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绿生产技术

种植技术
 2021.2山区农业绿生产技术田宗轩,黄鹤,张玲娟
(重庆市巫溪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405899)
摘 要:农业绿生产过程就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绿生产技术就是使环境、投入品使用、管理有害生物三大关键点处于受控状态,协调影响质量安全的三要素的技术措施。考察山地农业特点和产业结构,提出山地农业绿生产技术要素:产地环境选择、耕地污染治理、培育健康土壤、绿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等五个基本要点。
关键词:山地农业;关键点;生产技术
巫溪县位于渝东北边陲,幅园4030km2,境内生态类型多样,境内溪河纵横,水质优良,无工业和人类
活动污染,高山及森林带形成明显的空间隔离。脱毒马铃薯、高山蔬菜、大宁河鸡、山羊、中药材是我县的特产业,粮油、生猪、水产、烟叶、蚕桑是主导产业,特与主导产业构成主要的产业结构。农业绿生产过程就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按照特定生产方式,使用绿生产资料和采用绿生产技术,使环境、投入品使用、管理有害生物三大关键点处于受控状态,协调影响质量安全的三要素。
1 产地环境选择
1.1 产地环境选择
产地环境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区域,避开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生产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它区域产生污染。
1.2 产地生态建设
调结构,合理布局种养、粮经饲;生物多样,动物立体共生,植树种草,建成一个明显的生态隔离带;物质的多层次利用;利用本单位(户)的有机肥源,培植有益微生物,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1.3 农业结构调整
绿食品生产的产地要求具有稳定的农业结构。要求农、林、畜、渔形成合理的比例,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创造有利于动植物健康生长、有益生物繁衍,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优化布局粮油、蔬菜、经济作物品种;发展间混套作,建立轮作制度。畜禽以引进优良品种,无疫病,改良本地山羊、土鸡;加强动植物检疫,做好动物治病防疫工作,防疫面要达到100%。以“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创建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利设施,整修水池,建设农田引水渠道和田间道,沟渠、路、池配套。庭院或养殖场外围栽植经济林木或趋避害虫植物如银杏、香障、苦楝等,金银花、连翘、贯众等,建设生态庭院或养殖场。
2 受污染耕地治理
南方酸性土壤重金属处于可吸收状态,尤其是镉处于较高值,所以治理土壤重金属显得重要。根据土壤酸碱性、利用况状、耕作制度等。采取物理、化学、农艺、生物以及综合的措施。
2.1 物理措施
除采取换土、客土、磊土、深耕、翻土等措施外,施用腐熟稻草、牧草、紫云英、家畜粪肥等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性。
2.2 化学措施
浏阳霉素
采取增施适量生石灰、炉灰(含钾丰富)提高土壤Ph 值。土壤pH值5.5~6.5,以每年亩施100kg为宜,补施硅、锌等元素。石灰施用频率为1次/年,且土壤pH值达到7.0后,需停施1年。
2.3 农艺措施
(1)优化施肥。选择适宜的氮磷钾肥料品种,避免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的肥料。优化施肥技术可与低积累品种技术或其它技术联合使用。(2)水分调控。pH低于6.5的耕地,特别是镉污染稻田土壤,酸性土壤,可用淹水措施。如水稻齐穗期至成熟期长时淹灌(3~5cm水深),降低根际和田间温度,减少镉的吸收;(3)叶面调控。叶面喷施含硅、硒、锌等有益元素的叶面阻控剂,开发对面叶面硅肥或富硒叶面硅肥;(4)土壤调理。对pH≤5.5的土壤进行改良,用土壤调理剂包括石灰氮、钙质类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等以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结构。(5)原位钝化。土壤中基施钝化材料,如蒙脱土、黏土矿物粉、泥炭等,降低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2.4 生物措施
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矿山和富镉区,利用植物富集、吸收重金属是有效的方法;另外利用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耐性植物将重金属吸收、固定,是土壤重金属的治理的发展方向。微生物修复如细菌产生特殊物质还原重金属;细菌、放线菌等格兰氏阳性菌对重金属Pb、Cd有吸收力;好气和厌气条件下,异养微生物崔化Cr(6价)成还原态(3价),降低毒性。
2.5 “VIP”或“VIP+n”
酸性稻田种植低积累镉品种(V)、淹水灌溉(I)、施用石灰等调节土壤酸度(P)的基础上综合施用土壤调理剂、叶面调控剂、有机肥等降镉产品或技术(n)。
3 培育健康土壤
3.1 培育健康土壤
利用生物多样性、复合种植、合理轮作、播种和收获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控制土传病害。采取有效措施培育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生物落,对病原菌等有抑制作用。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直接抑制病菌或调节微生态环境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例如,抗根癌菌剂防治植物根癌病和木霉制剂防治土传真菌;EM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就是通过引
入微生物来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最终达到防病的作用。
种植技术
2021.2 
3.2 管理非作物植物,清除各种病虫隐患
(1)抗病品种,种子、种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要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种苗带菌量。(2)根据病害发生规律,调整播种和移栽时间,避开发病高峰。(3)生长季节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4)加强冬季田间管理,利用冬耕冻死土内越冬病菌和地下害虫,并把土表残体和浅土中的病菌翻入深处,使其难以复出,减少来年的病虫危害。
