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灯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灯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驾驶室装饰的是否美观逐渐成为决定消费者的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驾驶室装饰美观性,增加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感,现今通常在驾驶室内设置氛围灯。
3.然而,现今,在驾驶室内布置氛围灯,通常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和控制导线,以实现为氛围灯供能和控制氛围灯,这使得汽车的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复杂,导致氛围灯的安装维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灯及汽车,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驾驶室内布置氛围灯,通常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和控制导线,以实现为氛围灯供能和控制氛围灯,这使得汽车的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复杂,导致氛围灯的安装维修复杂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灯,所述汽车内饰灯包括灯罩组件、阅读灯组件、氛围灯组件以及控制部,所述灯罩组件包括容纳空间,所述氛围灯组件、所述阅读灯组件以及所述控制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氛围灯组件和所述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灯罩组件包括壳部和罩部,所述壳部包括连接部分和反射部分,所述反射部分围绕所述连接部分的外缘设置一周;所述罩部与所述连接部分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扣合,使得所述罩部与所述连接部分两者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7.所述氛围灯组件包括第一发光部和导光条,所述氛围灯组件经由所述第一发光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所述导光条环绕所述连接部分的外缘设置一周,所述导光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部连接。
8.优选地,所述反射部分的内缘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反射部分的外缘相对所述反射部分的内缘向所述罩部所在的一侧倾斜;
9.所述罩部还包括第一透光部分,当所述罩部罩设于所述连接部分时,所述第一透光部分设置于所述罩部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透光部分沿所述连接部分的外缘设置一周,以使得第一光线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透光部分射向所述反射部分,所述第一光线为所述导光条反射的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出的光线。
10.优选地,所述壳部还包括漫反射花纹,所述漫反射花纹满布于所述反射部分的面向所述罩部的一侧的侧面;
11.所述漫反射花纹自所述反射部分的内缘向所述反射部分的外缘呈放射形分布。
12.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氛围灯组件和所述罩部之间;
13.所述罩部包括第二透光部分,所述阅读灯组件包括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透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发光部发射的第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分。
14.优选地,所述罩部包括第一面罩和第二面罩,所述第一面罩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安置孔,所述第二面罩盖设于所述安置孔;
15.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透光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罩。
16.优选地,所述第一面罩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环绕所述安置孔设置一周;
17.所述汽车内饰灯还包括触控膜片,所述触控膜片贴合所述触控面板的面对所述壳部的一侧设置,所述触控膜片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18.自所述第二面罩的外缘到所述第二面罩的中部,所述第二面罩向壳部所在一侧凹陷;所述罩部还包括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罩的凹陷处,所述急停开关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19.优选地,所述第一面罩还包括装饰条,所述装饰条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外缘;
20.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三发光部,所述第三发光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触控面板相对;
21.触控面板包括紧急救援呼叫按钮、按钮、车门开启提醒灯、天窗开启按钮、天窗关闭按钮、天幕开启按钮、天幕关闭按钮、第一阅读灯开关、第二阅读灯开关以及阅读灯总开关。
22.优选地,还包括:
23.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罩部之间;
24.隔档部,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和所述氛围灯组件之间。
2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因而,具有该汽车内饰灯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7.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灯,将氛围灯组件与汽车内饰原有的阅读灯组件均集成于同一灯罩组件内,且将氛围灯组件与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同一控制部电连接,使得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两者可以经由该控制部使用共用同一套电路和控制导线,有效地避免了设置氛围灯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和控制导线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氛围灯的布置成本,简化了氛围灯安装和维修的工序,进而简化了汽车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
