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名老中医经验集

【转载】名老中医经验集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1
提倡热证贵灸一专多能的周楣声
周子洋蔡圣朝魏从建整理
编者按:周楣声教授是著名针灸学家,毕身从事针灸学的研究,崇尚道学,精于灸法,著述丰硕,成果卓著。周氏在针灸学上的重大成就,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本文系统介绍周楣声崇尚道学疏注《黄庭经》、研究脉法、针灸立法组方选穴、编著《灸绳》的学术成就,重点突出他临床“热证贵灸”的诊疗特。所发明的灸架、灸具,在灸疗、经络感传、提高疗效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所举名案十则,论述了他杂病十法,体现周氏不仅以灸针见长,而且临证用药遣方,多有别出心裁之处。医论论及皇甫谧对五腧学说的重大贡献,医话中对阴升阳降、金水相生、耳闻鼻嗅、阿是压痛均有独到见解。经验方治咳六合,依照十二经脉互为表里的六合关系,取穴配方五脏之咳,方法全面,方义明确,操作简便,效果明显,适于推广应用。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同道,各科认真学习,借鉴其经验,定能有所启迪,获益非浅。
道者道也,理也;医者理也,亦道也。以医之道而通道之道,则道理愈明;以道之理而明医之理,则医理更彻。始于一理,散为万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乃天下之大本与达道也。不明道则不足以言医,既知医则更宜通道。世事虽有万殊,而义理自无二致。
———周楣声《黄庭经医疏》自序
周楣声,男,汉族,1918年出生,安徽省天长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旁收。通《内》、《难》及诸家言,弱冠即施诊于乡里。中年以后专从事于针灸,对灸法尤为擅长与独具心得。
灸绳
平时治学严谨,思路活泼。对古典文学基础深厚,能诗能文。幼年对金石书画,均有涉猎。及从事刀圭以后,乃慨然曰:“虽能撷艺苑之精华,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莫若入轩岐之堂室,则既可利己,亦可利人。”故寝馈于斯,数十年如一日。常语我等曰:治学之道,若能坚持隅反、得间、汇通、三勤四大要领,则何患无成乎!隅反者即举一反三之谓。得间就是古人所说过的“读书贵在得间”,间是孔隙,意为读书贵在窍门,不能读死书。汇通,是说对某一问题的探索与理解,要把各家学说集合贯穿在一起,以决定适从和
取舍。三勤是指手勤,要勤做笔记与文摘;眼勤,要目光敏锐,捕捉住对自己有用的素材;脑勤要对自己的目标与方案反复思考。正是由于这些治学之第一卷455道与读书方法,所以他不是崇尚何家学派,而是步入他自己独辟蹊径的康庄大道。
周氏临症50年,深知灸效远远超过于针,特别是对急性与热性病效果更为优异。鉴于目前只知有针而不知有灸,与热性病不能用灸的错误观点与畸形发展,多年来即为振兴灸法而奔走呼号。在其所撰著的灸法专著《灸绳》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桑榆虽晚,终存报国之心,灸道能兴,愿效秦庭之哭”。可以想见其献身灸法事业的抱负与心情。
“热证贵灸”可以说是周氏对中医与灸法事业所做出的一大贡献。虽然已经有人(王雪苔、魏稼)在发出“热证可灸”的倡议,但“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终难挽既倒之狂澜。周氏认为如果要想扭转热证忌灸、禁灸的错误观念,使之转归为热证宜灸、贵灸的正确途径,必须选择一种急性、烈性与典型的热性传染病作为例证,使反对者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而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正好是选择的对象,关于周氏在这一方面的收获与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级鉴定,并已写成专著。
周氏知识面广阔,著述丰富,现正式出版的已有《黄庭经医疏》、《金针梅花诗钞》、《
针灸穴名释义》、《针灸经典处方别裁》、《灸法流行性出血热》等五种。还有由安徽中医学院印行的《灸绳》与亟待同版的《周氏脉学》等其他手稿。至于在各种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则未作统计。在这些著作中,均是见解精辟,立论新颖,戛戛乎成一家之言,迥非拾人牙慧者可比,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在其“学术精华 ”部分,再扼要进行介绍。
周氏的学术思想与科研道路,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安徽中医学院自1984年开始,受中央卫生部委托,举办过四届全国灸法讲习班,并应邀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举办过全国灸法讲习班,以及在国际针灸班与多届全国针灸专长班上,讲授过灸法课程。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以退为进,将暮作朝”,这是周氏退而不休,老当益壮手书的自我写照与座右铭。周氏现为安徽省灸法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安徽省针灸及气功学会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被卫生部授予“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周氏正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与资助,肩负与阿根廷方面共同为筹建“中阿艾滋病
防治中心”的使命,向另一种危害人类的瘟疫进军。为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不畏险阻与“不知老之已至”而奋战不息!周氏最近有一首舒怀七绝,是他对自己的自慰,也是对当前大好形势的表达。录之于下,以饷同道。
杏林春满园芳,更有黄花晚节香。不是天公重抖擞,那能大地好风光!
学术精华
一、由医识道疏注《黄庭》周氏本是一位中医理论家与临床家,对于《老》、《庄》之学也多所涉猎,发现“道经”中的许第一卷456多内容与思想体系,存在与“医经”相符合,而特以《黄庭经》的内容更有集中的体现。于是乃在诊余和课余的间隙中,焚膏继晷,写成《黄庭经医疏》一书,五易寒暑,已由安徽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黄庭经》是一本流传较广的道家经典与气功圭臬,历代注本甚多,但大多是随文衍绎,均少发挥,特别是对其中医道同源的思想体系,一直未曾得到发掘与重视,周氏以他渊博的学识,独具慧眼,与“读书得间”的治学方法,用医经的观点注解道经,撰成本书。内容新颖,搜罗广博,笔调流畅,解说详明,对中医学说与气功的发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更对老年养生具有实用价值。全书发前人之未发,共有十大特点:(一)对“黄庭”的取义作出合理的解说前人对“黄庭”一词的解释,诸说不一,如梁丘子说:“黄者中央之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也。”务成子说:“黄者二仪之正,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诸身则以脾为主,远取诸象则天理自会。”李千乘说:“黄者中央之正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取在天中地中云霞之上,内取于脑中心肝脾之间。”董德宁说:“黄乃土之,庭及家之中。是三才各有三中宫也。”而《金丹问答》则谓“黄庭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一般认为人身上中下三部均有“黄庭”,而以脾为其主宰。可见“黄庭”的部位,并无确定的处所,而“黄庭”一词的取义,也并非黄为四方之中,庭是堂前的空地所能概括。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4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灸法   针灸   安徽   针灸学   贵灸   安徽省   气功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