4 选用绿生产资料4.1 品种
绿生产要求种植品种生产力高、品质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熟期、抗性强、适应机械化栽培。种子要求纯度高、生命力强;健全、不带病虫(无检疫性病害);不选用转基因品种、不使用农药作包衣剂的种子。4.2 肥料
绿生产使用的肥料要求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毒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对土壤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肥料、微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等。农家肥包括堆肥、人畜粪料、绿肥、饼肥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采取精准精量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和改进施肥方式等化肥减量技术。4.3 农药
4.3.1 严格市场准入
绿生产要求农药与环境相容性好、活性高、安全。通过田间试验、农药检定、核准登记注册的农药品种,允许生产经营。研发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加强对农药生产环节的监管,禁止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在绿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4.3.2 生物源
生物源农药分为活体生物和来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活体生物如天敌昆虫、捕食螨、放饲哺育昆虫和微生物(病毒、细菌、线虫、真菌和拮抗微生物)活体。生理活性物质如信息素、摄食抑制剂、
保幼激素、抗生菌。细菌剂主要代表有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真菌剂有蜡蚧轮枝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病毒杀虫剂如核多角体病、颗粒体病毒等。线虫杀虫剂如昆虫病原线虫。生物活性剂如引诱剂、拒食剂、不育剂等。特异性植物源杀虫剂如糖苷、生物碱等。触杀性植物源杀虫剂如鱼藤、烟草、苦参等。胃毒性植物源杀虫剂如卫矛科的苦树皮、透骨草、绿藜芦。农用抗生素:防治真菌病害有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等。浏阳霉素和华光霉素。防治螨类。4.3.3 矿物源
这类农药主要是无机杀菌剂、杀螨剂和矿物油乳剂。硫制剂主要是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等。铜制剂主要是硫酸铜、波尔多液等。4.3.4 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杀菌剂:嘧菌酯、代森锰锌、银法利、普力克等;杀虫剂:8%毒死蜱、锌硫磷颗粒剂,吡虫 啉(高巧、艾美乐),2.5%联笨菊酯微乳剂,45%茚虫.灭幼脲悬浮剂(小哪吒)。5 绿防控技术5.1 生态调控
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清洁田园,深翻土地;嫁接防病;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等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农田周边种植天敌食用植物繁衍天敌,推广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另外选用抗病虫品种,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5.2 生物防治
推广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推广赤眼蜂、捕食螨、苏云金杆菌(BT)、绿僵菌、白僵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制剂;保护生物天敌,栽植趋避植物,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栽植薄荷、薰衣草、烟草、花椒、艾草等形成生物趋避。5.3 理化诱控
5.3.1 “四诱”技术
“光诱”,重点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具有天敌逃生孔,最大限度避免对天敌的杀伤。杀虫灯(灯诱)、装置黑光灯。
“诱”,重点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银灰膜驱避蚜虫。
“性诱”,重点推广智能自控高剂量信息素喷射装置,以及专一好、持效期长的诱芯,推广草地贪夜蛾、水稻螟虫性诱剂、梨小食心虫迷向剂等。
“食诱”,推广实蝇类蛋白诱剂、棉铃虫利它素饵剂、盲蝽植物源引诱剂、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花香诱剂、草地贪夜蛾食诱剂等。5.3.2 防虫网阻隔
防虫网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甘蓝夜蛾、黄曲条跳甲等20多种主要害虫为害,阻隔蚜虫、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等传毒昆虫,防虫兼控病毒。5.3.3 棚膜栽培
调节气温、地温和湿度,高温季节可降低棚内温度,早春可升高棚内温度,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4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4.1 科学用药
协调“药、械、人”三要素,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禁止销售、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 对症、适时、适量、轮换用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科学采用种子包衣、药剂处理、秧地施药等预防措施,减少农药施用次数。
5.4.2 农药减量控害
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减量控害技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4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物   土壤   农药   技术   生产   植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