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基于车辆的音频传输已成为车辆的一个通用功能,例如,终端与车辆连接后,进行,或者,基于车辆自带的通话功能进行。
3.在通话过程中,需依赖于车辆系统内的一个子模块实现,其通话中的音频流是通过集成电路soc(system-on-a-chip)芯片内置的音频处理器(automatic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dsp)以及车辆功放实现音频的传输和播放,而soc芯片还受控于车辆的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通过上述通话音频链路可以看出,其虽然能够完成通话,但是由于该条音频链路较长,会导致音频传输的延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车辆、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相关技术在执行音频传输时,由于音频链路较长,而导致音频传输的延时较长的问题。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微控制单元内,包括:
6.接收待传输音频;
7.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8.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
9.可选的,所述接收待传输音频包括:
10.基于音频接收接口接收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的对外接收接口。
11.可选的,所述接收待传输音频包括:
12.基于音频接收接口接收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的对外接收接口。
13.可选的,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
14.所述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包括:
15.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一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16.获取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所述目标采样率;
17.按照所述第一接收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18.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
19.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一发送缓存空间;
20.按照所述第一发送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一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一音频发送接口。
21.可选的,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
22.所述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包括:
23.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二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24.获取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25.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26.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
27.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二发送缓存空间;
28.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
29.可选的,所述待传输音频为由预设紧急呼叫事件触发后生成的音频。
3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微控制单元,包括:
31.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音频;
32.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33.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
34.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基于音频接收接口接收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的对外接收接口。
35.可选的,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
36.所述转换单元包括:
37.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一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38.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所述目标采样率;
39.第一转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接收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40.可选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41.第一搬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一发送缓存空间;
42.第二搬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发送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一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一音频发送接口。
43.可选的,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
44.所述转换单元包括:
45.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二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46.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47.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48.可选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49.第三存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二发送缓存空间;
50.第四存储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
51.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所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
52.可选的,所述待传输音频为由预设紧急呼叫事件触发后生成的音频。
53.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4.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55.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56.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7.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8.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9.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或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或第四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60.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mcu内接收待传输音频,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与相关技术由于soc芯片受控于mcu而导致音频链路较长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在mcu内部根据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实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使得微控制单元输出的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能够分别
被接收端音频控制器接收和识别,可直接使用mcu替代soc芯片实现音频处理,缩短了音频链路,进而缩短了音频传输的延时。
61.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62.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6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6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控制单元mcu内部传输音频的示意图;
66.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7.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8.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电子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6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7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7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中车辆的微控制单元中,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72.步骤101,接收待传输音频。
73.本技术实施例应用于车辆的通话过程中,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通话过程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确定音频传输指令触发后,基于车辆麦克风采集车内人员的音频后,发送至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由微控制单元将第一待传输音频传输至上行音频控制器后,由上行音频控制器将第一待传输音频上传至呼叫服务器(上行音频传输);另一部分是基于微控制单元从呼叫服务器接收第二待传输音频,并将其传输至下行音频控制器,由下行音频控制器通过车辆扬声器播放音频。下述实施例会以上行音频控制器为automotive audio bus,a2b为例进行说明,以下行音频控制器为音频放大器(audio amplifier,amp)为例进行说明,该种说明方式并非意在限定上行音频控制器和下行音频控制器的具体类型。
74.为了便于对音频传输过程进行理解,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图例中以上行音频控制器为(automotive audio bus,a2b)为例进行说明,以下行音频控制器为音频放大器(audio ampl ifier,amp)为例进行说明,该种说明方式并非意在限定上行音频控制器和下行音频控制器的具体类型。
