全国方言中是罕见的。而在不同的方言区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的民间信仰。例如,闽东方言区信仰监水夫人和五帝;莆仙、闽南方言区信仰妈祖。不同的民间信仰又促成具有地方特的戏剧。例如,有莆仙戏、高甲戏、萝剧等。【3】所以,福建文化本身有很强的小地域彩。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性,给福建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
2.3.3文化特征之三:传承性
许多中原古文化在福建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①福建的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词。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在普通话中已不用或少用了,但是在福建的方言中却被保存了下来并还在使用,仍然有它的生命力。如闽南人民口中的古汉语“裳”是现代汉语的“衣服”,古汉语的“箸”是现代汉语的“筷子”。“姊”是现代汉语的“”。②在福建的很多农村中保存着聚族而居的传统。聚族而居的传统原本起源于北方,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样的传统在北方现在已经逐渐消失。在南方的福建却保存了下来。如客家的土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可见多山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③在民俗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两晋南北朝以后,中原民俗传入福建,由于交通不便和聚族而居等原因,保留的相当的完整。例如,现在福建的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等很多都是从北方传入的。
3山水格局下的福建文化
3.1福建的河流
福建河流发源于西部、中部、北部的山脉之中,主流多与山脉走向垂直,支流则与山脉走向平行。河流的主流多呈北西—南东向,支流多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干支流交角接近90°,形成格子状水系。福建河流众多,共有24个水系、663条河流,总长度达12850 km,河网密度大。全省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交溪、木兰溪、霍童溪和敖江等。其中闽江长541km,流域面积6.09万km2,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主流长258 km,流域面积1.36万km'。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在广东大埔附近注入韩江,全长285 km,流域面积1.47万km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1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福建   文化   方言   山脉   河流   影响   人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