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1课时)
                                  ——思薇特W
所教年级
专业
网络墓地
职高一年级
旅游专业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设计主题
走近托尔斯泰, 感悟世间“最美” 
1.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所以学习这篇散文,要求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着重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深刻内涵,从而理解世间“最美”。
设计思路:课前音乐情感铺垫——导入引发对“最美”的思考——整体感知及走近作者眼中的“最美”——感受托尔斯泰这个人物——理解为何被称为是“最美”。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建议,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我透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在课上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世间最美的坟墓》为本教材第四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第二篇课文,是奥地利着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游记,文中描绘了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坟墓“逼人的朴素”,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无比敬仰之情。全文言简意丰,简洁流畅;议论饱含激情,扣人心弦;描写细腻逼真,形神兼备。此外,衬托手法的大量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而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欣赏重点又着重于散文的形象、意境、语言。所以对于本课文的学习有助于达成以上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象为职高一年级旅游专业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有创造性,有表现欲及较强的表达欲望,但相对的语文基础薄弱,欣赏作品的能力不强,认识较浅。对于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及“最美”的理解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对于本课的设计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为出发点。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中职语文大纲》明确提出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结合本文实际和学生情况特设置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生平、作品及思想,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2.领会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深刻内涵,感悟美的真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理解托尔斯泰墓“美在何处”,“为何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深刻内涵。
4.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根据本文内容及学生实际使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问导法、点拨法。
而学生要做的是听朗读,?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含义和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并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播发钢琴曲《威尼斯船歌》,铺垫情感氛围
步骤1:导入
导语:人生的旅途中有多少个驿站?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生命终结无可避免,若说出生是起点的话,那么死亡就是终点,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就该是一个人永远停留的地方。古往今来,世人对于这最后的驿站做了各种不同的诠释。比如至今还是人类的未解之迷的神秘的金字塔、中国历史上最雄伟规模最大的秦始皇陵、印度晶莹剔透的泰姬陵。
但我想到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峻美”。对于这生命最后的驿站,茨威格发现了“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你心目中“最美”的坟墓是怎么样的?你认为最美的条件是什么?
导入过程中PPT展示金字塔、泰姬陵、兵马俑的图片
【设计意图】:坟墓的概念学生都十分理解,就是人死后长眠之处,而称得上美的坟墓古往今来也很多,它们或宏伟或精美,但还没有哪一个被人称为是最美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于美的理解往往是浅层次的和不确定的,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作者所谓的最美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导入的过程中透过图片的铺垫,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引发他们思考,这些历史上的着名的墓地为什么都没有被称为是最美的,而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坟墓会是作者所说的最美呢?如此导入,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
步骤2: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
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茨威格来到他的墓前,与这位伟人进行了一次独特的心灵交流。(在此通过PPT简单介绍作者茨威格)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看一看这最美的坟墓究竟是什么样的。
(听朗读的过程中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情感丰富,听朗读一是使学生明确字音,二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出对于托尔斯泰墓的描写)听朗读能使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走进文本,通过作者的描写特别去感受一下这“最美”的坟墓究竟是怎么样的。在听朗读之前简单的介绍作者茨威格,是对于文学常识的一个简单补充。
步骤3:走近“最美”的坟墓
(一)、世间最美的坟墓究竟是什么样的?(出文中对于托尔斯泰墓的描写的句子)
明确:
远离尘嚣,孤零零的躺在林阴里。
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他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围在四周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提问:
1、 你觉得这应是一座_____的坟墓?如果说够得上“最”的话,它应是“最______的坟墓”?
参考:朴素。因为它只有:长方形土丘,几株大树,开满鲜花,不关闭的木栅栏;没有:守护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姓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于托尔斯泰墓的描写中出这座墓的特点,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种,比如简单,简陋等,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这坟墓的朴素,去体会作者所说的逼人的朴素。
2、这样的坟墓够得上“最美”吗?
3、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
4、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如果这里面只是流浪汉或是不为人知的士兵,还会有如此感受吗?
