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知识|氨基糖苷类药物详解和临床配伍

兽药知识|氨基糖苷类药物详解和临床配伍
氨基糖苷类(氨基环醇类)曾称氨基糖甙类,是由链霉菌或⼩单孢菌产⽣或经半合成制得的⼀类⽔溶性的碱性抗⽣素。由链霉菌产⽣的有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由⼩单孢菌产⽣的有庆⼤霉素、⼩诺霉素等,半合成品有阿⽶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它们在化学结构、抗菌活性、药理特点和毒性⽅⾯具有共性。由于抗菌活性强,⾄今仍是对⾰兰⽒阴性(G-菌严重感染有效的和不可缺少的药物,在兽医临床上被⼴泛使⽤,在防治猪传染病⽅⾯发挥了重要作⽤。
笔者在长期从事养猪⽣产和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不少猪场兽医及饲养⼈员在使⽤氨基糖苷类抗⽣素⽅⾯有许多不当之处,在适应症、⽤法与⽤量、配合禁忌等⽅⾯存在诸多误区,对其毒副作⽤认识不⾜,特别是滥⽤现象⼗分严重。为此,根据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兽药使⽤指南》和中国药典《临床⽤药须知》及有关⽂献,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养猪兽医临床使⽤中的实践及体会,将正确使⽤氨基糖苷类抗⽣素的⽅法综述如下,希望能对养猪同仁有所帮助。
1
分类
窄谱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主要对抗需氧G-菌。第1代⼴谱氨基糖苷类,包括卡那霉
素、新霉素,抗菌谱⽐链霉素宽,对⼏种⾰兰⽒阳性(G+)菌和许多需氧G-菌都有效,但不抗绿脓杆菌。第2代⼴谱氨基糖苷类以庆⼤霉素为代表,包括⼩诺霉素、阿⽶卡星,共同特征是对第1代品种⽆效的绿脓杆菌和部分耐药菌也有较强的抑杀作⽤。
1
杀菌机理及药物作⽤特点
氨基糖苷类的抗⽣素可作⽤于细菌蛋⽩质合成的多个重要环节,主要作⽤位点是与膜相关的细菌核糖体,它们通过与核糖体30亚基抑制蛋⽩质合成的全过程,包括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肽链终⽌阶段,可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导致细胞内钾离⼦、腺嘌呤、核苷酸等重要物质外漏,引起死亡。同时,⾼浓度的氨基糖苷类可能引起⾮特异性的膜毒性,甚⾄导致细菌细胞溶解。本类抗⽣素在敏感菌体内的蓄积是通过⼀系列复杂的步骤来完成的,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运系统,故对厌氧菌⽆作⽤。本类抗⽣素对静⽌期细菌的杀灭作⽤较强,为静⽌期杀菌药,常⽤于控制敏感需氧G-菌引起的局部和全⾝性感染,如败⾎症、肺炎、胃肠炎、尿道炎、⽪肤和伤⼝感染等。
1
本类抗⽣素的共同特点
属杀菌性抗⽣素
抗菌谱较⼴,对⼤多数需氧G-杆菌,如⼤肠杆菌、巴⽒杆菌、沙门⽒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有强⼤的杀菌作⽤;对
G+菌作⽤较弱,但对⾦黄⾊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较敏感;对链球菌作⽤较差,仅仅是中等程度的敏感或者完全耐受;对多数厌氧菌、真菌、⽴克次⽒体、病毒等⽆效。⾼浓度时呈杀菌作⽤,在低浓度下,所有氨基糖苷类都可能仅有抑菌作⽤,严重感染时可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药。
均为有机碱
能与酸形成盐,制剂常为硫酸盐,其⽔溶性好、性质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较强,当pH超过8.4时,抗菌作⽤反⽽减弱。
杀菌作⽤呈浓度依赖性
近⼏年研究表明,本类药的抗菌活性依赖于细菌细胞外抗⽣素的有效浓度,其杀菌速率、杀菌持续时间及杀菌作⽤强度与药物浓度呈正⽐关系。在G-菌感染时,如果使⾎药峰浓度(Cmax)与最⼩抑菌浓度(MIC)的⽐值维持在8—10倍时,可达到最⼤杀菌率。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可获得较
⼀⽇多次给药更⼤的⾎药峰浓度,使Cma:dMIC⽐值增⼤,从⽽明显提⾼抗菌活性和疗效,并可降低适应性耐药和⽿、肾毒性的发⽣率,减少毒副作⽤和灌药、注射应激,所以多数情况下可采取每⽇只注射1次的办法,但剂量要按⽇剂量计算。对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的混合感染,每⽇注射2次是有益的。
