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的养殖技术模式综述与分析

俗话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无法提高行业的水平,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如果能采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清洁力度上也会得到提高,可以达到产量和保护环境兼得的状态,水产养殖环境需要长期的管理控制才能显现出效果,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旦采用了不适当的控制手段,就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深水体的污染程度。
总而言之,水产养殖作为养殖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当前存在的污染问题,从政府到个人都要负起责任,从水产养殖区域的规划、水体的循环利用、养殖的理念和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养殖结构,大胆引进新的技术这几个方面做起,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不仅能保证水产品的产量,对于解决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通联:310004,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局手机:137****6882)
为解决好养殖业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今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藻、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我国宏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寻求有效的生态渔业发展养殖技术模式,优化结构,调整路径,是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业内都在讲生态渔业,都在设计、实施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模
式呈现多样化。新型的生态渔业
○崔艳玲王文玲张海成
养殖观念将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系统科学化的养殖技术生产模式将促进水产品品质极大提升,食品安全、可追溯达到上市标准,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从各方面有效保障渔民和渔业从业者的经济利益。
1.增殖放流模式
增殖放流可以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同时补充水体渔业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江、河、湖泊等大水面水体中,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过度开发的集约化养殖,网箱、围网养殖等污染水质,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并引起了高度重视。目前,虽然网箱、围网养殖等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取缔,但水生态治理、水生态修复又摆在了面前。增殖放流模式的优势:一是“生态修复型”渔业资源增殖,向富营养化的水域科学投放鲢、鳙鱼等滤食性洁水类品种或其它土著鱼类,摄食水体中富营养物质,无需投饵,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二
是“洁水保水型”清洁健康养殖,确定水域渔业养殖容量,采用养殖集成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和设备,改善水质状况,达到水生态环境与渔业产业协同发展;三是“节能减排型”资源控制养殖,利用工程技术、生物手段等方法,人工控制养殖环境,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2.鱼菜共生模式
鱼菜共生养殖是利用生物浮床净化水质系统。以生物浮床为载体,营造水生植物系统,实现养鱼种菜一体化,既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水产动物生活的水体环境,又增加了养殖附加值。鱼菜共生养殖系统中,通过鱼、菜之间的生物作用和相互利用关系,提高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利用,减少和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堆积,提高鱼、菜的总产量和质量,降低养殖废水排放。鱼、菜两者之间达到的协同共生生态平衡关系,从最根本上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同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富营养问题造成的影响,蔬菜吸收水中大量的氨、氮及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旺盛。鱼、菜达到平衡、
共生的可持
续循环互利关系,是符合现代生态渔业理念的一种养殖技术模式。
鱼菜共生养殖泥鳅(不宜养殖食草鱼类),生态互补优势尤为明显。泥鳅养殖要求的水位一般较浅,但当气温升高时,水温上升较快,水中溶氧减少,有害菌、有害藻疯长。水体中种植蔬菜,一是可以遮荫,避免阳光高温照射,水温快速抬升,造成水体上下断层,溶氧缺泛;二是种植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增加溶氧,促进自身生长。
鱼菜共生种植蔬菜首选空心菜,也可选其他根系发达的蔬菜。空心菜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种植在水体中不生病,不用药,一年可收割5-6次,好管理,好清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种植面积占养殖面积的25%左右为宜。
3.莲鱼共养模式
在莲藕田(池)中养鱼类,一地两用,莲鱼共生,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举措。莲藕池中生长的水生杂草、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与莲争水、争肥、争光,影响莲的生长,但它们可作为鱼类的饵料。莲田中养鱼,不仅可为莲田除草,控制莲田病虫害,且鱼对降低莲田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都有明显的效果。在莲田里套养泥鳅、鲤、鲫等鱼类,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体溶氧,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水质。莲鱼共养模式为莲藕、鱼类各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鱼为莲增肥、莲为鱼净水,互利共生,生态互补,即可增加鱼产量、品质,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
放养鱼类可选择泥鳅、鲤鱼、鲫鱼等品种(不宜放养食草鱼类)。莲藕池里养鱼需挖沟,便于鱼类有深水区栖息和摄食,也便于捕捞。
4.稻田养鱼模式
稻田养鱼模式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与其他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效用上存在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稻田养鱼既实现了稻鱼复合生产,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综合效益的理念,
又开展
了兼容性共生和休耕轮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实践;既达到了种养有效结合,又延伸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一举多得。
稻田养殖鳅,泥鳅具杂食性、营底栖浅水淤泥生活、喜阴、白天潜伏、夜间觅食的特性,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收效快,并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是稻、鱼互生共利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粮食和水质污染,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产优质大米和优质水产品的有效途径。
5.湿地净水区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养殖过程中,依据水域生态学原理,配套设置生态高效、循环低耗的净水循环流水系统,采用一次动力提水,依次顺流的方法,形成循环系统,实现节水、节能、生态高效养殖,解决了尾水处理的问题,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零排放。
在养殖池塘周边,设置生态沟渠湿地净化系统,利用池塘进、排水渠道,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养贝类、砂石铺底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水草生长,形成生态水源水质;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或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池塘水通过动力提水到湿地净水区(沟),砂石、水生植物、农作物沉淀、吸收水体中的杂物、富营养物质,再回流至池塘,实现清洁水质、健康生态养殖的功效。也可在池边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将池水经动力提水到农田,再回流至池塘。实现水体净化处理的设施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兼具生产功能。湿地净水区或湿地净水沟,面积占池塘的25%以上,高出池塘1m左右,形成自流状态。
6.生态坡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生态坡净化水质系统,利用池塘边坡营造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坡的渗滤作用和植物吸收截留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利用池塘底部、边坡、进排水渠道布设配套设施构建生态养殖系统,
实现水
体高效净化与循环利用,既适合高密度高产精养多种吃食性鱼类、养殖耗氧率高的名优鱼类、配套养殖适宜的名优肉食性鱼类,又适合养殖多种水产动物,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提升水产品产量,改善水产品品质。
7.大水面净水鱼养殖模式
当前水域污染严重,水域生态治理、修复,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蓝天碧水理念的背景下,大水面水产品网箱养殖已全面取缔,以鱼养水、以水养鱼,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的水也是一坛死水,在大水面生态治理、修复时,定期放养一定数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其生长及其体的生产量全部或主要依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资源,当长成食用鱼规格时进行捕捞,获得鱼产品的同时可很好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混养一定数量的草鱼,可摄食掉一些水中杂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8.生物方法调水养殖模式
生物方法调水有两种,一种是控藻调水,一种是微生态制剂调水。
控藻调水,即是培育有益藻,在水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与藻类同属于初级生产者,二者竞争营养、光照和生长空间等生态资源,同时水生植物能释放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抑藻效应,其中水葫芦、金鱼藻、浮萍都具有较好的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生长,可有效达到控藻调水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利用有益菌较高的微生物活性,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种,不仅可竞争性排斥抑制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物菌的生态平衡,同时有益菌能充分发挥其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将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植物残体、化学药物等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又为以单细胞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又为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0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养殖   生态   水体   水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