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压力煲的锅盖上设有限压阀以配合煲体内的加热单元实现对压力煲烹饪腔内的压力控制,限压阀包括重锤和排气管,重锤借助于设置在锅盖上的推杆的驱动而移动以打开或封闭排气管实现排气或密封。
3.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在压力煲的排气泄压阶段产生噪音而影响用户体验,会在锅盖上增设降噪用排气盖,排气盖上设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排气盖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噪,但是气流在排出的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排气盖的阻绕而产生倒灌回流现象。现有的压力煲为解决该现象,在排气管外套置密封圈,以避免气体回流,该密封圈的边缘固定在锅盖上,重锤位于密封圈的上方,这样的设计,在需要重锤上移打开排气管时,推杆需要通过顶起密封圈才能间接驱动重锤上移,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推杆反复推顶密封圈,会导致密封圈破裂而造成密封失效,而且密封圈固定于锅盖而不可拆,长此以往密封圈的污渍积累严重,不易清洗。
4.此外,因只要使用压力煲,泄压过程中就存在热气流自排气盖处喷出,排气盖处会涉及水垢甚至因溢锅而导致的食物残渣等的积累,需要对排水盖进行清理,因此现有的排气盖多为可拆式设计,现有排气盖在装配时候,是借助于设置于排气盖上的插销柱,锅盖上设有与插销柱适配的硅胶孔,装配时需要施以足够的注意力才能够将插销柱和硅胶孔对齐,装配效率低,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设置于所述锅盖的限压阀组件,所述限压阀组件包括排气管和重锤,所述锅盖设有收容所述重锤的腔体和盖设于所述腔体的排气盖,所述排气盖设有排气孔,所述重锤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以使所述重锤沿所述腔体移动以在密封所述排气管的密封位置和解除密封的排气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孔连通,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供所述重锤上下移动的通孔,所述密封件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气孔所在的位置,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重锤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和气压平衡腔,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主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8.本技术中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9.所述锅盖包括承压盖,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承压盖,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及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密封唇边,所述烹饪器具在上压状态下,所述重锤随所述承压盖向上浮动以与所述密封唇边密封配合。
10.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及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密封唇边,所述烹饪器具在未上压状态下,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重锤之间具有间隙。
11.所述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所述密封本体的中轴线错位布置,且所述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密封本体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12.所述密封唇边具有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固定端、及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密封唇边的内径自所述固定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
13.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排气盖,所述排气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锅盖,所述排气盖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的容置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的一部分。
14.所述排气盖包括盖体和压板,所述密封件夹持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压板之间,且所述压板与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
15.所述锅盖设有与所述排气盖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和/或所述排气盖的外侧壁设有阻尼筋。
16.所述锅盖包括上盖,所述排气盖和所述密封件均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排气盖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的容置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的一部分。
17.所述锅盖还设有把手和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锅盖枢转连接,所述把手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杆的按压部,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按压部下方以由所述按压部驱动旋转,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腔体并驱动所述重锤上移以实现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排气位置的切换。