【设计意图】: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是让在学生体会朴素的同时,去试着理解为什么这么朴素的坟墓会是最美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否定的,似乎是够不上“最美”的。而问到人们参观墓地时的心情时,是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出答案。人们的心情是庄严肃穆的,接下去一个问题紧接着上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是如此的心情,从而引出因为墓地主人是托尔斯泰,自然的带领学生去了解这个伟大的人物,去探寻朴素背后的人格精神。
步骤4:感受托尔斯泰
(一)、作者说“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那么托尔斯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伟大体现在哪里?让我们走近他。
——托尔斯泰生平、作品、思想简介
(多媒体课件:
1、视频:王利芬——托尔斯泰墓地
2、PPT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的内容:
托尔斯泰——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天才艺术家 。 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托尔斯泰出身在俄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自幼在家庭中接受的是典型的贵族教育。但他从小同农奴接近,喜爱他们的语言和歌谣。当他离开大学在家乡定居时,想从事改善农奴生活的改革,但尝试失败。
他一生致力于贵族平民化道路的探索,深感被声名所累的痛苦,于是远离奢华的城市,长期生活在乡间,放弃贵族特权,自己做鞋,身穿农民服装和农民一起在田间耕耘、收获,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并想把自己庄园的土地分给农民。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在19世纪80年代发生了剧烈的转变。同农奴的接近、对人民众痛苦生活的了解,使他非常厌恶剥削阶级的寄生生活。他决心同传统贵族观点决裂。为了摆脱贵族生活和家庭矛盾,1910年10月底,83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毅然与贵族家庭决裂,离家出走,途中不幸得病,几天后,孤寂地死在一个偏僻的火车站上。
他终生对平民化道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嘱——“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为我做一个最便宜的坟墓,于是一块朴素至极的墓地成为了这位一生都在痛苦思考的作家的长眠之地。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以及生平事迹等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个享有盛誉的大文豪和他伟大崇高的精神,去理解朴素至极的墓地衬托出的是他伟大的人格,从而理解这朴素的墓地为何会被作者称为是“最美”的墓地。
步骤5:为何是“最美”
(一)、托尔斯泰出生在贵族家庭,而且是这样一个享有盛誉的大作家,完全有条件过豪华的生活,建造气派的坟墓,然而他却选择了这样一座坟墓作为他永远安息的地方。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1、现在这座坟墓还够得上“最美“吗?(学生谈体会)
明确:这里的“美”,写“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规模和豪华装饰,而是由于这逼人的朴素,实质上更显示出墓主品格的伟大崇高,因此是世间最美的,也是最宏伟、最感人的坟墓。
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最美——“生前追求,死后践行”——人格美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步骤对于托尔斯泰的了解紧接着去体会他的精神境界,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其实是对于托尔斯泰人格美的感悟。最后让学生明确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这种精神美才是最美的。
(二)、那么拿破仑的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美吗?为什么列举这些伟人的墓地呢?
    PPT展示这些陵墓的图片
讨论并明确:这些也美,是一种华丽、宏伟美;反衬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伟人与伟人比,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感受这些伟人墓地的华丽、宏伟之美,这样更能使学生理解这些例举更能反衬出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体现出了朴素美,从而理解这种人格美更显可贵。
(三)、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墓的美(“宏伟”、“感人”) ?
对比的运用
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声名的对比,庄严肃穆的气氛与观赏闲情的对比,这些对比都形成极大的反差,无不使人感受到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和托翁的崇高精神境界,突出了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一处正面对比,即托尔斯泰与“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正衬,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
PPT展示居里夫人、雨果、伏尔泰的棺椁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篇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从而领会对比手法的衬托强化作用。而再看居里夫人、雨果、伏尔泰这些伟大人物简单的棺椁,让学生更深刻领会为人的精神境界,能巩固对于人格美的理解。
步骤6:作业:
1、仿写:
这是一座看似          实际上        的坟墓。
例:这是一座看似__朴素___实际上 无比感人 的坟墓。
【设计意图】:句子仿写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语句的结构、修辞、内容的把握。一是为加强对于最美坟墓的理解,二是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课外阅读:
托尔斯泰《复活》
【设计意图】: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在当时社会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托尔斯泰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主人公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所以阅读《复活》有助于学生对于托尔斯泰的了解,也是一本好书的推荐阅读。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学生话语
2、学生表现
3、学生课堂练习
评价方法: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
7.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许多意外,比如学生超常的发挥(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或者预设问题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测性对于老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但是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学生们的手脚被放开了,思维被激活了,个性被释放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如果看到学生思维活跃,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课文真的会是令人欣喜的事。
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学生对于坟墓的最美的理解是困难,当然许多学生是很难一下子理解这种“朴素美”的,但是也有一些仔细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很快发现“朴素”这一关键词,这让我在步骤3:走近“最美”坟墓这一环节,中比预设“快进”了不少,幸好这一部分我需要学生全方面的描述的词句,但层层推进的感觉就欠缺了。但是我很高兴某些学生课堂捕捉信息的能力。
而让学生感悟托尔斯泰时,许多学生的回答也很令人惊喜,对于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思想精神,正在感染这些生活在富足时代的孩子们。
    我感到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最敏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平等的交流者,去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建议;试着去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1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9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坟墓   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