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2提供的汽车内饰灯沿a-a方向剖切获得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2提供的汽车内饰灯沿b-b方向剖切获得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2提供的汽车内饰灯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罩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壳部;11-连接部分;111-固定夹;12-反射部分;13-漫反射花纹;131-漫反射凸起。
38.21-第一发光部;22-导光条;23-第一透光部分;
39.3-控制部;
40.41-第一面罩;410-边罩;411-第二透光部分;411a-第一阅读灯罩;411b-第二阅读灯罩;412-触控面板;413-装饰条;414-紧急救援呼叫按钮;415a-天窗开启按钮;415b-天窗关闭按钮;415c-天窗提示灯;416a-天幕开启按钮;416b-天幕关闭按钮;416c-天幕提示灯;417a-第一阅读灯开关;417b-第二阅读灯开关;417c-阅读灯总开关;418-车门开启提醒灯;419-按钮;42-第二面罩;421-急停开关;
41.51-触控膜片;52-麦克风;
42.6-支撑部;
43.7-隔档部;
44.f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6.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47.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及汽车。
51.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灯,包括灯罩
组件、阅读灯组件、氛围灯组件以及控制部3,灯罩组件包括容纳空间,氛围灯组件、阅读灯组件以及控制部3均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控制部3电连接,如此,将氛围灯组件与汽车内饰原有的阅读灯组件均集成于同一灯罩组件内,且将氛围灯组件与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同一控制部3电连接,使得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两者可以经由该控制部3使用共用同一套电路和控制导线,有效地避免了设置氛围灯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和控制导线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氛围灯的布置成本,简化了氛围灯安装和维修的工序,进而简化了汽车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
52.参见图1,图中f1示出的方向可以为下述第一方向的一种示例。
53.优选地,灯罩组件可以包括壳部1和罩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部1可以包括连接部分11,上述罩部与该连接部分11能够沿第一方向f1相对扣合,以使得罩部与该连接部分11两者围设形成上述容纳空间。
54.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罩部与该连接部分11两者处于扣合状态时,罩部的外缘和连接部分11的外缘两者沿第一方向f1向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平面投射获得两者的投影相互重合,如此,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容纳空间的体积;另一方面,沿第一方向f1观察,连接部分11能被罩部完全遮盖,保证了汽车内饰灯的整洁性和美观性。
55.优选地,所述罩部还包括第一透光部分23,当所述罩部罩设于所述连接部分11时,所述第一透光部分23设置于所述罩部和所述连接部分11之间,所述第一透光部分23沿所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以使得第一光线能够经由该第一透光部分23射向下述反射部分12,该第一光线可以是为下述导光条22反射的下述第一发光部21发出的光线,其中,反射部分12、导光条22以及第一发光部21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56.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透光部分23可以是当罩部与连接部分11相对扣合时,在罩部与连接部分11之间形成的透光缝隙。然而,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保证沿连接部分11与罩部之间能够将下述导光条22反射的第一光线射出,上述第一透光部分23还可以是沿罩部的外缘设置一周的透光材料。
57.在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壳部1还可以包括反射部分12,该反射部分12围绕上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当上述第一光线照射至该反射部分12时,第一光线可以被该反射部分12漫反射,一方面,使得汽车内饰灯发出氛围灯的灯光效果;另一方面,反射部分12环绕设置于连接部分11,当氛围灯被点亮时,第一光线围绕该汽车内饰灯形成一圈光环,形成了汽车内饰灯悬浮于汽车内饰顶棚的视觉效果,为车内营造出一种科技感氛围,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58.优选地,如图1所示,反射部分12的内缘与上述连接部分11连接,该反射部分12的外缘相对反射部分12的内缘向上述罩部所在的一侧倾斜,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内饰灯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使得照射至反射部分12的第一光线能够沿反射部分12倾斜射出。
59.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该壳部1还包括漫反射花纹13,漫反射花纹13满布于反射部分12的面向罩部的一侧的侧面,该漫反射花纹13自所述反射部分12的内缘向反射部分12的外缘呈放射形分布,如此,使得汽车内饰灯发出氛围灯的灯光效果呈放射状。
