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便携式电子产品发展迅速,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影像设备也随之蓬勃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搭载超广角三摄组合的成像镜头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主流发展趋势。当镜筒装载到手机中,镜头与整机外观融为一体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感,因此镜头的外观优化已成为主流手机厂商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以及镜头功能的复杂化,镜头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同时要求镜筒的体积更大,导致镜头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屏幕上开窗较大,不能满足用户对便携式电子产品外观美感的需求。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镜筒存在裸露的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镜筒存在裸露的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筒,镜筒包括:筒体段;止挡段,止挡段由筒体段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远离筒体段的一侧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圆角结构和第二环面,第一环面相对于第二环面靠近光轴设置,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且第二环面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6.进一步地,圆角结构的半径r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8毫米。
7.进一步地,第一环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1大于等于40
°

8.进一步地,第二环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9.进一步地,止挡段还包括承靠面段,承靠面段位于止挡段朝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承靠面段与筒体段的内壁面连接,且承靠面段与光轴垂直。
10.进一步地,承靠面段靠近光轴的一端与第一环面连接;或者止挡段还包括连接面段,连接面段位于止挡段朝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承靠面段通过连接面段与第一环面连接。
11.进一步地,筒体段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内径挡面,多个内径挡面沿光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内径挡面围成的面积向远离止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12.进一步地,筒体段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导向斜面,相邻两个内径挡面通过导向斜面连接,导向斜面到光轴的距离向远离止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13.进一步地,镜筒还包括吸光薄膜,吸光薄膜至少设置在第一环面和圆角结构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多个
透镜,多个透镜间隔设置在镜筒内。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镜筒包括筒体段和止挡段,止挡段由筒体段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远离筒体段的一侧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圆角结构和第二环面,第一环面相对于第二环面靠近光轴设置,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且第二环面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16.通过在镜筒上设置筒体段,在镜筒内形成容纳透镜的容纳空间,通过在筒体段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使得透镜能够与止挡段进行承靠,使得透镜能够容置在容纳空间内,不易从容纳空间中脱出,减少了透镜倾斜的情况产生,保证透镜稳定成像,同时还可以使透镜与镜筒的物侧端的端面具有的间隔,减少外部环境部件对透镜的碰撞,可以对透镜进行保护。将止挡段远离筒体段的一侧表面设置为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圆角结构和第二环面,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使得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对光线的反射作用不同,以减少反射到人眼的光线,形成结构黑的视觉效果,从而将镜筒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更好地融合,提升视觉效果。通过圆角结构连接第一环面和第二环面,使得第一环面和第二环面之间的转折更圆滑,有利于镜筒的脱模,避免影响镜筒的加工成型。由于第一环面相对于第二环面靠近光轴设置,使得第一环面从圆角结构倾斜延伸时且向光轴靠近一定的距离时,能够形成镜筒的开口,从而使光线能够从开口位置进入。而第二环面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第一环面是向靠近光轴的方向倾斜向筒体段的像侧端延伸,第二环面是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倾斜向筒体段的像侧端延伸。或者说第一环面、圆角结构和第二环面形成开口朝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角状结构。而第二环面在装配到电子设备上时,可以隐藏在电子设备里,只需要第一环面裸露在电子设备外即可,这样在相同大小的镜筒下,本技术中的镜筒的物侧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裸露在电子设备处,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开窗,有利于将镜筒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更好地融合,提升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镜筒的剖面图;
19.图2示出了图1中镜筒的一个角度的剖面图;
