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活动,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年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众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助手青年团的创立作了准备。马列主义在青年中的广泛传播,为建团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斗争中锻炼出一批革命青年,为建团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使建团有了直接的领导。
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党过程中开展建团活动
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立党的早期组织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称S·Y)。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首先建团。1920年七八月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他们除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
动、指导各地建党外,还进行了建
团工作。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派
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出面,同袁
振英(震瀛)、叶天底、金家凤等8
名青年一起,于1920年8月22日
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
秀松担任书记。
这时湖南、湖北、安徽、四川
等地,有不少进步青年对旧社会
不满,怀着爱国热情,脱离家庭,
离开学校,到上海《新青年》杂志
社的陈独秀和《民国日报》副刊《觉
悟》的主编邵力子谋求出路。上海
团组织便从中发展了最早的一批
团员:罗觉(罗亦农)、任弼时、萧劲
光、李中、李启汉、任作民、王一飞、
许之祯、傅大庆、梁柏台、卜士畸、
袁达时、彭述之、柯庆施、廖化平
等。到1921年年初,团员发展到
200余人。少共国际东方部书记
谷林称赞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
“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不少青
年被选派赴苏俄学习。1920年9
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
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了“外国语
学社”,社址就在团的机关——霞
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
弄6号),以公开办学的形式掩护
革命活动。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
担任校长,俞秀松任秘书,维经斯
基的夫人任俄语教员。1921年
春,这个学社有20多名青年团员
分三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其中有刘少奇、罗觉、任弼时、萧
劲光、何今亮(汪寿华)、王一飞、
傅大庆、彭述之、许之祯、梁柏台、
卜士畸、柯庆施、华林等。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
便向各地共产主义者寄发团章,联
络各地发展组织,建立青年团。各
地在建立团的组织过程中,同上
海团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
期组织成立后,在李大钊的直接
指导下,也积极进行了筹建社会
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到11月,北京
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它的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
公室举行,到会团员约40人,其中
主要有邓中夏、张国焘、高尚德
(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何孟
□郑洸罗成全
党史文苑》
雄、缪伯英(女)、朱务善、黄日葵、
李骏、范鸿劼、吴汝明、周达文、郑
振铎等。会议公推高尚德为书
记。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
几乎全部成为青年团员,有的还
担任青年团的领导职务。1921年3月30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
第四次会议,到会有李大钊、张国
焘、高尚德、刘仁静、罗章龙等25
人。李大钊在会上指出:“本团事
务日渐纷繁,兹拟设立一个事务
所及筹备油印机。使总机关成
立,以利办理。”会议同意了这一
建议,并决定实行执行委员会制
度。会议选举了李大钊、高尚德、
张国焘、刘仁静、郑振铎等11人组
成执行委员会,公推张国焘为书
记委员。这时北京的青年团有团
员55人。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
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得很
活跃,注意联络各校进步学生,发
展组织,举办劳动补习学校向工
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北京社会主
义青年团在北京工人运动中发挥
了骨干作用。同时,北京的党、团
组织还帮助其他地区,比如天津、
唐山、济南等地建立党、团组织,
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湖南,1920年10月,
接到上海、北京寄来的社会主义
青年团章程后,就在长沙开始了
建团工作。1920年年底,湖南团
组织正式成立。当时最早发展的
一些团员,多半是参加过革命斗
争、经过五四运动考验的一些新
民学会会员,以及一些进步的青
年学生和青年工人,比如彭璜、肖
铮、陈子博、彭平之、唐鉴。毛泽
东担任团的书记。
在建团过程中,非常
重视团员的政治质量。据1920年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张文亮的
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七日。接
泽东一信,送来青年团章程十份,
宗旨在研究并实行社会改造。约
我星期日上午去会他,并托我代
觅同志。”“十一月二十一日。会
见(在通俗馆),云不日将
赴醴陵考察教育,并嘱此时青年
团宜注意真同志;只宜从缓,不
可急进。”同年12月2日,
又嘱张文亮“多真同志”。
在建团过程中,还十
分注意用马列主义教育青年,特
别是教育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
的青年。1920年到1921年,长沙
青年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相当
严重。湖南“劳工会”的领导人黄
爱(又名正品)、庞人铨,经过毛泽
东的耐心启发帮助,从信仰无政
府主义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
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以
后,他们更加积极地从事工人运
动,但是不幸于1922年1月17日
被反动军阀杀害。团中央机关刊
物《先驱》发表文章,称赞他们是
“好团员”,是“中国无产阶级最能
奋斗的指导者”。
也非常重视教育团员
到工农当中去。自己以身
作则,到过长沙的许多工厂,比如
纺织厂、造纸厂,而且还到铁路工
人、搬运工人中去了解情况,同他
们交朋友。在1922年到1923年
期间,派出了一批重要党
团骨干去工人中间做工作。派李
立三、刘少奇、郭亮、毛、毛泽
覃等到安源、到粤汉铁路工人当
中去开展工作,去发展党团组
织。在各地早期团员当中,多半
是学生,但是湖南工人团员比较
多,这和的建团思想是分
不开的。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等
在武汉地区建立了“共产党支部”
后,也着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
团。建团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
学为重点,吸收其他各校的先进
青年学生参加。11月7日,武昌社
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组织会
议。李书渠报告了青年团组织的
宗旨,通过了武昌社会主义青年
团简章。青年团每星期开一次
会,每次都有宣传作用的报告,有
详细的记录,有给团中央的报
告。另外,武昌青年团组织还和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沙等地
青年团组织保持联系,互相通报,
交流经验。当时武汉党的组织对
团员和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抓
得很紧,陈潭秋就经常给团员和
青年学生作报告,讲述马克思、列
宁的生平和学说,介绍俄国十月
革命的经验。
广东青年团组织开始建立于
1920年8月,由于这时没有确定信
奉哪种社会主义,团员中有不少
无政府主义者。大家思想不一
致,工作难于进行,后来团的活动
便停止了。1920年12月,陈独秀
到广东省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通过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三人
重新组织广东“共产党”,并即公