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技术中的密封件套置在重锤的外侧,在所述排气位置,密封件与重锤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和气压平衡腔,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主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气压平衡腔内的压力略大于外界大气压,借助于气流自高压向低压流动的特性,使得自所述排气管内排出的热气流能够直接排入主排气腔并通过排气孔排出,加之在排气位置,密封件与重锤密封配合,从而可以避免因排气盖的阻绕而具有回流趋势的气流向所述气压平衡腔内倒灌,进而阻止气流回流至锅盖的内部,对锅盖内的零部件形成有效的防护,延长了锅盖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密封件套置于排气管的外侧以实现对气流倒灌的阻止的技术方案而言,本技术中的密封件位于重锤的外侧,在需要通过推杆驱动重锤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切换时,推杆无需通过推动密封圈而间接推动重锤移动,而是直接驱动重锤移动即可,从而避免了密封圈被反复推顶而造成密封失效的现象发生,且提升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20.此外,由于排气盖上的排气孔通常不仅仅设置在排气盖的顶部,排气盖的侧部也设有排气孔,将密封件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气孔所在的位置设置;防止出现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封堵了排气盖上设于侧部的排气孔,进而影响通过主排气腔排出气体的效率的问题,保证通过主排气腔快速的排气。
2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及能够与重锤进行密封配合的密封唇边,且当烹饪器具处于上压状态时,重锤能够随承压盖上移以与密封唇边密封配合,对于一些具备沥脂功能的烹饪器具而言,在上压状态下密封唇边与重锤的密封配合,能够保证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沥脂效果。
22.由于锅盖中心为类似平面的结构,靠外侧有折弯,当锅内压力到达一定数值时,锅盖中间会往上变形,越靠近边缘变形越小,上压过程中重锤在锅内压力作用下会朝向偏向锅盖边缘一侧的方向上移,因此在上压状态下,若密封圈各部分同轴布置,会因重锤上移过程发生偏斜,而导致密封圈与重锤密封不严有漏气的现象。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密封本体的中轴线错位布置,且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密封本体的中轴线与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密封唇边相较于密封本体偏心设计,且密封唇边的中轴线的位置相较于锅盖的中轴线更靠近锅盖的边缘,通过限定偏心方式,使得上压过程中,重锤能够始终与密封唇边的各部分保持密封状态,保证了锅盖的密封性能。
2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烹饪器具处于未上压状态时,密封唇边与所述重锤之间具有间隙,重锤与其目标排气位置之间具有一定的运动距离,从而保证了当烹饪器具在泄压之前的中间烹饪阶段需要开盖进行去腥功能或沥脂功能时,重锤也能够上移以到达排气位置(即与密封唇边密封的位置),以保证相应功能的实现。此外,在未上压状态下,密封唇边与重锤之间的间隙和距离的配置,使得当密封件具备可拆卸安装的可能性时,在进行密封件的装配的过程中,重锤不会对密封件造成干涉和产生安装阻力,从而方便了密封件的装配,也避免了因装配干涉导致密封件变形甚至失效的风险。
24.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唇边具有与密封本体固连的固定端、及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密封唇边的内径自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减小,即密封唇边为缩口结构,从而使得在上压过程中以及重锤在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密封唇边既能够与重锤实现密封配合,又能使重锤在沿密封件的通孔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保证重锤移动的顺畅性。
2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件固定于与锅盖可拆卸连接的排气盖,从而使密封件能够随排气盖同步自锅盖拆卸,方便用户对密封件进行清洗,避免密封件藏污纳垢,愉悦用户体验。且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盖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的容置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的一部分,通过在排气盖内设容置密封件的容置腔,一方面,为密封件的形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在重锤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移动时的运动行程一定的情况下,所述腔体的构成由上盖的一部分和排气盖的一部分共同配合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上盖处的腔体的体积,在上盖处的腔体由上盖的部分区域内凹形成的实施例中,上盖处的腔体体积的减小,可以减少上盖部分区域的内凹程度,从而避免上盖的内凹区域与锅盖内的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锅盖组件的整体厚度,实现轻薄化。
26.更进一步地,密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排气盖,从而既方便了密封件的装配,又便于对密封件进行更换,以保证其密封效果。
27.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锅盖设有与排气盖适配的安装槽,安装槽的
内侧壁和/或排气盖的外侧壁设有阻尼筋,阻尼筋的设置既能提高安装槽与排气盖之间的紧配合,防止排气盖脱出,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排气盖安装过程中的手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未上压状态时锅盖的剖视图。
30.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3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处于上压状态时锅盖的剖视图。
32.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3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中的重锤处于排气位置时锅盖的剖视图。
34.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
35.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排气盖与密封件组装后的剖视图。
36.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37.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排气上盖的立体图。
38.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排气下盖的立体图一。
39.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排气下盖的立体图二。
40.图1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锅盖的仰视图。
