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2.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生态挡土墙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能够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水利工程挡土墙不仅用于加固土坡,而且可以防止挡土墙体坍塌、倒毁以及石块或土块滑落,稳定土墙从而确保土墙附近经过的人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并且生态挡土墙还兼具美观功能,可在生态挡土墙上种植绿植,不仅美观而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现在对于生态挡土墙上的绿植而言,由于其不与地面接触,故不能享受地层储水释水的优势,尤其在少雨时节,绿化挡土墙上的绿植不能获得足够的水分补充, 容易出现干旱枯死现象,若是人为定期浇水也很麻烦。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包括墙体、挡土墙、绿植槽、排流口、集水槽、集水管、储水槽和引流口;紧贴所述墙体的外部竖直设有所述挡土墙;所述挡土墙上设有多排所述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设有与所述墙体相连通的若干所述排流口;相邻所述储水槽之间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绿植槽,且所述绿植槽与储水槽之间设有所述引流口;所述挡土墙的顶部设有所述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的两端通过所述集水管连通至每排所述储水槽的两端。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流口内设有过滤网。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排所述储水槽的外侧顶部均设有溢流口。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流口。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绿植槽与所述墙体相贯通。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口部设有格栅网。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由混凝土浇筑或砌砖拼砌而成。
11.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挡土墙体上增设储水槽,可在少雨、无雨时为绿植提供水源,保障绿植的正常生长和防止水土流失,且无需人为定期浇水,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3.图1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1.墙体、2.挡土墙、3.绿植槽、4.排流口、5.集水槽、7. 储水槽、8.引流口、9.过滤网、10.溢流口、11.格栅网。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墙体1、挡土墙2、绿植槽3、排流口4、集水槽5、集水管6、储水槽7和引流口8;紧贴所述墙体1的外部竖直设有所述挡土墙2;所述挡土墙2上设有多排所述储水槽7,所述储水槽7内设有与所述墙体相连通的若干所述排流口4;相邻所述储水槽7之间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绿植槽3,且所述绿植槽3与储水槽7之间设有所述引流口8;所述挡土墙2的顶部设有所述集水槽5,且所述集水槽5的两端通过所述集水管6连通至每排所述储水槽7的两端。
21.在下雨时,雨水会经集水槽5和集水管6流入至各个储水槽7中,同时挡土墙体1背面所防护的土壤中的多余水也会经排流口4和过滤网9流入储水槽7内,人工在绿植槽3中种植植物,并将植物的部分根系通过引流口8伸入储水槽7中,这样在储水槽7中收集的雨水就可以在无雨时会绿植提供水源供绿植正常生长,绿植的部分根系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向所防护土壤即墙体1中蔓延生长,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土的作用,并且在雨天绿植槽3中的多余水量也会通过引流口8流入至储水槽7内以供绿植后续吸收。
22.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流口4内设有过滤网9;防止含有大量泥土的水流入储水槽7中长时间泥土积聚后影响储水槽7内部的储水空间。
23.本实施例中,每排所述储水槽7的外侧上方均设有溢流口10;所述溢流口10位于所述排流口4的下方。当储水槽7内部的储水量达到溢流口10高度时,会从溢流口10排出至储水槽7外,以防止水从排流口4进入防护的土壤中使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造成水土流失。
24.本实施例中,绿植槽3与所述墙体1相贯通。种植在绿植槽3中的植物其根系会在生长的过程中蔓延生长至挡土墙2背面所防护的土壤中,可减少土壤水土流失。
25.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5的口部设有格栅网11,防止树叶、塑料等杂物落入集水槽5中堵塞集水管6影响储水槽7收集雨水。
26.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挡土墙(2)、绿植槽(3)、排流口(4)、集水槽(5)、集水管(6)、储水槽(7)和引流口(8);紧贴所述墙体(1)的外部竖直设有所述挡土墙(2);所述挡土墙(2)上设有多排所述储水槽(7),所述储水槽(7)内设有与所述墙体相连通的若干所述排流口(4);相邻所述储水槽(7)之间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绿植槽(3),且所述绿植槽(3)与储水槽(7)之间设有所述引流口(8);所述挡土墙(2)的顶部设有所述集水槽(5),且所述集水槽(5)的两端通过所述集水管(6)连通至每排所述储水槽(7)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口(4)内设有过滤网(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储水槽(7)的外侧顶部均设有溢流口(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0)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流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槽(3)与所述墙体(1)相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5)的口部设有格栅网(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2)由混凝土浇筑或砌砖拼砌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体、挡土墙、绿植槽、排流口、集水槽、集水管、储水槽和引流口;紧贴所述挡土墙体的外部竖直设有所述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内设有多排所述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背面上端设有所述排流口;相邻所述储水槽之间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绿植槽,且所述绿植槽与储水槽之间设有所述引流口;所述挡土墙体的顶部设有所述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的两端通过所述集水管连通至每排所述储水槽的两端。本申请在挡土墙体上增设储水槽,可在少雨、无雨时为绿植提供水源,保障绿植的正常生长和防止水土流失,且无需人为定期浇水,节省人力。节省人力。节省人力。


技术研发人员:

谢前辉 刘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兴禹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8:2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挡土墙   水利工程   绿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