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工程地质条件

⼭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程地质条件
1.1、⼯程概况
******⼯程****桥位于⼭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马寨镇
2、⾃然地理概况
2.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桥址位于晋城市阳城县马寨镇西北,距阳城县约20km,西北距沁⽔县约18km,附近区域交通有阳翼⾼速及乡间公路纵横成⽹,交通条件便利。
2.2、地形地貌
桥址区位于晋东南⼭区,主要为芦苇河河床,两侧桥台为丘陵。地形起伏较⼤,相对⾼差在10~30m之间,⼭坡⾃然坡度约为30°~40°。
2.3、⽔系
本区属于黄河流域沁河⽔系,桥址区地表⽔为芦苇河河⽔。
2.4、⽓象特征
根据我国⽓候区划图,该区⽓候属暖温带亚湿润⼤区晋陕⽢区。根据阳城县⽓象站历年⽓象资料统计(1957~1980年),年平均⽓温11.7℃,绝对最⾼⽓温40.2℃,绝对最低⽓温-19.7℃,年平均降⽔量627.4mm,年最⼤降⽔量852.2mm,年平均蒸发量2055.1mm,蒸发量为降⽔量的3.3倍,属半⼲燥⼤陆性⽓候。冬季寒冷,⾬雪稀少,夏季暖湿多⾬,春季多风少⾬。主导风向为东南及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风⼒6~7级。平均风速 2.0m/s。最⼤风速24.0m/s,最⼤冻结深度
0.7m。
2.5、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的划分,桥址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程地质特征
3.1、地层岩性及物理⼒学特征 3.1.1、地层岩性
据调查和本次勘察揭⽰,桥址区地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Q 4ml )素填⼟,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 )粉质黏⼟、碎⽯⼟,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 3dl+pl )黏质黄⼟,⼆叠系上统(P 2)泥岩、砂岩。各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分布情况详见地质柱状图和⼯程地质纵断⾯图,主要地层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Q 4ml )
①1素填⼟:以碎⽯⼟为主,灰黄⾊,稍密,潮湿,粒径⼀般为60-100mm ,含少量漂⽯,黏⼟、细砂充填,分布于河床局部表层,厚度为0~1.0m ;Ⅲ级硬⼟。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 )
①2粉质黏⼟:褐黄⾊,硬塑,含碎⽯、⾓砾⼟、砂类⼟等,厚度0.5-2.0m ,主要在13-15#墩间河漫滩表层呈薄层状分布;Ⅱ级普通⼟。
①4碎⽯⼟:灰黄⾊,稍密,潮湿-饱和,粒径⼀般为60-100mm ,砾⽯呈棱⾓状、次圆状,砾⽯成份主要为砂岩和泥岩,黏⼟、细圆砾充填,主要在桥址区表层分布,厚度为6.5~11.7m ;Ⅲ级硬⼟。
①5粉质黏⼟:褐红⾊,硬塑-坚硬,含碎⽯、⾓砾⼟、砂类⼟等,揭⽰厚度0.5-4.0m ,主要在23-25#墩间河漫滩上部成透镜体分布;Ⅱ级普通⼟。
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 3dl+pl )裂隙水
②黏质黄⼟:黄褐⾊,硬塑,含碎⽯、砂类⼟等,Ⅱ级中等⾮⾃重湿陷性黄⼟,在该桥29#墩~31#墩附近分布,厚度为
3.0~15.00m ;Ⅱ级普通⼟。
3. ⼆叠系上统(P 2)
③11泥岩:青灰⾊,全风化,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主要在⼩⾥程⼭顶呈薄层分布,厚度为
0.5~2.0m ;Ⅲ级硬⼟。
③泥岩:青灰⾊,强风化,泥质结构,薄-中厚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砂岩薄层,岩芯呈碎块-短柱状,桥址区⼴泛分布,厚度为7~12.2m ;Ⅳ级
软⽯。
砂岩:青灰⾊夹灰⽩⾊,强风化,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薄-中层构造,③
1
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泥岩薄层,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厚度为1.9~7.2m;Ⅳ
级软⽯。
④泥岩:青灰⾊,弱风化,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砂岩薄层,节理
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桥址区⼴泛分布,最⼤揭露厚度为16.3m;Ⅳ级软
⽯。
砂岩:青灰⾊夹灰⽩⾊,弱风化,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1
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最⼤揭露厚度为10.6m;Ⅳ级软⽯。
3.1.2、物理⼒学参数
桥址区各层岩⼟⼒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3.2、地质构造
桥址区位于⼭西陆台东南部即沁⽔盆地南缘,通过沁河复式向斜南北两翼,
芹池镇位于轴部位置,向斜两侧表现为互为平⾏⾛向5°~15°的宽缓次⽣褶曲及伴⽣的少许压扭性断裂构造。距桥址区最近的地质构造为寺头断层。
寺头断层:逆断层,产状为N60°E/70°S,破碎带宽5~20m,成分为断泥岩、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寺头断层⾛向与线位⼤致相交,位于桥址区西北部约3㎞,对桥址区有影响较⼩。
4、⽔⽂地质特征
4.1、地表⽔
桥址区地表⽔为芦苇河,常年流⽔。枯⽔季节流量较⼩,⾬季可漫⾄整个河床漫滩区。补给来源以⼤⽓降⽔为主。此次勘察时芦苇河⽔量不⼤,⽔深0.2~0.4m。
4.2、地下⽔
桥址区地下⽔按赋存条件主要分为孔隙潜⽔和基岩裂隙⽔。
孔隙潜⽔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坡洪积层的黏质黄⼟、碎⽯⼟中,其补给来源为⼤⽓降⽔和芦苇河地表⽔,与地表⽔⽔⼒联系紧密。⽔量丰富,⽔质较好。
基岩裂隙⽔主要赋存在强风化泥岩、砂岩中,不甚发育,⽔⼒联系差,分布不均匀,⽔量⼀般不⼤,多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与⼤⽓降⽔控制,以下降泉形式渗出,排泄于沟⾕中,对边坡稳定有⼀定影响。
本次勘察期间地下⽔稳定⽔位埋深0~1.6m,⾼程624.71~ 633.50m。
4.3、环境⽔⼟对混凝⼟的侵蚀性判定
根据地表⽔⽔质分析报告判定,项⽬区地表⽔和地下⽔⼀般对普通混凝⼟不具有侵蚀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7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桥址   分布   构造   位于   厚度   裂隙   砂岩   阳城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