41.其中,
42.1.锅盖、11.腔体、111.主排气腔、112.气压平衡腔、12上盖、13承压盖;
43.2.重锤;
44.3.排气管;
45.4.密封件、41.密封本体、42.密封唇边、43.褶皱部、44.限位孔;
46.5.排气盖、51.排气上盖、511.卡凸、512.导向斜面、52.排气下盖、521.卡接位、522.限位柱、53.压板、54.密封圈、55.排气孔、56容置腔;
47.6.旋转座;
48.7.把手、71.按压部;
49.8.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52.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
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5.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和设置于所述锅盖1的限压阀组件,所述限压阀组件包括排气管3和重锤2,所述锅盖1设有收容所述重锤2的腔体11和盖设于所述腔体11的排气盖5,所述排气盖5设有排气孔55,所述重锤2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以使所述重锤2沿所述腔体11移动以在密封所述排气管3的密封位置和解除密封的排气位置之间切换,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排气管3与所述排气孔55连通,还包括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具有供所述重锤2上下移动的通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4与所述重锤2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111和气压平衡腔112,所述排气管3通过所述主排气腔111与所述排气孔55连通。
56.为了实现快速的排气,排气盖5上的排气孔55通常不仅仅设置在排气盖5的顶部,排气盖5的侧部也设有排气孔55,将密封件4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气孔所在的位置设置;防止出现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4封堵了排气盖5上设于侧部的排气孔55,进而影响通过主排气腔排出气体的效率的问题,保证通过主排气腔快速的排气。
57.本技术中的密封件4套置在重锤2的外侧,在所述排气位置,密封件4与重锤2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111和气压平衡腔112,所述排气管3通过所述主排气腔111与所述排气孔55连通,在排气位置的初始阶段自所述排气管3排出的气流绝大部分通过重锤2上的通口排入主排气腔111,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气流通过重锤2与排气管3之间的间隙溢流至气压平衡腔112,从而使得气压平衡腔112内的压力略大于外界大气压,借助于气流自高压向低压流动的特性,使得后续自所述排气管3内排出的热气流能够直接排入主排气腔111并通过排气孔排出,加之在排气位置,密封件4与重锤2密封配合,从而可以避免因排气盖5的阻绕而具有回流趋势的气流向所述气压平衡腔112内倒灌,进而阻止气流回流至锅盖1的内部,对锅盖1内的零部件形成有效的防护,延长了锅盖1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于锅盖1内部设有电子元器件的烹饪器具而言,本技术防止热气流倒灌的方式能够避免锅盖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处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而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密封件4套置于排气管3的外侧以实现对气流倒灌的阻止
的技术方案而言,本技术中的密封件4位于重锤2的外侧,在需要通过推杆8驱动重锤2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切换时,推杆8无需通过推动密封件4而间接推动重锤2移动,而是直接驱动重锤2移动即可,从而避免了密封件4被反复推顶而造成密封失效的现象发生,且提升了密封件4的使用寿命。
5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4包括密封本体41及与所述密封本体41固连的密封唇边42。
59.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重锤2与所述密封唇边42密封配合。
60.在所述密封位置,所述烹饪器具具有未上压状态和上压状态。
6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未上压状态下,所述密封唇边42与所述重锤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重锤2与其目标排气位置之间具有一定的运动距离,更为优选地,所述运动距离小于或者等于3mm,从而保证了当烹饪器具在泄压之前的中间烹饪阶段需要开盖进行去腥功能或沥脂功能时,重锤2也能够上移以到达排气位置(即与密封唇边42密封的位置),以保证相应功能的实现。此外,在未上压状态下,密封唇边42与重锤2之间的间隙和距离的配置,使得当密封件4具备可拆卸安装的可能性时,在进行密封件4的装配的过程中,重锤2不会对密封件造成干涉和产生安装阻力,从而方便了密封件4的装配,也避免了因装配干涉导致密封件4变形甚至失效的风险。
6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锅盖1包括承压盖13,所述排气管3设置于所述承压盖13,在所述上压状态下,所述重锤2随所述承压盖13向上浮动以与所述密封唇边42密封配合。对于一些具备沥脂功能的烹饪器具而言,在上压状态下密封唇边42与重锤2的密封配合,能够保证锅盖1与锅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沥脂效果。
63.由于锅盖1中心为类似平面的结构,靠外侧有折弯,当锅内压力到达一定数值时,锅盖1中间会往上变形,越靠近边缘变形越小,上压过程中重锤2在锅内压力作用下会朝向偏向锅盖1边缘一侧的方向上移,因此在上压状态下,若密封件4各部分同轴布置,会因重锤2上移过程发生偏斜,而导致密封件4与重锤2密封不严有漏气的现象。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密封唇边42的中轴线与密封本体41的中轴线错位布置,且密封唇边42的中轴线与锅盖1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密封本体41的中轴线与锅盖1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密封唇边42相较于密封本体41偏心设计,且密封唇边42的中轴线的位置相较于锅盖1的中轴线更靠近锅盖1的边缘,通过限定偏心方式,使得上压过程中,重锤2能够始终与密封唇边42的各部分保持密封状态,保证了锅盖1的密封性能。
64.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个优选示例,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密封唇边42具有与所述密封本体41固连的固定端、及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密封唇边42的内径自所述固定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即密封唇边42为缩口结构,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密封唇边42的缩口结构,使得在上压过程中以及重锤2在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密封唇边42既能够与重锤2实现密封配合,又能使重锤2在沿密封件4的通孔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保证重锤2移动的顺畅性。
