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
    人类最初的哲学就是宗教,它是古代人类乃至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就是其中之一。它自西汉传人我国后,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其他外来宗教所不能比拟的,连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望尘莫及。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它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下面我将从哲学思想,风俗,文学,艺术这个方面来阐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从哲学思想方面
自从佛教传来中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变不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在人生观的问题上,儒家的始祖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而佛教认为人生的一切皆苦,认为人生的目的应当是解脱生死。它还认为宇宙的运行就像一个轮子在转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而这又引起了下一个问题,即道德观念的问题,佛教道德观念的基础是业报轮回的理论,它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致使许多人相信,人生的确有无尽的
痛苦和烦恼,而生命也是在无休止的轮回中有前生有来世。此外,善恶报应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又如,在宇宙观的问题上,我国秦汉时期即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宇宙论体系。这一体系一直为儒家和道家所继承发扬。而在佛教的宇宙观传来之后,这一理论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各种争论,如有神与无神的争论、宇宙虚与实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和探索宇宙的奥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从风俗方面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个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
地去除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孝道为本。佛教之传入,益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因为儒家论孝,不过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故古德说:人而无孝,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为孝。义说: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衣禄,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佛教孝道之提倡,确可令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而人心之向善,前途之幸福,亦可指日可待。所以说,佛教之孝,不止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抑亦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之发扬。
3.从文学方面
佛教对中国文学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中国古人是富于想象力的,但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多不语“怪力乱神”,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志怪小说的创作,而佛教带来了一些新的时空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神怪人物,新的理念境界,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之后,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理念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这使以后的中国文学作品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不再像早期中国文学作品那样单一,出现了述事、问答,乃至譬喻等形式。此外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更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到了禅宗盛行的唐代,诗风逐渐发展为融景入理。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喻理于景,一语双关,可谓意境高妙。更为重要的是佛教苦空无常和因果轮回的思想一直贯穿诗词、戏曲、小说之中。诸如《西厢记》以一场惊梦终结,《桃花扇》以猛抬头,秣陵重到,残车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作余韵,皆是人生无常之观念。其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章回,无不以宣扬因果报应思想为主题。
4.从艺术方面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传统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对建筑的构造形式就有很深的影响,就皇家建筑来说,不妨比较一下皇宫中的殿堂和寺院内的大雄宝殿,就不难发现佛教
对其惊人的影响力:首先,它们都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建筑的核心;其次,它们的规模都极为宏大,更加突出了主角——神佛和帝王的重要地位;再次,它们都有一个硕大的屋顶,一般多为庑殿、歇山、重檐三种形式;最后,它们的立柱、山墙都选用红,不是大红,而是绛红或砖红,显得庄严肃穆,不怒自威。这些相似之处,使人有一种感觉,就是帝王是人间的主宰,而神是天上的主宰,他们职权相同,都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即是入神合一,人即是神。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变而成为宗教美术,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为佛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而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例如南北朝时代佛教人物画大大的盛行起来,统治阶级知识分子专业画家莫不画佛,而在明清这个中国画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佛教对绘画的影响又表现于画家宗教信仰和对画的意境的追求上,在画论上也出现了以禅品画的倾向。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由于佛教的许多碑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遍及民间。音乐方面如鱼山梵呗,是受了佛教梵音而来的中国音乐。此外,在乐舞文化发展到新时期的唐代就有了佛曲和僧人乐师的出现。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则佛教之传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佛教作为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变革的产品,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容轻视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90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影响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