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 思考题

进化标记第一章 绪论
1.综合进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是谁?
代表人物:Dobzhansky, Mayr, Simpson, Stebbins。
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要点: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遗传变异的性质和机制;用体遗传学方法来研究进化的机制(理论和实验体遗传学),通过对微观进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来认识宏观进化;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部分—自然选择,并有所发展。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
(1)基因突变、染体畸变和通过有性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体而不是个体;进化是由于体中基因频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常使一个种分成许多亚种,亚种在各自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进一步发生变异就可能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进化= 遗传变异 + 变异的不均等传递+ 物种形成。
2.生物进(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重大事件)?有什么特点?
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前生命的化学进化阶段、生物学进化阶段、文化进化与生物学并行和相互制约阶段。生命史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都相对地短暂,第二阶段历时较长。生命史中发生多次灭绝事件(如白垩纪末)。值得一提的是5.5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
生命史中最重要的进化事件(大繁荣与大萧条);
单细胞生命—35亿年前(最晚):瓦拉伍那微化石(Warawoona microfossils)
真核生物 - 19~20 亿年前;
多细胞植物(海生藻类)- 6~7 亿年前;
陆生植物(苔藓植物)和陆生无脊椎动物-4.5 亿年前;
3.真核生物起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简述相关的理论或假说。
Primary and second endosymbioses(内共生)
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sis theory)一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正式提出。她认为,好气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
(1)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特别是近年发现的灰孢藻(Glancocystis),它本身并无叶绿素,但有许多叶蓝小体(cyanella)生活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其独特的DNA,可以自行复制,不完全受核DNA的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同细胞核的DNA有很大差别,但同细菌和蓝藻的 DNA却很相似。蓝藻的核糖体RNA(rRNA)不仅可以与蓝藻本身的DNA杂交,而且还可与眼虫叶绿体的DNA杂交,这些都说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
(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特殊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不受核的合成系统的控制。线粒体
和叶绿体的核糖体分别与细菌和蓝藻的一致,也是由30S和50S两个亚基组成,这说明细菌和线粒体、蓝藻和叶绿体是同源的。
(4)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外膜有显著差异,内、外膜之间充满了液体。研究发现,它们内、外膜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外膜与宿主的膜比较一致,特别是和内质网膜很相似;内膜则分别同细菌和蓝藻的膜相似。(PPT整理)
由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差别悬殊,而且缺少连续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学者们在进化过渡方式上的争论持续了20多年。主要有两种观点:主张渐进式的进化与主张通过细胞内共生而实现过渡。
内共生说在八十年代初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L.Margulis重新提出并详细论证。理论内容:认为真核细胞是一个复合体,原核细胞才是最小的细胞单位;真核细胞起源于若干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祖先的胞质共生。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体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共生的螺旋体类的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此假说证据:有许多自然界的细胞内共生的事实和真核细胞器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细胞器DNA中有与原核生物DNA相同的序列,近来又得到了比较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研究结果的支持。
渐进说:主张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是渐进的、直接的进化过程。认为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DNA复制和质膜的沦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论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一些中间过渡类型;从代谢的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看,真核细胞的需氧呼吸代谢更可能是通过原核生物发酵途径的重复、改造而建立的;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胞内膜结构。(《生物进化》整理)
4.分类学在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前后有什么区别?
 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前,分类学是建立在自然分类途径之上的,人们以植物性状的相似性来决定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排列,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逐渐建立的分类系统,就叫做自然系统(natural system)。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后,分类学者重新估价已建立的系统,认识到要创立反映植物界客观进化情况的系统。他们建立起了体现出植物界各类间的亲缘关系,这样的系统叫做系统发育系统。
物种:物种(species)不是造物主创造的不变体(creations),而是在生命长期历史中进化来的,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统一体。 --- 共同祖先
物种并不是由模式(type),而是由可变(variable)的体(居)来体现。
--- 体概念 (PPT)
物种是由种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他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复习资料)
5.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涉及哪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
分类,provide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为物种的识别与沟通提供简单的方法。
系统发育,provide a classification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s of organism提供一个分类,尽可能地表达生物界的自然关系。
进化detect evolution at work, discovering its proces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results检测进化,发现其过程并解释结果。
第二章:
1、为什么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而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
植物雌雄同株较多,两性配子发生减数分裂异常使配子数目不减半,通过自交形成多倍体,得到后代。动物雌雄同体概率极低,染体不平衡易引发不育或个体不能存活。
2、对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减数分裂,同源染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妹染单体之间相对应的部位常常会发生交叉与互换,使配子遗传多样化。
3、Most, if not all,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rate of beneficial mutations are likely to produce underestimates. Why?
第三章:
1.体都有哪些基本特征,其进化意义如何?
一般而言,体是指那些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生长的动物和植物。 -- Heywood (1976:8)
A group of conspecific organisms that occupy a more or less well defined geographic region and exhibit reproductive continuit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 Futuyma (2013)
(1) A group of individuals that mate with one another to produce the next generation. (2) A group of individuals from which a sample is drawn. -- Griffiths et al. (2012)
时间,空间,可交配生殖
孟德尔体:体内的个体享有共同的基因库,通过有性生殖传递基因,可用孟德尔定律进行分析的体。
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分类应建立在体而非模式概念之上
体概念及其分类学意义
2.简述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的要点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
1. 在随机交配的大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一定不变;
2. 在任何一个大体中,无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体就可达到平衡。
3. 一个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是:P=p2, H=2pq, Q=q2
影响因素:
1. Mating is random 随机交配
2. The population is infinitely large 遗传漂变
3. Genes are not added from outside the population 基因流
4. Genes do not mutate from one allelic state to another 突变
5. All individuals have equal probabilities of survival and of reproduction.选择
重要性:The Hardy-Weinberg principle is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almost all of 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genetics of sexually reproducing organisms – which is to say, most of the genetic theory of evolution rests
3.遗传漂变有哪些表现形式(效应),与选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岛屿效应 (island effect)
瓶颈效应 (bottlenect effect)
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
遗传漂变是随机的,选择是有方向的
1、华莱士线形成的原因?
每一座海岛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种。华莱士线西面,发现众多典型的亚洲动物,包括灵长类、食肉类(如老虎)等。华莱士线东面,则分布着典型的澳洲动物,如有袋类。
地理隔离,华莱士线与海平面下降约120 ~ 150米的陆地海岸线一致。推测在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因此华莱士线西面婆罗洲及峇里岛等岛屿曾经与亚洲大陆相连,华莱士线东面新几内亚和邻近岛屿则曾与澳大利亚相连;而华莱士线划过的地方仍然有海洋的阻隔,如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峇里岛与龙目岛之间。由于动植物多以陆行方式散布迁移,因此即使距离较近,多数动植物也无法跨过海洋的阻隔。(PPT)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4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进化   群体   真核细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