65.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密封本体41包括定位部及连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密封唇边42的褶皱部43,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褶皱部43同轴布置。通过设置褶皱部43,能够增加密封件4整体的弹性变形量,使得重锤2上移的过程中在上压状态和重锤2的所述排气位置均能够与密封唇边42保持密封状态。
66.本技术对于所述密封件4的固定位置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67.实施方式一:所述锅盖1包括上盖12,所述排气盖5和所述密封件4均固定于所述上盖12,所述排气盖5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4的容置腔56,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56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111,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112的一部分。
68.通过在排气盖5内设容置密封件4的容置腔56,一方面,为密封件4的形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在重锤2由密封位置向排气位置移动时的运动行程一定的情况下,所述腔体的构成由上盖12的一部分和排气盖5的一部分共同配合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上盖12处的腔体的体积,在上盖12处的腔体由上盖12的部分区域内凹形成的实施例中,上盖12处的腔体体积的减小,可以减少上盖12部分区域的内凹程度,从而避免上盖12的内凹区域与锅盖内的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锅盖组件的整体厚度,实现轻薄化。
69.实施方式二:如图7所示,所述密封件4固定于所述排气盖5,所述排气盖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锅盖1,从而使密封件4能够随排气盖5同步自锅盖1拆卸,方便用户对密封件4进行清洗,避免密封件4藏污纳垢,愉悦用户体验。且作为优选,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一样,所述排气盖5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4的容置腔56,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56被所述密封件4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111,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112的一部分。
70.更进一步地,作为实施方式二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件4可拆卸地安装于排气盖5,从而既方便了密封件4的装配,又便于对密封件4进行更换,以保证其密封效果。本技术对于所述密封件4与所述排气盖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个具体的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排气盖5包括盖体和压板53,所述密封件4夹持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压板53之间,且所述压板53与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压板53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亦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螺钉连接、螺纹连接、卡接或磁吸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盖体。
71.为避免在装配压板53前,所述密封件4在所述盖体上的位置发生移位或者在压板53装配不紧的情况下清洗装配有所述密封件4的排气盖5时,密封件4从排气盖5上脱出,所述盖体和所述密封件4两者之一设有限位柱522,两者之另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522适配的限位孔44,从而实现密封件4在排气盖5上的粗定位,避免其发生移位或者脱出。
72.本技术对于所述锅盖1和所述排气盖5的安装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螺钉连接、卡接或磁吸等配合方式,亦可以采用其它的方便两者拆装的实现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锅盖1设有与所述排气盖5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和/或所述排气盖5的外侧壁设有阻尼筋。阻尼筋的设置既能提高安装槽与排气盖5之间的紧配合,防止排气盖5脱出,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排气盖5安装过程中的手感,提升用户体验。
73.为方便所述排气盖5的加工制作,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盖体包括排气上盖51和排气下盖52,所述排气上盖51和所述排气下盖52均设有所述排气孔55,所述排气上盖51和所述排气下盖52之间设有密封圈54,使得气流在经过排气盖5时通过所述排气孔55排出,而非自排气上盖51和排气下盖52的接合位置处排出。所述排气下盖52具有供所述密封件4伸
缩的容置空间。本技术对于所述排气上盖51和所述排气下盖5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排气上盖51和所述排气下盖52两者之一设有卡凸,两者之另一设有与所述卡凸适配的卡接位,所述排气上盖51通过所述卡凸和所述卡接位旋转卡合于所述卡接位521,如图9至图11所示,其给出了所述卡凸511设于所述排气上盖51,所述卡接位521设于所述排气下盖52的具体示例,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凸511设有方便旋转卡入所述卡接位521的导向斜面512。
74.本技术中的所述锅盖1还设有把手7和推杆8,所述推杆8与所述锅盖1枢转连接,所述把手7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杆8的按压部71,所述推杆8的一端位于所述按压部71下方以由所述按压部71驱动旋转,所述推杆8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腔体11并驱动所述重锤2上移以实现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排气位置的切换。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所述锅盖1设有旋转座6,所述把手7安装于所述旋转座6,所述旋转座6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推杆8的枢转安装位,所述推杆8通过转轴与所述枢转安装位转动连接。当所述烹饪器具需要泄压排气时,按压所述把手7上的按压部71,从而驱动所述推杆8的一端下移,另一端上移以驱动所述重锤2向所述排气位置切换,打开所述排气管3,实现排气。
