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圆粒豌豆和纯种绿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圆粒 。这表明 黄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圆粒和绿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圆粒 和 黄皱粒 。
3.纯种黄圆粒和纯种绿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圆粒、黄皱粒、绿圆粒、绿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圆粒、黄皱粒、绿圆粒、绿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体都由两条 妹染单体 构成,这两条 妹染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体 ,同源染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体含有四条 染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妹染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体,其中 3 对是常染体, 1 对是性染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
遗传 。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
5.人类的X染体和Y染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体只有X染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进化标记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4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染色体   性状   基因   叫做   配子   细菌   过程   遗传因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