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有遗篇——与曹操

□汪建新
临碣石有遗篇
——毛
泽东与曹操
曹操自古以来就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称王称霸之野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亦可见乱世奸雄之像。特别是《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和戏剧舞台上对其造型的脸谱化,曹操作为“旷世奸雄”似乎成为千古定评。评价历史人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不人云亦云。他以政治家的气魄和眼光,不满历史上对曹操形象的种种歪曲,高度评价曹操的历史功绩,极力主张为曹操翻案。不仅充分肯定曹操的“武功”,也十分赞赏他的“文治”,多次评点他的诗文,还专门在自己的诗作中吟咏曹操。
评曹操评曹操::是了不起的人物
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在《讲堂录》中写道:“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1918年8月15日,与罗章龙、周世钊等20余人离开长
沙赴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时值秋汛,火车抵达河南的漯河车站时,碰上沙河水涨,铁路被冲断,无法继续前进。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一文中这样描述道:“我们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润之、我、陈绍休(赞周)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一二天。润之对许昌很感兴趣。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荒凉。他建议去看看,我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魏都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和罗章龙联成一首七绝《魏都怀古》:“横槊赋诗意气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畴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横槊赋诗”,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曹操率大军攻吴。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道:“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自明本志”,指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曹操下发的
《让县自明
本志令》。这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曹操针对当时有人认为他将废汉自立的说法,决定让出汉献帝加封给他的阳夏、柘、苦三县,以表其态:“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的联句直接称赞《让县自明本志令》是“好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读到清代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卢弼指责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为“奸雄欺人之语”“志骄气盛,言大而夸”。对于曹操让出封县一事,卢弼注道:“文词绝调也,惜出于操,令人不喜读耳。”对卢弼说法很是不满,批注道:“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引自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一诗。祢衡是东汉人,恃才傲物,曹操没有重用他反而侮辱他,被祢衡大骂。传统戏曲《击鼓骂曹》,说的就是这件事。相传鹦鹉洲是祢衡作赋的地方,李白在《望
鹦鹉洲怀祢衡》一诗中肯定了曹
操统一北方的功绩,又指出他轻
视祢衡的失误。同意李白
的这个评价,曹操没有重用祢衡,
不过是蝼蚁小过。
在动乱年代曹操充分施展了
自己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才能,虽
然没能统一中国,却奠定了后来
西晋统一全国的重要基础。1927
年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
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
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20世纪50年代读到这个评论时,
用粗重的红笔划了着重线,表示
非常赞同鲁迅的看法。
1954年夏,在北戴河对
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统一中国
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
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
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
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
治,提倡节约,使遭受大破坏的社
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
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护曹操:也该恢复名誉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不过我
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
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
的真正方法。”而也全方
位、多角度地肯定曹操,主张推翻
强加给这位政治家兼诗人的种种
不公正的评论,明确提出要“为曹
操翻案”。
1954年,在北戴河对
保健医生徐涛说:“说曹操是白脸
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
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
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
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
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
个案要翻。”1957年4月10日,毛
泽东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
时为曹操辩护:历史上说曹操是
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
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
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1957年11月2日,在莫斯科
访问的和胡乔木、郭沫若
谈起《三国演义》,谈得很热烈。
忽然转向翻译李越然,问:
“你说说,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
谁更厉害些?”李越然一时不知如
何回答。说:“诸葛亮用兵
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
不简单。唱戏总把他扮成个大白
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
起。”这是从军事战略家的
角度肯定曹操。
对曹操的评价,在学术
界引起很大反响。1959年1月
25
日,《光明日报》专刊《文学遗产》第245期发表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章《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提出要替曹操翻案的问题。1959年2月19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光明日报》的《史学》
专刊第152期发表《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赞成要为曹操翻案的意见。1959年3月23日,郭沫若又在《人民日报》发表《替曹操翻案》。那时,正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郭沫若、翦伯赞的文章打破了史学界的沉寂局面,争鸣高潮迭起。截至1959年6月底,见于报刊上的文章、报道即达140篇以上,形成各界人士大谈曹操的盛况。1959年8月11日,在庐山会议上提道: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现在也该恢复名誉了。
主张为曹操翻案,首先是着眼于他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但他也并不认为曹操完美无缺。认为曹操的主要缺点有二。一是有时也优柔寡断。1966年3月,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二是不够严于律己。曹操曾下《败军令》:“‘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读到这里批道:“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明确指出赤壁之败,是曹操的一
个重大军事失误,批评曹操言行
不一,对人严而责己宽。
读曹操:是真男子,大手笔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武帝纪》
中引《魏书》云:“(曹操)御军三十