开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年
底,又按照上海团的要求,以研究
和实行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团的宗
旨,进行改组,重新登记团员。
1922年1月,广东省召开了第一次
2022年第1期
青年团的筹备会,到会团员有58
人;2月,开第二次筹备会时,团员
已达到140人。经过认真筹备,1922年3月14日,在广州市东园召开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
成立大会,公开建立了全省统一的
青年团组织。这时团员已有500
余人。早期团员有谭平山、陈公
博、谭植棠、刘尔嵩、阮啸仙、杨匏
安、冯菊坡、周其鉴、罗绮园、林祖
涵、梁复然、张善铭、杨章甫、彭湃、
郭瘦真等人。谭平山、谭植棠、陈
公博等人既是党组织负责人,也是
团组织领导人。另外,阮啸仙、杨
匏安、刘尔嵩、罗绮园、周其鉴等
都先后担任过团的领导工作。
早期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带
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团体,但那时
团内成分很复杂。他们有信仰马
克思主义的,也有信仰无政府主
义的,还有信仰基尔特社会主义
和工团主义的。各人信仰不同,
遇到问题时往往意见不一致,使
工作无法进行,加上经费、人事变
动等原因,在1921年上海、广州、
武昌等地的青年团都曾暂时停止
过活动。只有到中国共产党正式
建立,派人加强团的领导,团的组
织才又恢复和活跃起来。
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在1920年成立后,积极参加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工作,向广大青年工人、学生传播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介绍关于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为建党起了一定的思想上的准备作用;在组织上积极吸收和发展青年工人和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入团,为建党准备了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的时候,有一批优秀的团员
首先被吸收入党并成为各地建党
的骨干。任弼时在新民主主义青
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
报告中,曾代表党中央对此作了
充分肯定:1920年成立的社会主
义青年团“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
义上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
备作用”。
党正式成立后加强对团
的领导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
正式成立。党正式成立后,中国
革命和青年运动迈进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党的一大研究了在各地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
党的预备学校问题,决定了吸收
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党的一大
后,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大批
党员去恢复和加强团的工作。
同年8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三
次代表大会和少年共产国际第二
次代表大会的张椿年(张太雷),
从苏联回到上海。根据少年共产
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和中国
共产党中央局的意见,由张太雷
主持开展团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19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
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
切实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
织要“依新章从速进行”。
在恢复和发展青年团组织的
工作中,吸取了1920年建团的教
训,注意了团的思想建设,确定社
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
的团体。在重新制定的团的临时
章程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
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
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
一部分原来的团员因为信仰上的
分歧,离开了团;一部分人则转变
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思
想上的一致,使团的成员不再像
过去那样复杂。同时,为了加强
领导,团的临时章程还规定:“正
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
关代理中央职权。”
1922年1月15日,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创刊。
创刊号至第三期由北京团组织主
办,邓中夏、刘仁静主编。第四期
起迁往上海,改由团的临时中央
局主办,施存统主编,蔡和森、高
尚德等也参加过编辑工作(中国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后,从第八期起转归团中央
执行委员会出版,一直到1923年8
月15日停刊,共出版25期)。《先
驱》努力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在创
刊号上最早译述了列宁向共产国
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民族
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热情宣传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
联合起来”的思想。《先驱》同基尔
特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论战,揭
露了基尔特社会主义是从伯恩斯
坦修正主义武库中“偷窃”来的。
《先驱》出版的专刊“非基督教学
生同盟号”,为廓清帝国主义奴化
思想作出了贡献。《先驱》还用较
大篇幅探讨和研究有关中国革命
和青年团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
题。总之,《先驱》的出版,对扩大
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加强团
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统一全团
的思想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党的重视和帮助,加上
信仰一致、思想统一,所以团的组
党史文苑》
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全国已经建立团组织的地方有17个: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安庆、杭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庆等。它们分布在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等省,团员达5000多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随着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组
织上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组织。1922年2月22日,临时中央局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名义,发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临时中央局说明急于召开全国大会的理由是“议决正式章程,组织正式中央机关,以联络统一全国S·Y运动”。
1922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隆重开幕。大会选在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召开,是有它重要意义的。这是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组织。
由于这次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开幕式是同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和欢迎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一并举行,因此出席大会的除来自上海、长沙、武昌、南京、唐山、天津、保定、杭州等15个地方团组织的25名代表:蔡和森、邓仲澥(邓中夏)、张椿年、方国昌(施存统)、俞秀松、易礼容、许白昊、谭
平山、谭植棠、王振翼、陈子博、莫
耀明、李树彝、吕一鸣、王仲强、金
家凤、张仲毅、张继武、张绍康、梁
复然、陈公博等,以及国外两名代
表外,还有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和来
