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会昌》赏析

党史文苑》
□刘绍阳
近年来,江西省强力推出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整体形象品牌和宣传口号。“江西风景独好”,源自于一代伟人的诗词《清平乐·会昌》中的诗句。这首词全文如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巅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创作的《清平乐·会昌》,已成为国内外人士认识会昌的一张“名片”,尤其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一精彩词句,长期以来被人们引用、咏颂和传唱。一生到了神州很多地方,创作了大量诗词,但以一个县名为题却是仅此一首。可见,对于会昌这方热土可谓情有独钟,也说明会昌确有独特的魅力。对此,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首光辉词章的内涵作一简要赏析。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会昌是红革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八一起义中,周恩来、朱德、叶挺、、陈毅、、粟裕、陈赓等一代元勋,在会昌激战中或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的光辉形象,已载入中国军事史册。、两位伟人,在
中国革命处于艰难曲折的创建红苏区时期,先后来到会昌,力挽狂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写了会昌历史最辉煌的一页,凝铸了厚重的会昌红文化,昭示着会昌人文精神的骄傲与自豪。
青山依旧,风景常新。会昌,既是一块神奇的红土,又是一块绿的沃土。这里山巍巍,碧水悠悠。会昌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密布,光照充足,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79.5%,是国家重点林业县。植物种类繁多,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木林和油茶林各具特,县内至今保存着大量的古樟、古榕等名木。走进会昌,感受到的是“会昌城外高峰,巅连直接东溟”的气势与神韵,绵延曲折的湘江、绵江在会昌城交汇,形成“S ”形,会昌城因得“三江六岸”山水而美。正是山的葱郁和水的旖旎,成就了会昌“风景这边独好”的美誉。
历史上,会昌是江西的东南门户,“东南闽粤作咽喉,雄震当年号九州”,地处三省通衢,东接福建武平,南邻寻乌和广东。全
县境内崇山峻岭,山高林密,壑大沟深,加上三省交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由于
历史原因,这一带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众基础较好,适合隐藏穿插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至1934年的6年间,曾经先后10次到会昌,踏遍了会昌的山山水水,了解会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基础,因而对会昌的自然山水由衷地发出“风景这边独好”的赞誉。
《清平乐·会昌》是受到“左”倾错误排挤后,于1934年春夏来到会昌做调查研究期间咏就的,然却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精彩名句,其诗词通篇充满昂扬向上的意境,看不出半点不如意之处。事实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和《传》等权威史书上的史实表明,当时的心境是很压抑的。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十分严峻,在红军节节败退、中央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心急如焚的向博古、李德把持的“左”倾中央多次提出改变红军战略的意见和主张,结果均被拒绝。眼看自己亲手缔造、无数先
2018年第9期
烈流血牺牲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越打越小,自己又被排挤在外,其心境可想而知。
对于这一非常时期的心绪,一直难以忘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12月,他还对自己的这首《清平乐·会昌》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这句写了一条批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显然,和一些人对当时中央苏区一片悲观迷茫和恐慌的认识不同,尽管的心情也是郁
闷的,但他并不因此悲观绝望。而是立足实际,调查研究,冷静应对,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和前景,这表现了诗人乐观、豪放、潇洒的伟大战略家和军事家的品格和气质。
纵观《清平乐·会昌》全词,通篇没有任何带有抱怨、愤懑、消沉的情绪。读者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郁闷和压抑的地方,更看不出当时处于人生最低谷。而从词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却是伟人那种积极向上、情绪饱满、豪爽乐观的正能量。整首词章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理想主
义精神。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南粤山树木繁茂、一片葱绿,而实际是寓指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革命前途的光明。正是由于、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战略眼光,成功进行了中央苏区南线与国民党南路军司令陈济棠的停战谈判。
1934年10月上旬,潘汉年、何
长工带着朱德署名的介绍信,经会昌前往南线敌管区寻乌罗塘镇,同陈济棠的代表杨幼敏、黄质文、黄旭初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了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解除封锁,互相往来;3.互通情报;4.红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5.可以互借道路,各从现在战线后退20里。
罗塘谈判的成功,为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作了有利的准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实行突围转移,顺利通过了敌人设置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进一步印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判断。
解读《清平乐·会昌》,深刻领悟一代伟人在这篇词章中的写景抒情、用语双关,感受到在革命低潮之际依然气定神闲、豪情满怀、指点江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留给会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领导下的苏区南线军民开创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革命斗争新形势,其丰功伟绩早已彪炳史册。★
责任编辑/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9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会昌   革命   风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