7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车辆音频传输过程中,在通话未启动时上行音频控制器a2b与下行音频控制器amp为未激活状态,只有当微控制单元mcu监控到
需要启动通话功能时,才会激活上行音频控制器a2b与下行音频控制器amp,即由微控制单元mcu使能上行音频控制器a2b与下行音频控制器amp。
76.因此,在分别激活上行音频控制器与下行音频控制器之前,实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对所述确定音频传输指令的触发进行监控。有关实时监控的方法,可参阅相关技术中的任意实现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77.本步骤应用于图2中的基于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传输至微控制单元mcu,或者,云端下发的音频下行至微控制单元mcu的过程中,在微控制单元mcu接收待传输音频时,基于音频接收接口进行接收,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由所述音频接收接口搬运到微控制单元mcu,其中,该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mcu对外的接收接口,一个微控制单元mcu中包含多个音频接收接口,不同的音频接收接口在赋予一次接收待传输音频数据的功能后,后续便不能对该音频接收接口进行更改,可通过音频接收接口将待传输音频传输至微控制单元mcu内部。
78.基于音频接收接口将待传输音频传输至微控制单元mcu内部,提高了音频数据在微控制单元mcu内部的传输效率,进一步减小声音延时。
79.步骤102,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80.在通话过程中,由于车内麦克风接收的音频数据与呼叫服务器所接收的音频数据的采样率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微控制单元mcu中进行分别转换,使其完成车辆与呼叫服务器的音频传输。
8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采样率转换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异步采样速率转换器(asynchronous sample rate converter,asrc),该asrc作为一通用软件模块,可根据具体场景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目标采样率。本技术实施例对目标采样率转换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进行限定。
82.步骤103,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
83.与步骤101中搬运过程类似,将转换采样频率后的待传输音频搬运至音频发送接口,该音频发送接口为微控制单元mcu的对外发送接口,将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搬运至音频发送接口后,将其输出,上述整个过程完成了待传输音频在微控制单元mcu内部的数据接收-数据转换-数据输出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微控制单元mcu内部中传输音频的过程,可参阅图3,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控制单元mcu内部传输音频的示意图。图3以asrc执行目标采样率转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该种方式并非意在限定采样率转换的实现方式。
84.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在mcu内接收待传输音频,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与相关技术由于soc芯片受控于微控制单元mcu,而导致音频链路较长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在mcu内部根据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实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使得微控制单元输出的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能够分别被接收端音频控制器接收和识别,可直接使用mcu替代soc芯片实现音频处理,缩短了音频链路,进而缩短了音频传输的延时。
85.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细化,在步骤102执行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
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时,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目标采样率,所述目标采样率为允许被接收端音频控制器接收的采样率。例如以上行音频控制器作为接收端,传输第二待传输音频为例,呼叫服务器中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为16khz,车内扬声器接收的音频采样率是48khz,因此需要通过微控制单元mcu中的asrc进行采样率的转化。基于第二音频接收接口sai1接收所述呼叫服务器(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此时,第二待传输音频到达微控制单元mcu内部,通过asrc或程序控制,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第二目标采样率(下行音频控制器);上述第二目标采样率为车内扬声器能够接收的采样率,即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目标采样率是采样率为48khz。将采样率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发送至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以便从所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下发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至下行音频控制器amp,并传给车内扬声器进行播放。
86.针对上行音频传输过程中,在执行将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目标采样率时,使用第一目标采样率(上行音频控制器)的说明,用于标明该目标采样率为上行音频传输时的目标采样率,可设置第一目标采样率为16khz。
8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扩展,为了提高音频数据在微控制单元mcu内部的传输效率,进一步减小声音延时。请继续参阅图3,下行音频为例,当第二待传输音频到达微控制单元mcu内部后,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为经由所述微控制单元向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基于直接内存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将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所述asrc,基于所述dma将采样率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所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具体为:基于直接内存访问dma将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sai1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二接收缓存区,以第二接收缓存区为第二接收缓存队列(asrc-in-fifo),基于所述dma,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从所述第二接收缓存队列asrc-in-fifo搬运到所述asrc;获取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基于所述dma将采样率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dma,将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中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所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
88.为了便于理解直接内存访问的搬运过程,将转换采样率的第二待传输音频通过dma搬运到一个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中,而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需要发送第二待传输音频的时候,就通过触发dma申请从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中读取数据,这样就把上面的主动往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里输送第二待传输音频变成了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主动获取数据,让前一个dma的目的地址和后一个dma的源地址在这个第二发送缓存空间(ring-buffer)里面永远按照相同的速度读取数据,这样就实现了数据不丢失不错位,确保的音频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89.需要说明的是,微控制单元mcu中包含多个音频接收接口,例如第一音频接收接口sai4、第一音频发送接口sai1、第二音频接收接口sai2以及第二音频发送接口sai3,当接口被赋予接收或者发送的功能后,其在链路传输过程中会一直赋予该功能,本技术实施例对微控制单元mcu内的接口数量以及命名不进行限定。
90.上述实施例详细描述了微控制单元mcu内部对第二待传输音频的处理过程,与上
述处理方式相同,在微控制单元mcu内部对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具体处理过程包括:
91.基于第一音频接收接口sai4接收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a2b发送的第一待传输音频,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dma将由第一音频接收接口sai4接收的上行音频控制器a2b发送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一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为由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获取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按照所述第一接收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一发送缓存空间,按照所述第一发送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一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到所述第一音频发送接口sai1。
92.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当第一发送缓存空间、第一接收缓存区、第二接收缓存区、或第二发送缓存空间存满的情况,该种应用场景下,可以通过增大内存的方式去实现。