60.优选地,参见图5示出了漫反射花纹13的一种示例,漫反射花纹13可以包括漫反射凸起131,还漫反射凸起131为条形,该漫反射凸起131呈放射状分布于反射部分12的面向罩部的一侧的侧面,如此,使得第一光线经由该漫反射花纹13的反射后能够呈现放射状条形
光斑,以提供氛围灯的灯光效果的渲染性和美观性。优选地,如图5所示,该漫反射凸起13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等腰梯形,经过等腰梯形的顶面和腰面的反射的第一光线发生叠加后,可以使得氛围灯的灯光效果更加柔和,有效避免了氛围灯发出的灯光过于耀眼,导致对驾驶者的正常驾驶产生干扰。
61.然而,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呈现氛围灯的放射性的光斑效果,漫反射凸起131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半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62.对应的,如图1所示,氛围灯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发光部21和导光条22,氛围灯组件经由该第一发光部21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以为该第一发光部21供电,并实现对第一发光部21的控制。导光条22环绕上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该导光条22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发光部21连接,一方面,使得第一发光部21和导光条22两者能够形成环绕上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另一方面,第一发光部21可以分别自导光条22的两端同时投射第一光线,避免了导光条22在反射第一光线的过程发生光线衰减,导致导光条22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63.优选地,上述第一发光部21可以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分11的一端。第一发光部21可以是led灯珠组,该led灯珠组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的led灯珠,上述控制部3能够控制多个不同颜的led灯珠发光和熄灭,以使得汽车内饰灯能够发出不同颜的氛围灯的灯光效果,通过氛围灯颜的切换,进一步增加汽车内饰灯在汽车内室能够营造的科技感氛围。
64.可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壳部1还可以包括固定夹111,该固定夹111可以固定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分11,该固定夹111可以设置于连接部分11的与上述第一发光部21相对的另一端,上述导光条22的部分与该固定夹111卡接,以限定导光条22的位置。
65.在实施例中,上述控制部3可以设置于所述氛围灯组件和上述罩部之间,以便于氛围灯组件和下述触控面板412与控制部3连接。优选地,该控制部3可以是pcb板,通过pcb板控制上述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的开闭以及通过pcb板传递下述触控面板412向下述车载控制系统发送指令的原理和pcb板的结构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66.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汽车内饰灯还可以包括隔档部7,该隔档部7可以形成为后盖板,该隔档部7设置于上述控制部3和氛围灯组件之间,一方面,能够在氛围灯组件和下述阅读灯组件之间进行隔档,避免了氛围灯组件发出的第一光线和阅读灯组件发出的第二光线两者之间发生干扰,进而避免了氛围灯的灯光效果杂乱和第一光线透过下述第二透光部分411射出汽车内饰灯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第一光线投射至隔档部7后能够被隔档部7反射,被隔档部7反射的反射光线能够再次被反射部分12反射,反射光线与直接被反射部分12反射的第一光线汇合,有效地丰富了氛围灯灯光效果的层次感,使得汽车内饰灯的悬浮效果更加突显。
67.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隔档部7与上述连接部分11两者连接,隔档部7还可以包括凸沿,该凸沿自隔档部7向背离上述壳部1的一侧凸出,且沿隔档部7的外沿设置一周,使得在隔档部7与连接部分11两者处于连接状态下,隔档部7与连接部分11两者之间形成环绕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安置槽,上述导光条22可以设置于该安置槽内,以进一步对导光条22进行限位。上述透光缝隙可以形成于该安置槽的槽口,换而言之,上述罩部扣合于该隔档部7的背离壳部1的一侧。
68.在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阅读灯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发光部,该第二发光部可以设
置于上述控制部3的背离壳部1的一侧,为上述阅读灯组件提供光源。
69.可选地,上述第二发光部可以是led灯珠。
70.对应地,如图1所示,上述罩部可以包括第二透光部分411,所述第二透光部分411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上与该第二发光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发光部发射的第二光线能够透过该第二透光部分411,以实现阅读灯的照明功能。
71.优选地,沿图2示出的正视视角观察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灯,该汽车内饰灯为轴对称,对称轴可以为图2示出的a-a线。
72.优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发光部分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发光部分关于上述a-a线对称,如此,有效满足了汽车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阅读灯照明需求。
73.对应地,如图2和图6所示,上述第二透光部分4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第二透光部被分别定义为第一阅读灯罩411a和第二阅读灯罩411b,第一阅读灯罩411a和第二阅读灯罩411b两者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二发光部分对应。
74.优选地,上述罩部可以包括第一面罩41和第二面罩42,如图1所示,第一面罩41包括沿第一方向f1贯穿的安置孔,第二面罩42盖设于安置孔,如此,一方面,将罩部进行分区,提高汽车内饰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便于突显下述急停开关421的位置,在驾驶者遇到紧急情况是能够马上到急停开关421所在的位置。