75.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7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设置于所述锅盖的限压阀组件,所述限压阀组件包括排气管和重锤,所述锅盖设有收容所述重锤的腔体和盖设于所述腔体的排气盖,所述排气盖设有排气孔,所述重锤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以使所述重锤沿所述腔体移动以在密封所述排气管的密封位置和解除密封的排气位置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供所述重锤上下移动的通孔,所述密封件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气孔所在的位置;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重锤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和气压平衡腔,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主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承压盖,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承压盖,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及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密封唇边,所述烹饪器具在上压状态下,所述重锤随所述承压盖向上浮动以与所述密封唇边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及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密封唇边,所述烹饪器具在未上压状态下,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重锤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所述密封本体的中轴线错位布置,且所述密封唇边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密封本体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边具有与所述密封本体固连的固定端、及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密封唇边的内径自所述固定端向所述自由端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排气盖,所述排气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锅盖,所述排气盖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的容置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盖包括盖体和压板,所述密封件夹持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压板之间,且所述压板与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与所述排气盖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和/或所述排气盖的外侧壁设有阻尼筋。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上盖,所述排气盖和所述密封件均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排气盖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件的容置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密封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构成所述主排气腔,所述下腔室构成所述气压平衡腔的一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设有把手和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锅盖枢转连接,所述把手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杆的按压部,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按压部下方以由所述按压部驱动旋转,所述
推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腔体并驱动所述重锤上移以实现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排气位置的切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设置于锅盖的限压阀组件,限压阀组件包括排气管和重锤,锅盖设有收容重锤的腔体和盖设于腔体的排气盖,所述排气盖设有排气孔,所述重锤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以使所述重锤沿所述腔体移动以在密封所述排气管的密封位置和解除密封的排气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孔连通,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供所述重锤上下移动的通孔,在所述排气位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重锤密封配合,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主排气腔和气压平衡腔,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主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从而可以避免气体倒灌而对锅盖内部的元器件造成影响,延长了锅盖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锅盖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锅盖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朱泽春 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1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锅盖   密封件   重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