20.图3示出了图1中镜筒的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10、筒体段;11、内径挡面;12、导向斜面;13、定位件;20、止挡段;21、第一环面;22、第二环面;23、圆角结构;24、承靠面段;25、连接面段。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镜筒存在裸露的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27.如图1至图3所示,镜筒包括筒体段10和止挡段20,止挡段20由筒体段10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20远离筒体段10的一侧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21、圆角结构23和第二环面22,第一环面21相对于第二环面22靠近光轴设置,第一环面21与第二环面22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且第二环面22由圆角结构23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21与第二环面22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23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28.通过在镜筒上设置筒体段10,在镜筒内形成容纳透镜的容纳空间,通过在筒体段10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20,使得透镜能够与止挡段20进行承靠,透镜能够容置在容纳空间内,不易从容纳空间中脱出,减少了透镜倾斜的情况产生,保证透镜稳定成像,同时还可以使透镜与镜筒的物侧端的端面具有间隔,减少外部环境部件对透镜的碰撞,可以对透镜进行保护。将止挡段20远离筒体段10的一侧表面设置为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21、圆角结构23和第二环面22,第一环面21与第二环面22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使得第一环面21与第二环面22对光线的反射作用不同,以减少反射到人眼的光线,形成结构黑的视觉效果,从而将镜筒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更好地融合,提升视觉效果。通过圆角结构23连接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使得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之间的转折更圆滑,有利于镜筒的脱模,避免影响镜筒的加工成型。由于第一环面21相对于第二环面22靠近光轴设置,使得第一环面21从圆角结构23倾斜延伸且向光轴靠近一定的距离时,能够形成镜筒的开口,从而使光线能够从开口位置进入。而第二环面22由圆角结构23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21与第二环面22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23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第一环面21向靠近光轴的方向倾斜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延伸,第二环面22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倾斜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延伸。或者说第一环面21、圆角结构23和第二环面22形成开口朝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角状结构。而第二环面22在装配到电子设备上时,可以隐藏在电子设备里,只需要第一环面21裸露在电子设备外即可,这样在相同大小的镜筒下,本技术中的镜筒的物侧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裸露在电子设备处,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开窗,有利于将镜筒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更好地融合,提升视觉效果。
29.实施例一
30.如图3所示,圆角结构23的半径r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8毫米。将圆角结构23的半径r设置为大于等于0.02毫米,避免圆角结构23的半径过小使得镜筒的加工成型难度过大,不利于镜筒的量产。将圆角结构23的半径r设置为小于等于0.8毫米,避免圆角结构23的半径过大使得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的倾斜程度过小,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的倾斜程度过小则会使得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多从而影响视觉效果,避免圆角结构23的半径
过大能够保证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31.如图3所示,第一环面21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1大于等于40
°
。若第一环面21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1小于40
°
,会导致部分光线反射至镜头内部形成杂散光,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将第一环面21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1设置为大于等于40
°
,可以保证光线经过第一环面21的反射后无法进入镜头内部,保证镜头的成像效果,同时大部分光线不会被反射至人眼,保证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32.需要说明的是,结构黑是由于光未被反射到人眼,使得人眼看到的结构为黑。
33.如图3所示,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若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小于45
°
,会导致第二环面22在用于镜头组装承靠时无法对组装治具提供足够的支撑,影响组立稳定性。若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大于60
°
,则会使得结构黑效果大大降低,影响镜筒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融合效果。将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设置为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能够保证第二环面22用于组装承靠时能够稳定支撑,同时保证第二环面22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34.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环面22不用于承靠支撑时,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15
°
且小于等于60
°
,将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设置为大于等于15
°
,避免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过小影响镜筒的加工成型。将第二环面22与光轴之间的夹角θ2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保证镜筒的加工成型和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35.如图1所示,止挡段20还包括承靠面段24,承靠面段24位于止挡段20朝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承靠面段24与筒体段10的内壁面连接,且承靠面段24与光轴垂直。通过在止挡段20上设置承靠面段24,能够对透镜进行承靠,保证透镜能够稳定装配在镜筒内且不易晃动,保证光学成像镜头能够稳定成像。承靠面段24垂直于光轴设置且承靠面段24与筒体段10的内壁面连接,使得承靠面段24与筒体段10的内壁面能够同时对透镜进行承靠,实现了透镜的轴向和径向的限位,有效避免了透镜在筒体段10与止挡段20的过渡位置产生晃动,大大保证了透镜工作的稳定性。
36.如图1所示,止挡段20包括连接面段25,连接面段25位于止挡段20朝向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承靠面段24通过连接面段25与第一环面21连接。通过设置连接面段25连接承靠面段24和第一环面21,可以形成圆滑过渡,避免加工成型困难,另外可以避免承靠面段24和第一环面21转折处形成尖角对透镜产生冲击,保证镜头的稳定性。
