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竖向裂缝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管桩竖向裂缝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某项目桩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冬天开挖暴露后出现竖向裂缝,文章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排查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及之后遇见类似问题的预防建议。
关键词:管桩 裂缝 原因分析 冻胀应力
一、    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成桩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对项目现场无污染的优势,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随着应用面的扩大,工程实际案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从勘察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采取了可靠应对措施,并对有相同情况的工程事例提出了预防建议。
裂缝检测
二、    工程概述
位于华北地区的某多层住宅项目,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地上7层,地下局部两层,地下车库与主楼连通。主楼下采用PHC400静压预应力管桩,桩长16~19米之间。剖面示意见下图:
地质资料从上至下为:人工填土层(Qml)
素填土:灰褐,软塑,由粘性土组成,夹有机质,植物根茎,B1~B3号孔地段夹杂填土。厚度0.6~2.7m,顶板标高:2.07~2.94m。填垫时间大于十年。
全新统上组第一陆相沉积层(Q43al)
该层由1粉质粘土、2粉土层组成,顶板埋深1.3m左右,累计厚度约2.7m。
1粉质粘土:灰黄,可塑,土质不均,具锈染,上部粘粒含量较高。厚度一般为:0.7~2.8m,顶板标高:0.17~1.74m。
2粉土:灰黄,稍密,土质较均,具锈染,砂粘混杂,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厚度:0.6~1.9m。顶板标高:0.45~-1.53m。
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该层由1粉土、2粉质粘土、3粉土层组成,顶板埋深4.0m左右,累计厚度约10.0m。
1粉土:灰,稍密,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夹粉质粘土薄层。含贝壳及云母。厚度:0.6~3.1m。顶板标高:-0.93~-2.31m。
2粉质粘土:灰,流塑,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局部夹粉土薄层,含贝壳及云母。厚度:1.9~9.2m。顶板标高:-1.31~-4.86m。
3粉土:灰,中密,土质较均,局部夹粘土团块。厚度:0.6~3.0m。顶板标高:-8.21~-10.53m。该层分布不均,局部地段缺失。
全新统下组第二陆相沼泽及第二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1h+ al)
粉质粘土:浅灰,可塑,土质较均,具少量锈染,砂粘混杂。顶板埋深13.5m左右,厚度:2.8~6.4m,顶板标高:-9.85~-11.94m。该层在B3号孔地段分布粉土透镜体。
上更新统五组第三陆相沉积层(Q3eal)
该层由1粉砂、2粉质粘土及3粉土层组成。顶板埋深17.7m左右,累计厚度约13.6m。
1粉砂:褐黄,密实,分选性一般,顶部多夹粉土薄层。厚度:0.9~9.2m,顶板标高:-14.05~-17.35m。
地下水位距地表下-1.0m~-1.5m,冻深0.6m
工程于十月份打桩完毕,因地库面积大,分段开挖施工,从上剖面图可以看出阶梯状处高段桩会暴露于大气环境,此时已至一月份,施工巡视发现局部暴露桩出现竖向裂缝。裂缝位置离桩顶端约一米,延伸至埋土附近。数量不超过十根,裂缝宽度最大至6mm。
三、    成因分析
从土质来看不属于“上软下硬”的土质环境[1],且施工采用的是静压方式,并且开槽前小应变检测均正常,基本可以排除裂缝产生于压桩阶段。开挖阶段,若是机械碰撞,对桩产生的冲击水平力引起的裂缝通常是斜裂缝,亦可以排除因施工开挖挖机碰撞所致。
考虑施工环境,开挖时已至一月份当地天气最冷已至零下12°C,昼夜温差大,而且地下水深度较浅,管桩内土渣形成冰冻。体积膨胀后必然对管桩壁产生环向压力。按混凝土弹性变形满足胡克定律公式 估算,水结冰变形量有约10%体积变形,如此能产生数千倍于混凝
土抗拉强度的应力。考虑管桩内渣土纵向可自由伸缩,该变形量对环向有削弱,但只要变形量在环向产生总变形的1%则足以产生相当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小的拉应力,由此可以断定,裂缝形成原因为桩内水冻胀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后采取措施:从桩裂缝最底部分将桩截断,然后接桩至设计标高,并取截断试块进行混凝土受压试验,检测结果均能达到设计强度。同时截桩期间特要求朝埋土下多挖一米观察裂缝并未延伸至土以下,进一步佐证只要属于未冰冻区域,则不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四、    结论及建议
综上,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很多,需要综合各方面条件提前预判,类似该项目情况笔者想日后有几处可以做出以下措施提前预防:
1.    设计方案若能多兼顾,尽力避免出现地下结构形成高低跨。
2.    预计到冬天温度较低,施工周期安排应尽力避免冬天开槽造成高低跨处桩裸露大气环境。
3.    施工期间对特殊部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或许可避免该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某码头工程PHC管桩竖向裂缝检测方法与加固补强 《引进与技术咨询》2006年第8期
2、    王铁梦著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8月
3、    赵燕云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异常现象的探讨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1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8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裂缝   管桩   施工   混凝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