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俞爱萍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9
        摘要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72-01
        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当地稻鳅共生养殖经验,笔者于20125—10月在竹峰办事处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稻田套养泥鳅研究,试验取得成功。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1-4]。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
、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因此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现将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其效益总结如下。
        1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
        1.1 稻田条件
        选择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黏土性、有腐植质丰富的淤泥层的稻田,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排灌方便,面积0.2 hm2
        1.2 田间工程建设
        在插秧前挖环沟、鱼沟和鱼凼。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一般沟宽为2 m、深1 m,沿田岸四周开挖,呈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鱼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场所,选择形设置,沟宽30 cm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深3050 cm。在稻田的最低处挖鱼凼,凼深80 cm,面积为200 m2,占稻田面积10%,沟凼相通。环沟、田间鱼沟和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6.7%。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鳅种放养前14 d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对水化浆后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60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稻田   泥鳅   养殖   共生   技术   稻鳅   田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