37.如图1所示,筒体段10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内径挡面11,多个内径挡面11沿光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内径挡面11围成的面积向远离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内径挡面11的设置可以对透镜进行承靠,多个内径挡面11的设置可以对多个透镜同时进行承靠,以配合复杂的镜头组成,避免透镜发生晃动,提高镜头的稳定性。多个内径挡面11围成的面积向远离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镜筒内可以与不同直径的透镜进行配合。
38.如图1所示,筒体段10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导向斜面12,相邻两个内径挡面11通过导向斜面12连接,导向斜面12到光轴的距离向远离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导向斜面12的设置能够将与光轴距离不同的内径挡面11连接起来,同时便于透镜在安装时的定位。导向斜面12到光轴的距离向远离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便于组成镜头的光学元件从远离止挡段20的一侧向止挡段20方向安装。
39.具体的,镜筒还包括吸光薄膜,吸光薄膜至少设置在第一环面21和圆角结构23处。
吸光薄膜的设置可以增强对光线的吸收,保证人眼观察时外观发黑的效果。
40.可选地,吸光薄膜可以为黑薄膜。
41.如图1所示,筒体段10的外壁面还设置有定位件13,便于镜头定位安装在电子产品上,避免光学成像镜头安装错位的情况产生。
4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应用上述镜筒的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间隔设置在镜筒内。将光学成像镜头装配到手机中时,用户从手机盖板方向观察光学成像镜头,光线垂直玻璃盖板入射,在镜筒的止挡段20处反射至四周方向,极大地减少了反射入人眼的光强,从而实现外观发黑的效果。
43.可选地,将第二环面22的环宽设置为l,本实施例的镜筒相比于传统镜筒,头部尺寸可缩小2l*sin(θ2)。
44.需要说明的是,止挡段20与筒体段10是一体注塑成型。
45.实施例二
46.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止挡段20的结构不同。
47.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实施例中,承靠面段24靠近光轴的一端与第一环面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没有连接面段25,有利于止挡段20的注塑成型。
4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9.1、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与光轴呈一定夹角的设置使得止挡段20将光线反射时不会反射入人眼,形成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50.2、通过圆角结构23将第一环面21和第二环面22连接起来,且圆角结构23的半径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镜筒加工性的同时保证结构黑的视觉效果。
51.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筒体段(10);止挡段(20),所述止挡段(20)由所述筒体段(10)的物侧端向所述镜筒的光轴伸出,所述止挡段(20)远离所述筒体段(10)的一侧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21)、圆角结构(23)和第二环面(22),所述第一环面(21)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面(22)靠近所述光轴设置,所述第一环面(21)与所述第二环面(22)均与所述光轴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环面(22)由所述圆角结构(23)向所述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环面(21)与所述第二环面(22)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圆角结构(23)向所述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结构(23)的半径r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8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面(21)与所述光轴之间的夹角θ1大于等于4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面(22)与所述光轴之间的夹角θ2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段(20)还包括承靠面段(24),所述承靠面段(24)位于所述止挡段(20)朝向所述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所述承靠面段(24)与所述筒体段(10)的内壁面连接,且所述承靠面段(24)与所述光轴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面段(24)靠近所述光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面(21)连接;或者所述止挡段(20)还包括连接面段(25),所述连接面段(25)位于所述止挡段(20)的朝向所述筒体段(10)的像侧端的一侧,且所述承靠面段(24)通过所述连接面段(25)与所述第一环面(21)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段(10)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内径挡面(11),多个所述内径挡面(11)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内径挡面(11)围成的面积向远离所述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段(10)的内壁面包括多个导向斜面(12),相邻两个所述内径挡面(11)通过所述导向斜面(12)连接,所述导向斜面(12)到所述光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止挡段(20)的方向逐渐增大。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吸光薄膜,所述吸光薄膜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环面(21)和所述圆角结构(23)处。10.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间隔设置在所述镜筒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镜筒包括:筒体段;止挡段,止挡段由筒体段的物侧端向镜筒的光轴伸出,止挡段远离筒体段的一侧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面、圆角结构和第二环面,第一环面相对于第二环面靠近光轴设置,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均与光轴呈夹角设置,且第二环面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之间的距离由圆角结构向筒体段的像侧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筒存在裸露的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面积较大导致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夏琳琳 豆修浔 闻人建科 戴付建 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光轴   所述   二环   透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