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
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
管弦,皆成乐章。”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和蔡琰等人的文学创作,形
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文
学”。曹操存诗20余首,较完整的
散文40余篇。明人辑有《魏武帝
集》,今有《曹操集》。其诗格调慷
慨悲凉,气魄宏伟,风格苍劲。
故居藏有4种版本的
《古诗源》和一本《魏武帝魏文帝诗
注》,他在许多地方都密密圈画,或
用红铅笔画了粗线,或用红、蓝两种
笔做圈记。宋人敖陶孙《诗评》评曹
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古诗源》评论道:“孟德诗,犹是汉
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沉雄俊
爽,时露霸气。”读到这些评
论时,为其圈点断句,以示重视和赞
同。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蒿
里行》《苦寒行》等诗,都多次
圈画过。透过那些大大小小的圈
圈点点和泽不一的着重线,人们
仿佛可以看到品读曹操诗
文的激动之情和赞赏之态。
1954年7月23日,致
信当时正在北戴河的李敏、李讷
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
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
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
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
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不久,
也到了北戴河。他对孩子
们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
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
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能带
兵打仗,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征战
环境30多年,手不释卷,喜读书学
习又喜作诗,登高必赋,我喜读他
的诗。”在海滩漫步时,总爱
吟诵《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
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他
还来地图,查证出“曹操是来过
这里的”。他说:“曹操建安十二年
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
石山写出《观沧海》。”《观沧海》描
写碧波辽阔的沧海景象,象征着
诗人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及得胜
而归的豪迈心情,被古代诗家誉
为“有吞吐宇宙气象”。称
赞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
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1959年,邵华考进北京大学
中文系,时常与她一起谈史
论诗。谈到曹操父子时,问
邵华:“你喜欢曹操,还是曹丕、曹
植?”邵华爽快地说:“我喜欢曹植
的诗,尤其喜欢他的七步诗。你
看他哥哥曹丕逼得他没有办法
了,七步之内要作不出诗来就要
杀他,但他作出来了,而且这么才
华横溢。”听后笑着说:“我
和你不一样,我喜欢曹操的诗。
曹操的诗词,直抒胸臆,豁达潇
洒,应当学习。比如他的《龟虽
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篇章,
更是脍炙人口。”说着,还
把《短歌行》的前四句写了出来。
《步出夏门行》组诗的末一首
《龟虽寿》传诵千古,特别是其中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更成为老年人的座右
铭。《龟虽寿》是曹操在平定乌桓后
班师途中写的,谋士郭嘉途中病
亡,年仅38岁,引发他时不我待的
感慨。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时,毛
泽东和保健医生徐涛谈话时曾经
指出:《龟虽寿》也是一首好诗。你
当医生的更该读读。“盈缩之期,不
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更
说明自己要掌握命运。曹操多年
军旅生涯,生活不会很安逸,可在1700多年前,医疗条件也不会怎么好吧,他活了65岁,该算是会养生
的长寿老人啰!你们搞医学的应
该学学,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
好、穿好,不想工作还行?更不能小
病大养。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
么补养药品,我是从来不信这些
的。主要是革命乐观、心胸开阔、锻
炼身体。我的原则:遇事不怒,基
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1961年8月25日,致信因病休养的胡乔木:“你须长期休养,不计时日,以愈为度。曹操诗云: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此诗宜读。”
咏曹操:俊爽沉雄步魏武
1954年夏,在北戴河畅游大海之后,诗兴勃发,写下《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由眼前的大雨之景,
联想到曹操开拓进取、挥师征战
和凯旋赋诗的踌躇满志,触景生
情,壮歌抒怀。
词的上阕描绘下海游泳时触
景生情,刻画出一幅惊天动地的
海天风雨图。词的下阕是借古抒
情,借古颂今。“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东临碣山有遗篇”,畅游大
海之后的想起曹操登碣石
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他那首千古
名篇《观沧海》。“往事越千年”将
时空迅速倒转,作者追怀往昔,其
实是为了歌颂今天的美好。曹操
说“秋风萧瑟”,说“萧瑟秋
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景物依旧,
而时代不同,社会巨变。“换了人
间”实乃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全
篇的主旨,抒发了革命豪情,给人
以广阔的联想空间,拓展了无限深
远的意境,沟通古今,对比鲜明。
“浪淘沙”最初是唐教坊曲名,
后来才用作词牌。其形式为七言
绝句,五代时开始流行长短句双调
小令。见到这个词牌,人们不免想
起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帘
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
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
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虽然用词、意境都很
美,但是情调柔弱、伤感。据林克
在《忆学英语》一文中回忆:
1962年4月21日,说:“李煜
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
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
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
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浪淘
沙·北戴河》用了李煜的“旧瓶子”,
装的却是曹操诗风的“新酒”。它
无疑受到曹操《观沧海》的影响,有
曹诗的宏伟胸襟,而豪迈气概又远
在曹诗之上。
就时代背景、政治思想、历史
责任等而言,和曹操不具有
可比性,但他们都是志向远大的政
治家、戎马倥偬的军事家、纵横捭阖
的大诗人。从曹操身上汲
取政治智慧,也从曹操那里获得文
学上的滋养和心灵上的沟通。
的诗词风格,也属“沉
雄俊爽”“豁达通脱”。例如,毛泽
东对曹操诗的现实主义特质的喜
爱,体现在他喜欢曹操诗歌对现
实的关注并善于用诗歌来反映现
实生活、关注人民、反映其精神境
界、反映其政治理想。再如,毛泽
东与曹操的诗都表现了对人才的
渴望。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毛
泽东的《七律·咏贾谊》等都反映
他们爱才、怜才、惜才的思想。
虽然曹操在领兵征战之中面
对“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苦
寒行》)的凄凉景象,难免“悠悠令
我哀”的叹息,远不及万里
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后尽开颜”(《长征》)的高唱;虽然
曹操面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
短促人生,难免要用“杜康”来排解
心中的“忧思”,终难抵“人
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采桑子·重阳》)的心曲之豪迈。
的诗词之所以能够达到如
此高的水平,这与他饱读诗书、古
为今用实有必然的关系。而在浩
瀚的中国古代诗歌海洋的遨游和
对古代杰出诗人的思想及艺术的
接受之中,曹操又恰是其中影响深
远的一位。当然,就诗词内
容的广博、丰富、多样,思想情怀的
崇高、昂扬、激发,艺术表现力的深
邃、高远、震撼,显然都远远胜过曹
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责任编辑/程芳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9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沧海   历史   文章   祢衡   中国   翻案   统一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