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
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 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杜
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 终始”、“ 关键”和“ 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
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 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
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丰富的物质生活,开明的社会制度,频繁的对外交流给唐代诗人一片更加宽广的舞台,来书写他们心中的“情”。统治者的开明,让文人没了禁忌,直抒胸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广告语,用于唐朝诗人可以说,“情有多深,诗作就有慷慨”。
就唐代文化思想对文人的个性及创作的影响来看,儒、释、道、侠兼行,而尤以儒、侠精神为重。儒侠结合,对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人提倡“不平则鸣”,他们不为“温柔敦厚
”的诗教所束缚,冲破了传统儒家谨守的伦理纲常之所,或尽抒报国之志,或批判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甚至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这种外向的性格和无畏的精神是特定思想文化与时代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帝国的强盛刺激了诗人建功立业之心,纵横任侠又赋予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为使人们展示英雄壮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种一往无前的批判精神又赖于社会政治空气的宽松与统治者的胸襟,排除了诗人内心的畏缩。
宋人吸取了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害处,赵宋王朝实施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与“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使得各路文人的作用得到凸显,他们有更多的路数成为达官显贵,但是“受内”使得政治上,宋朝的皇帝谨记着唐人的教训,或许是物极必反,或许是蛇与草绳的语言,赵宋王朝高看文官的同时,却没有给他们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机会,中央的高度集权,让文人的官职虽多却难以实施他们心中的蓝图。同时“虚外”而又“轻武”让宋人失去了他们强大自信心的来源,唐朝的辉煌尤在眼前,外族的侵扰相对朝廷的软弱让他们无法施展的痛楚更加的深刻,唯有一声叹息。自信已经失去,和谈笑傲天下的外向进去?故而,与唐诗相比,宋诗在宋人的叹息声中内敛而深刻。北宋时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有名而无实;南宋时面对外族侵袭,主和派的主张却率占上风。担当重任却无所作为的宋朝文人
怎能不尴尬?
如果说唐诗追求的是饮酒纵歌,笑傲天下的雄壮;宋诗追求的却是脱俗绝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9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人   诗人   精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