具有明显初次接触效应及抗⽣素后效应(PAE)
即细菌与⼀定浓度的本类抗⽣素初次接触后,有强⼤的抗菌效应,只需要与细菌短时间地接触就能杀死它们。当抗⽣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时,其对细菌⽣长仍有持续性抑制效应,幸存下来的细菌通常不能很快繁殖。同时,还能与机体免疫细胞产⽣协同杀菌作⽤,因此,处于PAE下的细菌更容易被⽩细胞吞噬。本类抗⽣素PAE达4~8h,PAE也具浓度依赖性。⾼抗⽣素⾎药浓度加上PAE,可⼤幅提⾼抗⽣素的杀菌效⼒并能相应延长抗菌作⽤时间(可达24h),故⼀般每⽇可给药1次。
氨基糖苷类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联合使⽤常呈协同作⽤
β-内酰胺类抗⽣素导致的细胞壁损伤,可增加细菌细胞对氨基糖苷类的摄取,因为细胞壁的损伤使药物更易接近细胞膜。其联⽤⼀般仅限于严重或混合感染以及致病菌不明的感染,但不能混合也不能同时注射,应先⽤3-内酰胺类抗⽣素30min后再⽤本
类抗⽣素。
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呈协同抗菌作⽤但肾毒性增加,需减少剂量。
内服极少吸收,只可作为肠道感染⽤药
由于脂溶性差,正常的胃肠道内服很难吸收(但肠炎时可有效地加强吸收),肠道内浓度较⾼,可作为肠道感染⽤药。⼝服庆⼤霉素或新霉素与阿托品、莨菪碱等药物合⽤,仔猪⽩痢及腹泻效果好。
全⾝性感染必须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吸收迅速⽽完全,肌注后0.5—1h内产⽣⾎药峰浓度,为避免⾎药浓度过⾼⽽导致不良反应,⼀般不主张静脉给药。本类药物在体内不易被代谢,⼤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在尿中有较⾼浓度,适⽤于泌尿系统感染。由于不易通过⾎脑屏障,故不适⽤于脑部感染。腹腔内给药后吸收快速⽽⼤量,对脱⽔严重的危重病例,可将庆⼤霉素注射液加在20—4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腹腔注射。
细菌对本类药物易产⽣耐药性
长期使⽤可逐渐产⽣耐药性,不同的氨基糖苷类品种间存在着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是因为细菌产⽣钝化酶,钝化或分解抗⽣素,其次是细菌细胞内染⾊体基因突变。
严格掌握剂量及疗程
由于本类抗⽣素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故应⽤时应特别注意,剂量要准确,不适宜长期给药。对由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肾病综合征更应慎⽤。
1
毒副作⽤及不良反应
肾毒性
本类抗⽣素主要经肾排泄,肾⽪质药物浓度可超过⾎药浓度10—50倍,肾⽪质内药物蓄积浓度越⾼,对肾毒性越⼤,其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长短呈正⽐。主要损害近曲⼩管上⽪细胞,表现为蛋⽩尿、⾎尿、尿频,严重时出现肾功能减退甚⾄⽆尿,肾毒性的早期变化或证据能在3—5d内被发现,更明显的体征要在7~10d内才能出现。为此,应尽量避免与肾毒物(如本类药物之间及多黏菌素、杆菌肽等)合⽤,同时应给病猪⾜量饮⽔。常⽤剂量下,各药物损害发⽣率由⾼到低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庆⼤霉素:阿⽶卡星>链霉素>⼩诺霉素。
⽿毒性
损害第8对脑神经,可表现为前庭功能失调及⽿蜗神经损害。前庭的损伤导致呕吐、眼球震颤、共济运动失调和翻正反射消失等。发⽣率由⾼到低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阿⽶卡星>庆⼤霉素。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能透过胎盘进⼊胎⼉体内,故孕猪注射本类药物可能引起新⽣仔猪的听觉受损或产⽣肾毒性。
神经肌⾁阻滞作⽤
本类药物可抑制⼄酰胆碱的释放,并与钙离⼦络合加重神经肌⾁传导的阻滞作⽤,症状为肌⾁⽆⼒与⿇痹、四肢瘫痪、⼼肌抑制和与暂停。新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较常发⽣,此毒性反应常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抢救时应⽴即静注钙制剂或新斯的明急救。
过敏反应
偶⽽引起⽪疹、⾎管神经性⽔肿、发热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旦发⽣,应静注钙剂或肌注肾上腺素、地塞⽶松急救。