宾,共1500余人。会议首先由张
椿年致开幕词,接着来宾、劳动大
会代表和团员代表等16人发表演
说,少共国际代表达林也在会上
发表题为《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
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说。
大会开了6天,举行了8次会
议,连日听取了施存统作的临时
中央局和上海团的情况报告,以
及各地代表谭平山(广东)、邓中
夏(北京)、易礼容(长沙)、莫耀明
(南京)等人所作的本地团的情况
报告,并且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章程》《青年工人农人生活
状况改良的议决案》《关于政治宣
传运动的议决案》《关于教育运动
的议决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与中国各团的关系之议决案》《中
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国际青年团
之关系议决案》等议案。
在团的纲领中,确定中国社
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
级的组织”,它的奋斗目标是为在
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
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
社会”。团的纲领接受了中国共
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提出“铲
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
的压迫”,即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和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要求。
团章规定:“凡十五岁以上二
十八岁以下之青年,承认本团纲
领及章程,并愿服务本团者,皆得
为本团团员。”
大会一致同意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成为它
的一个支部。这表明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从一开始就坚决地站在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站在列
宁领导的第三国际一边,是坚持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
5月10日晚上,大会以无记名
投票、过半数当选的原则,选出了
高尚德、方国昌、张椿年、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就诞生在这里
2022年第1期
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方国昌被推选为书记。
这次大会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使之真正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青年组织。从这以后,作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带动广大青年参加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正当国内建立党、团组织的时候,1921年年底至1922年年初,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酝酿筹建“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4月,赵世炎两次给陈公培(当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去信,写道:“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大约一月以内可以完成,因为现在开会地址很难觅)。”“我今天正在忙返,明天‘五一’去巴黎,并拟去蒙达里、里昂、淮也儿等处绕一遍,完全为青年团事。”这时蔡和森、李维汉等组织有“工学世界社”,李维汉要以“工学世界社”名义加入(蔡和森这时已回国),而赵世炎不赞成。他在给陈公培的信中说:“我意即在初步严格取人之意,要求他们取个人行
动……”这就是说,不能以团体名义加入,而要个别地吸收优秀分子。后来,李维汉等也同意了。
经过酝酿筹备,1922年6月下旬,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法国巴黎郊区布伦森林中的一个小广场上开会成立。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
共有18人,代表38个成员。18名
代表中有:赵世炎、李富春、周恩
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刘伯
坚、袁庆云、王灵汉、李慰农、郑超
麟、尹宽、任卓宣、佘立亚等。会议
开了3天,由赵世炎主持。经过讨
论,决议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
产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执
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
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
不久,得知国内已经建立了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于是便在10月召开大会,经全体
总投票,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11月2日,“旅欧中国少
年共产党”写信给团中央,“我们
愿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
之部”。此信由李维汉携带回国,
并委派李维汉为“旅欧中国少年
共产党”的代表,向团中央正式接
洽。1923年1月2日,党中央写信
给他们,指示“依中央第十次会议
议决国外组织的办法加入青年
团”。这期间,率领中共代表团到
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
大会的陈独秀也回信,建议他们
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
部”,将它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改
为“执行委员会”。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
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
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2
人,代表团员72人。大会由赵世
炎主持,经过讨论,大会正式通过
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
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明
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
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
关”。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周恩来
起草的旅欧之部的团章和其他议
案,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周
恩来任书记,尹宽负责“共产主义
研究会”,汪泽楷任“学生运动委
员会”主任,肖朴生任“华工运动
委员会”主任、任卓宣任“出版委
员会”主任。
这次会议不久,他们收到1923
年1月29日中央正式同意他们加
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信,大家非常
高兴。周恩来在向团中央的报告
中豪迈地说:“我们现在已正式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战
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
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立以
后,于1922年8月出版了《少年》
月刊,到1923年年底共出版13
期。1924年2月《少年》月刊改成
《赤光》半月刊。现在见到的《赤
光》第三十三期,在1925年6月出
版,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的名义
共同发行。这个刊物在加强党团
员的马列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
针政策、批判错误思潮方面起了
重要作用。
旅欧的党团组织在赵世炎、
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
、傅钟等同志领导下,不断
发展壮大,开始只有30多人,1923
年增至72人,1924年发展到200
多人。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党团组
织的重要骨干。★
责任编辑/马永义
党史文苑》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9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社会主义   中国   上海   建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