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也可以“上瘾”——小学《道德与法治》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也可以“上瘾”——小学《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课程是游戏活动实施的载体,游戏是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 为了将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应用能力。由于游戏化教学非常重视游戏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让学生学习也可以“上瘾”!
【关键词】游戏化、多样化、主体性、贴近实际
        学习由游戏开始,可以让学生体验快乐、发展智力,也可以逐步形成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引进游戏化学习方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儿童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心理认知规律。我们在课堂改革中实施游戏化学习,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全身心参与的认知、实践、反思的环境,让学生在各种尝试中,智力、精神和身体、个性得到均衡发展,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在小学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让学生们以饱
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在愉悦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教育,提高能力。
一、游戏种类的多样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游戏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组织与开展。①竞赛类游戏。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在小学道德与繁殖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竞赛类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学习,大胆表现,实现知行合一。②角扮演类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扮演故事的角,进行表演,以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③表演类游戏。一般而言,音乐与诗歌感染力强,既可以渲染教学氛围,也可以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与诗歌,要求学生表演游戏,边唱(诵读)边表演。④朋友类游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组织“朋友游戏”,训练学生们学会分辨是非。或者将一些复杂的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增强记忆。⑤谜语类游戏。猜谜也 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哪些好,哪些不好”的谜语游戏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适当选用一种游戏活动,或者整合运用多种游戏活动,以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吸收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师在游戏教学的主导性,学生在游戏教学的主体性
        游戏活动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体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增强了道德与法治的的趣味性,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就像一名“导演”一样。一是要善于组织调控,保证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包括合理分组,明确各组员职责;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并自觉遵守;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个别学生捣乱、起哄,教师要适时介入,及时处理等。二是善于灵活应变,合理生成。对游戏活动中的意外情况、生成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将“错误”转化为有用资源,将意外演绎成课堂的精彩。三是创设合适的游戏问题情境。游戏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大悟、小悟还是不悟,有赖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游戏活动能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抛开顾虑动起来,而合适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只有问题但无活动,会使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影
响学生学习兴趣;有活动但无问题,犹如脱缰之马,就会出现重娱乐嬉戏、轻思考感受的不良现象,课堂教学就会偏离目标,影响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有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又要设置合理、巧妙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四是善于激励引导。游戏活动中教师善用激励,不单能使活动井然有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让他们积极参与、有效体验。其激励手段尤其对表演、表达能力上的弱势体更为有用并有效。在游戏活动中、活动后,教师要善用各种方式,如语言激励、肢体神态激励、鼓掌等,鼓励不敢上前表演、表达的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活动结束后得到应该得到的肯定、表扬和奖励。
三、游戏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
        越来越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和开展游戏活动,或借用心理游戏,或充分利用资源自己改编游戏,或同伴互助合作开发游戏等,使教师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但在资源丰富的游戏面前,道德与法治教教师不应该随便选取,“拿来主义”用后就弃之不顾。游戏内容要切合教材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因为有的游戏活动学生不感兴趣,有的游戏活动过于复杂、过难,脱离了学生实际,所以才出现了“少数参与,多数游离”的不良现象,游戏
活动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秀场”。教学中旨在通过活动,既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热身目的,也让学生在不断地成功与失败中体验了“挫折”。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游戏式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传授的方式趣味化,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可以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潜能和创造性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通过体验获取新知是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让学生学习也可以“上瘾”!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 (08)
(3)《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4)《学前教育研究》 2011年第8期
(5)岩崎次男:《福禄贝尔教育学的研究》,玉川大学出版部,1999年
(6)张启建:《构建小学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学》1997年第4期。 
(7)张启建:《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析》,《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年第13期。 
(8)严先元,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0-23
(9)彭钢,蔡守龙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1-96
(10)施良方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鲁洁等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8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游戏   活动   教学   教师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