75.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自所述第二面罩42的外缘到所述第二面罩42的中部,第二面罩42向壳部1所在一侧凹陷;罩部还可以包括急停开关421,该急停开关421设置于第二面罩42的凹陷处,急停开关421与控制部3电连接,如此,进一步突显了急停开关421的位置,使得驾驶者可以通过触感便能准确到急停开关421的位置,保证了驾驶者在驾驶车辆时不必转移视线便可以到急停开关421的位置,提高驾驶安全性。
76.可选地,未示出,该急停开关可以经由控制部与下述汽车的电源总开关连接,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者可以通过按下该紧急开关实现车辆的紧急断电,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77.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面罩41还可以包括触控面板412,该触控面板412环绕上述安置孔设置一周,进一步将汽车内饰的触控按键集成于该汽车内饰灯内,以进一步简化汽车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
78.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该汽车内饰灯还可以包括触控膜片51,该触控膜片51贴合触控面板412的面对壳部1的一侧设置,触控膜片51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如此,经由上述控制部3与车载控制系统连接,实现下述触控按键控制车辆执行对应动作。车载控制系统如何控制车辆执行对应动作,其控制原理、控制结构以及触控膜片51的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79.优选地,未示出,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三发光部,该第三发光部在第一方向f1上与上述触控面板相对,以使得触控面板上的与触控按键对应的按键或者提示灯能够被点亮,以便于驾驶者识别触控按键的位置或者获取提示灯提示的信息。可选地,第三发光部也可以是led灯珠。
80.优选地,如图6所示,触控面板412可以包括多个触控按键和多个触控提示灯,以使得汽车内饰灯能够执行不同的控制指令。
81.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可以包括紧急救援呼叫按钮414和按钮
419。对应地,汽车内饰灯还可以包括麦克风52,该麦克风52经由触控膜片51与控制部3连接,以在按动紧急救援呼叫按钮414和/或按钮419时,实现的功能。
82.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还可以包括天窗开启按钮415a和天窗关闭按钮415b,以实现按动天窗开启按钮415a开启天窗,按动天窗关闭按钮415b关闭天窗的功能。优选地,触控提示灯可以包括天窗提示灯415c,该天窗提示灯415c可以设置于天窗开启按钮415a和天窗关闭按钮415b之间,以便于驾驶者识别天窗开启按钮415a和天窗关闭按钮415b。
83.类似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还可以包括天幕开启按钮416a和天幕关闭按钮416b,以实现按动天幕开启按钮416a开启天幕,按动天幕关闭按钮416b关闭天幕的功能。触控提示灯可以包括天幕提示灯416c。其中,天幕开启按钮416a、天幕关闭按钮416b和天幕提示灯416c三者的设置方式和设置功能与上述天窗开启按钮415a、天窗关闭按钮415b和天窗提示灯415c三者类似,不再赘述。
84.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还可以包括第一阅读灯开关417a,以控制第一阅读灯罩411a对应的第二发光部分的亮灭。
85.类似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还可以包括第二阅读灯开关417b,以控制第二阅读灯罩411b对应的第二发光部分的亮灭。
86.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触控按键还可以包括阅读灯总开关417c,可以控制两个第二发光部分同时点亮和同时熄灭。
87.优选地,如图6所示,触控提示灯可以包括车门开启提醒灯418,一旦车门存在未闭合情况,该车门开启提醒灯418便会被点亮,提示驾驶员检查车门,保证行车安全。
88.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为触控面板412的触控按键和触控指示灯的排列方式和标识样式的一种示例,只要能够实现上述触控按键和触控指示灯的功能,触控按键和触控指示灯的排列方式和标识样式不限于图中示出的。
89.在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上述第一面罩41还可以包括边罩410,该边罩410沿触控面板412的外缘设置一周,用于衔接触控面板412和壳部1。上述第一阅读灯罩411a和第二阅读灯罩411b均设置于该边罩410上。
90.优选地,如图1所示,自边罩410的外缘向边罩410的内缘,该边罩410逐渐向背离壳部1的一侧凸出,一方面,使得容纳空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上述氛围灯组件、阅读灯组件以及控制部3;另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阅读灯发生的第二光线的辐射范围。
91.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面罩41还包括装饰条413,所述装饰条413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412的外缘,一方面,能够突出触控面板412的范围,便于驾驶者通过触感识别触控面板412的位置,避免行车过程中因转移视线识别触控面板412发生危险;另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汽车内饰灯的美观性。
92.此外,如图1所示,上述汽车内饰灯还可以包括支撑部6,该支撑部6设置于控制部3和罩部之间,用于支撑罩部,以增加罩部的抗变形强度。该支撑部6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的注塑板件,该注塑板件的面向罩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凸起,支撑凸起在第一方向f1上自上述注塑板件延伸至罩部,以防止罩部发生变形。
