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D  7.B  8.C  9.C
二、简答题
1.答: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和描述。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鉴别的符号资料。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信息是有用的、经过加工的数据,代表数据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诠释。
2.答: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人类最初只能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嗓音等形式来表达和传递信息,因此只能在人的听觉和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产生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技术(但受时空的限制)。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文字可以长期存储信息,跨时间、跨地域地传递信息,从而产生了信息存储技术。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将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证,是人类信息存储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移动存储设备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使信息可以实时传送。40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人类的远距离通话,信息传递技术有了更大的自由。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发展则打破了交流信息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又一次重要革命。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3.答:信息社会有四个基本特征: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服务型政府和数字化生活。
第2章
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B  6.D  7.A、B  8.A  9.D  10.A  11.C
12.A、B
二、操作题
第3章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A  7.B  8.D  9.B  10.C  11.A  12.C  13.D
14.B  15.B
二、操作题
第4章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5.D
二、操作题
第5章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D  6.B  7.C  8.A
二、操作题
第6章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二、简答题
1.答:移动互联网是指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它包括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如手机导航、移动支付、手机视频)三大要素。
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终端载体,根据手机及手机应用的特点,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以下特点。
实时性和便携性:随时随地的特征,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因而具备随时随地的特性。
隐私性:每个手机都归属到个人,包括手机号码,手机终端的应用,基本上都是私人使用的,相对于PC用户,更具有私人化、私密性的特点。
易定位:不管是通过定位、GPS定位还是混合定位,手机终端可获取使用者的位置,还可根据不同的位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打车服务、地图服务等。
终端多样化:众多的手机操作系统、分辨率、处理器,造就了形形的终端,一个优秀的产品要想覆盖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更多考虑终端兼容。
2.答: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硬件快速升级
移动终端制造商面临着性能竞赛和低价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压缩产品成本和售价,加速了低价高配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带动了整体市场硬件水平的全面提升。
移动终端市场的竞争及价格波动,推动了各厂商加快芯片、摄像模块、显示屏、电池等的迭代和升级,竞争日趋激烈。
2)通信与交互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将能够在更多样化的场景中保持通信连接。同时,以移动终端为中心,与周围设备进行互联、共享并对其进行控制的应用模式进一步发展。例如,通过DLNA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与电视、PC等多种电子设备之间跨平台的多媒体文件共享。
3)移动终端形态进一步丰富
移动终端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其具有颠覆其他消费电子领域、缔造新产品分支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划分,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便携尺寸的信息设备(如智能手机)、小屏娱乐终端(如平板电脑)、可移动大屏娱乐终端三类。除此之外,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移动设备作为下一个移动终端领域的“蓝海”,将会在各厂商的重视下迎来大规模的发展。
4)移动终端与新技术进一步融合,促进新应用发展
移动终端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一些新兴技术相结合。例如,与裸眼3D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用户无须佩戴3D眼镜便可在终端上直接观看3D影像;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能够在用户所看到的现实环境中叠加虚拟场景,为用户提供一个效果真实的新环境。而这些技术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搜索技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游戏、体感游戏、移动支付类应用的发展。
3.答:(1)社交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业务是指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博客等。
(2)位置应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3)视频应用。目前移动视频应用业务都是PC端在移动终端的延伸,根据移动视频播放方式不同,可分为在线视频、电视/直播视频和短视频社交三大部分。用户可下载相关移动
视频APP来在线观看影片/电视剧、观看直播、录制小视频等。
(4)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业务是指将Internet、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5)移动物联网。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移动物联网就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第7章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二、简答题
1.答:“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答:“互联网+”有6大特征,分别是:
(1)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
(2)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3)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
(4)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力
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
(5)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6)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3.答: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第8章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二、简答题
1.答: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生产出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2.答: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或商业模式,而是对现有业务流程或商业模式的改造,其目的是提升效率。下面介绍人工智能的一些典型应用。
(1)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智能装备,包括自动识别设备、人机交互系统、工业机器人以及数控机床等具体设备;二是智能工厂,包括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及集成优化等具体内容。
(2)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获取客户: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用户进行画像,提升获客效率。
用户身份验证: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手段,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金融风险控制:通过大数据、算力、算法的结合,搭建反欺诈、信用风险等模型,多维度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避免资产损失。
智能客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建立聊天机器人客服和语音客服系统,降低服务成本,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3)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将各核心交通元素连通,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以及各交通元素的彼此协调、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85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移动   信息   智能   终端   互联网   技术   应用   用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