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分析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分析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推行的双减政策,以让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减轻为中心,这也促使小学教育中课堂的教学效率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进而可以使教师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引言: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后负担,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有效掌握知识点内容。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采用探究式教学符合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双减以及新课
改政策的影响下,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根本,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建设多样的学习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加饱满有内涵,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由简到难设置,进而提高学生对较难的学习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致,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其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形成敢于探索,大胆发言,善于思考的学习观念。
顺应“双减”政策后的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中固有的教学思维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为使知识内容掌握的更加牢固,习惯于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老套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的综合发展。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在不断的学习中,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不断提高,丰富的语文素养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使小学生有自由表达的能力。深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探究式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使教师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分析
(一)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致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建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性格活动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很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设一个放松的学习氛围,愉悦的气氛烘托可以提高小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其对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主动思考并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建设情景化的教学氛围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为根本进行情境创设,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创设情境,进而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对学习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将学生拉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感知课文内容。或者也可以用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学习内容,产生想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则闭上眼睛认真听,通过声音,在脑海中可以想象并描绘出一幅秋天的雨的图画,在不同学生的朗读下,学生仿佛置身雨中,感受到秋雨的凉意。这样为
学生创造出一个秋雨的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优美,也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在学习像《秋天》这样的课程内容时,如果正是秋天的季节,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将书本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带来的变化,并让学生将自己眼中秋天的样子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也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1]
(二)小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凸显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激发其探究兴趣,既可以让学生有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活跃,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一课的学习时,在学生将课文内容熟读一遍之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那本书得来的不容易,那你们能不能到,不容易体现在哪?”这样让学生们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小组的积极讨论,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学生的看法不同,也会使小组讨论更加激烈。然后再让小组选出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既可以提升学
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增强学生互相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三)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前可以抛出学习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全身性的拉入课堂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这也是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教学任务,通过设置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探究[2]。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对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对大象是什么印象啊?如果让你称大象的体重的话,你会用什么方法呢?如果是在古代呢?该怎么办?”这样通过层层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思考解决称象的方法,大象对小学生并不陌生,这样既可以使小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中,也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布置作业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大且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只是单纯机械的想要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根据减负减压的要求,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的布置课后作业,以丰富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学习知识,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结束《端午粽》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内容,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查各地方的端午节习俗或者有关故事,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包粽子,并且可以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作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既符合“双减”的政策要求,也是教师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体现。
结论: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出实质性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通过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小组学习,问题引导以及生动的课后作业等方式,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增强语文的学习趣味,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慧.“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22,(20):61-64.
[2]梁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23):15-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8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探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