93.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因而,具有该汽车内饰灯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94.优选地,未示出,该汽车还可以包括车载控制系统,该车载控制系统可以是行车电脑(又称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车载通信装置(vehicle control unit,简称vcu)等。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灯包括灯罩组件、阅读灯组件、氛围灯组件以及控制部(3),所述灯罩组件包括容纳空间,所述氛围灯组件、所述阅读灯组件以及所述控制部(3)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氛围灯组件和所述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组件包括壳部(1)和罩部,所述壳部(1)包括连接部分(11)和反射部分(12),所述反射部分(12)围绕所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所述罩部与所述连接部分(11)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扣合,使得所述罩部与所述连接部分(11)两者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氛围灯组件包括第一发光部(21)和导光条(22),所述氛围灯组件经由所述第一发光部(21)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所述导光条(22)环绕所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所述导光条(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部(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分(12)的内缘与所述连接部分(11)连接,所述反射部分(12)的外缘相对所述反射部分(12)的内缘向所述罩部所在的一侧倾斜;所述罩部还包括第一透光部分(23),当所述罩部罩设于所述连接部分(11)时,所述第一透光部分(23)设置于所述罩部和所述连接部分(11)之间,所述第一透光部分(23)沿所述连接部分(11)的外缘设置一周,以使得第一光线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透光部分(23)射向所述反射部分(12),所述第一光线为所述导光条(22)反射的所述第一发光部(21)发出的光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部(1)还包括漫反射花纹(13),所述漫反射花纹(13)满布于所述反射部分(12)的面向所述罩部的一侧的侧面;所述漫反射花纹(13)自所述反射部分(12)的内缘向所述反射部分(12)的外缘呈放射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3)设置于所述氛围灯组件和所述罩部之间;所述罩部包括第二透光部分(411),所述阅读灯组件包括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二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控制部(3),所述第二透光部分(4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发光部发射的第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分(4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包括第一面罩(41)和第二面罩(42),所述第一面罩(4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安置孔,所述第二面罩(42)盖设于所述安置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透光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罩(4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罩(41)还包括触控面板(412),所述触控面板(412)环绕所述安置孔设置一周;所述汽车内饰灯还包括触控膜片(51),所述触控膜片(51)贴合所述触控面板(412)的面对所述壳部(1)的一侧设置,所述触控膜片(51)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自所述第二面罩(42)的外缘到所述第二面罩(42)的中部,所述第二面罩(42)向壳部(1)所在一侧凹陷;所述罩部还包括急停开关(421),所述急停开关(421)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罩(42)的凹陷处,所述急停开关(421)与所述控制部(3)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罩(41)还包括装饰条(413),所述装饰条(413)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412)的外缘;所述控制部(3)还包括第三发光部,所述第三发光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触控面板(412)相对;触控面板(412)包括紧急救援呼叫按钮(414)、按钮(419)、车门开启提醒灯(418)、天窗开启按钮(415a)、天窗关闭按钮(415b)、天幕开启按钮(416a)、天幕关闭按钮(416b)、第一阅读灯开关(417a)、第二阅读灯开关(417b)以及阅读灯总开关(417c)。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6),设置于所述控制部(3)和所述罩部之间;隔档部(7),设置于所述控制部(3)和所述氛围灯组件之间。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灯及汽车,包括灯罩组件、阅读灯组件、氛围灯组件以及控制部,灯罩组件包括容纳空间,氛围灯组件、阅读灯组件以及控制部均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控制部电连接。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内饰灯及汽车,将氛围灯组件与汽车内饰原有的阅读灯组件均集成于同一灯罩组件内,且将氛围灯组件与阅读灯组件两者分别与同一控制部电连接,使得氛围灯组件和阅读灯组件两者可以经由该控制部使用共用同一套电路和控制导线,有效地避免了设置氛围灯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和控制导线的问题,降低了氛围灯的布置成本,简化了氛围灯安装和维修的工序,进而简化了汽车驾驶室内的线路布置。室内的线路布置。室内的线路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

孙迎坤 王健 林泽明 曹鑫焱 胡志凯 朱双 冯宇豪 王振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3:3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7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组件   反射   氛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