内服的毒副作⽤
可能损害肠绒⽑⽽影响肠道对脂肪、蛋⽩质、糖、铁等的吸收。亦可引起肠道菌失调,发⽣厌氧菌或真菌的⼆重感染。
其他形式的毒副作⽤
包括⽩⾎球减少、贫⾎、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甚⾄惊厥。
1
药物相互作⽤及使⽤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素联⽤有较好协同作⽤,但不能混合注射
作为“繁殖期杀菌剂”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静⽌期杀菌剂”的氨基糖苷类抗⽣素进⼊细胞体内⽽发挥杀菌作⽤,是处理混合感染、危重感染、免疫抑制感染以及致病菌不明感染联合⽤药的常⽤品种。常⽤的有庆⼤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与青霉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联⽤,相互协同,增强疗效。如青霉素+庆⼤霉素+地塞⽶松猪链球菌病、猪急性乳腺炎以及敏感细菌混合感染的疗效较好;氨基糖苷类与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猪李⽒杆菌病,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于肺炎杆菌,庆⼤霉素与阿莫西林联⽤于绿脓杆菌等等。但⽤药剂量应基本平衡,过⼤剂量的青霉素或其他半合成青霉素均可使氨基糖苷类药物活性降低。另外,本类药物体外与β-内酰胺类抗⽣素配伍时可被灭活,因此不宜与含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素的溶液混合应⽤。切记,联⽤不等于可以混合注射,如庆⼤霉素在静脉输液中与阿莫西林混合,则会使庆⼤
霉素⾎药浓度显著降低⽽减效,尤其对肾病严重的病猪,这可能是因为氨基糖苷类的氨基与β-内酰胺环之间形成⽆⽣物活性的酰胺,使庆⼤霉素被灭活。可分别肌注,或庆⼤霉素肌注、阿莫西林静注。
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类抗⽣素的作⽤
TMP抗菌谱较⼴,抗菌作⽤较强,对多数G+菌和G-菌均有抗菌作⽤,可1:5与某些抗⽣素配伍合⽤,如TMP+庆⼤霉素、TMP+阿⽶卡星有明显协同作⽤,既可拓展抗菌谱,减少耐药菌株产⽣,⼜可降低两者⽤量,提⾼疗效。
本类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较强
与碱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可增强抗菌效⼒,但毒性也相应增强。碱物与庆⼤霉素联合应⽤于静脉滴注时,应分开进⾏,以免中毒。
氨基糖苷类药物之间不可联⽤
本类抗⽣素对肾脏及第8对脑神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及神经肌⾁阻滞作⽤。如果⽤庆⼤霉素,就不能再同时联⽤卡那霉素或阿⽶卡星或链霉素等,但可以与没有药理性配伍禁忌的其他类抗⽣素或抗菌药联⽤。
应尽量避免与其他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合⽤
与多黏菌素、⽢露醇、右旋糖酐联⽤可能加强本类药物的肾毒性;与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联⽤可能会增强本类药物的⽿毒性。
配伍禁忌
本药临床应⽤时应尽量不与钙离⼦、镁离⼦、钠离⼦、氨根离⼦、钾离⼦等阳离⼦以及维⽣素C配合使⽤,以免抑制本类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敏试验时,培养基中应注意这些阳离⼦的浓度。与磺胺类或双黄连注射液混⽤将产⽣混浊与沉淀。
来源:查猪价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本所发资料信息来⾃互联⽹收集,主要⽤于供给⼤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持正版。若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或电话,⽴刻删除!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0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氨基   细菌   糖苷   感染   类药物   抗菌   浓度   霉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