93.微控制单元mcu在对上行音频数据时,与上述图3所示的对下行音频数据的处理过程相似,不同点在于转换的目标采样率不同,上行转化为第一目标采样率为16khz。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在微控制单元mcu内部对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具体处理过程,与微控制单元mcu内部对第二待传输音频的处理过程相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94.汽车紧急呼叫系统(ecall)是拯救生命的重要环节,其可在车辆紧急情况发生时为用户提供ecall救援服务,其支持自动触发ecall救援服务的模式,即车辆发生碰撞后安全气囊弹出的情况下,自动拨通救援电话的一种功能。ecall救援服务拨通后,后台会根据车辆位置,及时提供安排相应的救援服务。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应用于ecall救援服务的应用场景中,当预设紧急呼叫事件(ecall救援服务)确定被触发后所生成的音频,可采用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方法执行ecall救援服务中的音频处理。
9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方法在微控制单元mcu侧实现了不同采样率音频的解析和传输,利用车机原本的硬件资源(微控制单元)的方式实现了音频数据转换和传输,从5g模块接收到第二待传输数据从外设(呼叫服务器)到外设(车内扩音器);外设(车内麦克风)到内存(微控制单元mcu),内存微控制单元mcu到外设(呼叫服务器),完美的糅合在一起;
96.此外,基于音频传输链路的缩短(由微控制单元mcu替代原soc芯片),使得车载音频传输功能的声音延迟小,体验感更好;
97.再者,在车机的最小子系统环境下(微控制单元mcu)中实现,保证了音频传输功能的稳定性。
98.与上述的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由于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可参照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中不再进行赘述。
9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应用中车辆的微控制单元中,包括:
100.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待传输音频;
101.转换单元22,用于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102.传输单元23,用于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
103.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mcu内接收待传输音频,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与相关技术由于soc芯片受控于mcu而导致音频链路较长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在mcu内部根据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实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使得微控制单元输出的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能够分别被接收端音频控制器接收和识别,可直接使用mcu替代soc芯片实现音频处理,缩短了音频链路,进而缩短了音频传输的延时。
10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21,还用于基于音频接收接口接收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的对外接收接口。
10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
106.所述转换单元22包括:
107.第一存储模块221,用于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一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108.第一获取模块222,用于获取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所述目标采样率;
109.第一转换模块223,用于按照所述第一接收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11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传输单元23包括:
111.第一搬运模块231,用于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一发送缓存空间;
112.第二搬运模块232,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发送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一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一音频发送接口。
11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
114.所述转换单元22包括:
115.第二存储模块224,用于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二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
116.第二获取模块225,用于获取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117.第二转换模块226,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
11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传输单元23包括:
119.第三存储模块233,用于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二发送缓存空间;
120.第四存储模块234,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129.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130.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ram、rom、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快闪存储器、光纤、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131.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132.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133.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13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135.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13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微控制单元,包括:接收待传输音频;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待传输音频包括:基于音频接收接口接收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为微控制单元的对外接收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所述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包括: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一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一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获取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所述目标采样率;按照所述第一接收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一发送缓存空间;按照所述第一发送缓存区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一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一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一音频发送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下行音频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上行音频控制器;所述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包括: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将由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接收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暂存至第二接收缓存区,其中,所述音频接收接口包括所述第二音频接收接口,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为所述下行音频控制器发送的待传输音频;获取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将所述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所述上行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包括: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转换后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至第二发送缓存空间;按照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的第二待传输音频的音频顺序,基于所述直接内存访问将所述第二发送缓存空间中的第二待传输音频搬运到第二音频发送接口。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音频为由预设紧急呼叫事件触发后生成的音频。8.一种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微控制单元,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音频;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音频的处理装置、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公开了车辆音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在MCU内部接收待传输音频,将所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为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将所述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输出至所述接收端音频控制器。与相关技术由于SOC芯片受控于微控制单元MCU,而导致音频链路较长相比,本申请在MCU内部根据接收端音频控制器对应的目标采样率实现待传输音频的采样率转换,使得微控制单元输出的转换后的待传输音频能够分别被接收端音频控制器接收和识别,可直接使用MCU替代SOC芯片实现音频处理,缩短了音频链路。缩短了音频链路。缩短了音频链路。


技术研发人员:

辛雨 勾晓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频   所述   控制器   采样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