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和火箭一起成长
作者:李 钢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10
        今年43岁的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院长吴燕生,是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并子承父业,青胜于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火箭一起成长。
        吴燕生与火箭的缘分,得从小谈起。
        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院里出生、长大的吴燕生,年轻时本想离家远走高飞,回过头来却发现还是这里天高海阔。于是,从此不离不弃,在运载火箭研究院一干10多年。最终,他接过父辈肩上的重担,成为运载火箭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
        ■火箭研究院长大的小孩
        吴燕生的父母,是新中国从事运载火箭研究的第一代科研人员,从外地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3年,他们的儿子在这里出生,为此便为孩子取名燕生整流罩以示纪念。
        在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大的吴燕生,除了和一般孩子一样觉得火箭神秘莫测,另一方面又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对火箭更有一种天然亲近感,也正是这种亲近感,冥冥中让他与火箭结下40年的不解之缘。
        学生时代的吴燕生,成绩相当优异,一路过关斩将,考入北京市重点高中——北京四中。
        那是一个英雄主义盛行的年代。看多了保尔、吴运铎和《红日》、《珍宝岛反击战》,热血沸腾的吴燕生迫切想去参军,结果因为视力不过关,投笔从戎的梦想未能实现并引为憾事。
        ■在那拜金岁月开始导弹梦想
        1986年,吴燕生从清华大学毕业,本想远走高飞到外面去闯世界,但这一年航天界发生的三件大事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就在这一年,我国一举成功发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实现水下潜艇发射和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当时举国上下情振奋。吴燕生本就对航空航天怀有浓厚兴趣,三件大
事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要追寻的梦,不在远处,就在身边。
        于是,研究院大院长大的吴燕生,在那个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放弃出国机会,重回大院,考上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研究生,师从当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士合,学习最热门的自动控制专业。
        ■设计火箭从打杂干起
        吴燕生后来的人生道路,是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经典范例。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吴燕生就留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在这个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摇篮里,一干就是13年。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工资不高,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待遇,让不少人另谋高就。研制任务不饱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两年发射一次,吃不饱的吴燕生一度还为研究院的民品生产厂设计过烟草生产线。更多的时候,他在研究组帮人打杂,干的都是些非常基础、枯燥甚至是重复的活儿
        组里老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表现,让吴燕生心态趋于平和。一位同事说,那时,即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算一个数据也要几十分钟,但从没见吴燕生烦过。而吴燕生也认定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可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
        直到现在当上院长,他仍然拥有这种平和的心态。所不同的是,现在作为一院之长的吴燕生,面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重担,是举重若轻,而当年作为一名普通设计员的吴燕生,面对那些看似打杂的工作,是举轻若重
        从最普通的设计员做起,在打杂的过程中,吴燕生能力不断提升,羽翼逐渐丰满,进入20世纪90年代,院里研制任务多了起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是当时对外发射重要任务之一,吴燕生和同事们创造性解决了火箭绕空间轴一次变轨到位的问题,保证了卫星发射的成功,崭露头角。
        从此,吴燕生的才华,就像性能卓越的火箭,一发而不可收,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在他和同事们的激情和创意下灰飞烟灭,荣誉纷军而来,肩上的担子也越压越重。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2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院   火箭   发射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