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之四
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为规范全国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制订本规定;
一、编制目的
农业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业源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编制本技术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一规范农业源普查工作,保证普查工作质量;
二确定农业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技术路线、方法等;
三指导农业源普查表式的设计和普查软件的开发应用;
二、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包括棉花、麻类、桑类、油料、糖料、烟草、茶、花卉、药材、果树等和蔬菜作物包括根茎叶类、瓜果类、水生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污染普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普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以及浅海养殖、滩涂养殖等有饲料、鱼药、肥料投入的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针对鱼、虾、贝、蟹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普查;
二普查内容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主产区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流失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地块基本情况:包括地块面积、类型、坡度、种植方向、耕作方式、排水去向等;
肥料:主要针对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和流失情况开展普查;其中,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畜禽粪便等;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
农药:主要针对污染重、难降解、用量大、未禁用的农药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吡虫啉、克百威、2,4-D丁酯、涕灭威、丁草胺、乙草胺等,以下所指农药均相同施用和流失情况开展普查;普查内容包括施药目的、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
农膜:主要针对地膜残留污染开展普查;普查内容包括地膜使用量、回收状况等;
秸秆:主要针对粮食作物谷类和豆类和经济作物棉花和油菜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及其去向开展普查;普查内容包括秸秆产生量、丢弃量、田间焚烧量、还田量、饲料利用量、燃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原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
产生、排放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包括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存栏量、饲养周期等;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量、排放去向等;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养殖基本情况: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水体、养殖类型、养殖面积/体积、投放量、产量、水体排放量及去向、水体交换情况、换水频率、换水比例等;
投入品使用情况:包括饲料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使用量,肥料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渔药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
三普查污染物种类
种植业:包括以地表径流途径流失的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以及1~2种农药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上述农药中选择,以下同,或以地下淋溶途径流失的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1~2种农药;
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有机质、含水率、全磷、全氮、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过程中进入自然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铜、锌、渔药1~2种等;
三、普查技术路线
采用普查和产排污系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数量;
根据我国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区域布局,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分区,分区、分类监测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数量,获得不同分区主要类型农业源的产、排污系数;
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区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在农业源产、排污负荷中所占的比重,遵循分类抽样原则,明确全国各省、市、县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构、普查规模,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核算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数量;普查流程见图1;
四、普查方法
一种植业污染源
1、普查分区
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划、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区划、全国土壤普查等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影响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将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划分为六大区域;其中,4个区域以平原为主,2个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六大分区如下:
1东北半湿润平原区
包括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共304个县,耕地面积1417万ha,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为主;本区降雨量中等,肥料、农药用量较低,很难产生地表径流,重点考虑地膜残留污染,部分区域存在肥料、农药特别是阿特拉津用量大,对地下水安全威胁大,需重点考虑的淋溶污染;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
2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
包括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新疆内陆灌区等四大灌区,共152个县,耕地面积434万ha,土壤类型以灌淤土为主;本区地膜使用普遍,肥料、农药投入水平中等偏上,由于降雨量少,多为人工灌溉,很难产生地表径流,故主要考虑地膜残留污染,兼有肥料、农药淋溶污染;
3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
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大部以及苏北、皖北、黄河支流的汾渭盆地和长江流域的南阳盆地,共计636个县,耕地面积2735万ha,土壤类型以潮土、褐土、棕壤为主;本区地形平坦,肥料、农药投入量高,灌溉条件好;主要考虑肥料和农药淋溶污染,特别是集约化蔬菜种植区;在棉区和露地蔬菜种植区地膜残留污染较为普遍;
4南方湿润平原区
包括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以及东南沿海平原,共611个县,耕地面积1876万ha,水田占70%,旱地占30%,
土壤类型以水稻土、潮土、红壤、紫土为主;本区降雨丰富,河网密布,肥料、农药用量高,主要考虑因地表径流造成的肥料和农药流失,保护地中存在淋溶污染,地膜污染相对较轻;
5北方高原山地区
主要包括青海中北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和华北山地,共252个县,耕地面积1618万ha,土壤类型以草甸土、栗钙土、黄绵土为主;本区降雨量较少,肥料、农药用量低,主要考虑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农药流失以及地膜残留污染;
6南方山地丘陵区
包括西南、江南和华南山地的秦巴山地、川鄂湘黔丘陵山地、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浙闽丘陵山地、闽南与南岭山地以南至沿海的粤桂大部、海南岛及云南西双版纳,共计857个县,耕地面积1601万ha;土壤类型以红壤、紫土、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水稻土为主;本区降雨较丰富,肥料、农药用量中等偏高,主要考虑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农药径流流失;
2、普查报表
1普查对象分类
依据地块经营权属的不同,将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对象分为分散农户和规模化农场两类;其中,分散农户的耕地、园地数量没有限制,规模化农场的耕地和园地总面积应在10000亩以上以下同;对于耕地和园地总面积在10000亩以下的农场按分散农户对待;
2普查规模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以乡镇或规模化农场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抽样调查;
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所有乡镇和规模化农场均需进行普查,目的在于明确乡镇或农场耕地和园地的数量、类型、坡度、耕作方式、种植方向以及主要种植模式,为实地调查中的地块抽样提供指导;
3典型地块实地调查
对于规模化农场,按照每2000~5000亩调查一个典型地块或棚室,具体抽样数量可根据农场规模、种植制度等因素确定;对于耕地和园地总面积在10000亩以下的小型农场按每1000亩抽取一个典型地块开展调查;
分散农户经营是当前我国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于分散农户,一般有多个分散地块,可调查符合普查抽样要求、且面积最大或最能代表其种植水平的地块或棚室;考虑到各普查分区的农户经营规模以及污染物流失的空间变异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本次普查抽样比例为:西北平原区和东北平原区农户抽样比例为%,黄淮海平原区和南方平原区为%,北方高原山地区和南方山地丘陵区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0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普查   包括   养殖   农业   肥料   污染源   农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