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未来十年,将达到2920亿美元,比前十...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未来十年,将达到2920亿美元,比前十年增长28
 
   
 
 
 
 
 
 
 
     
 
 
 
 
 
 
 
    空天信息产业是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前沿新兴信息产业形态,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转型的重要产业,更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重要基础设施。空天信息产业是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的新阶段。 
    以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太空领域是军用和民用发展的重点领域,空天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的诸多领域,不仅具有军民共用的特点,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在军事上空天信息网络甚至可以起到类似战略导弹的致命拦
截作用。空天信息网络面向政府和公众可提供六项典型场景应用:应急救灾保障、信息普惠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航空网络服务、海洋信息服务、天基中继服务。
    我国鼓励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大致有两条主线:其一为相关政策从规划卫星制造到规划整体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为鼓励商业航天大力发展,鼓励民 营资本参与到建设。此外,航天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力争在未来 3-5 年出台。从各类相关政 策可知,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已为空天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航天任务的规划数量和航天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
近年来空天产业主要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导遥一体的空天信息网络
    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9.6%,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面网络;航天技术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 就,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代表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 200 余颗,已经初步建成了通信中继、导航定位、对地观测 等系统,通导遥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空天信息的全面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定时、 定位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服务日益丰富。
    覆盖面上,我国对导航、遥感等天基信息的需求覆盖范围已从国内拓展到全球;在速度上,对空间信息的获取-传 输-处理的响应速度趋向实时化,对海量天基信息的传输-处理-分发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 现天基信息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服务于每个人的目标,根本上解决现有天基信息系统覆盖能力有限、响应速度慢、体系协同能力弱的问题,需构建更为强大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
    从反导的角度来看,战争中反导的难度已越来越大。以超高音速导弹为例,提升防御超高音速的导弹的成功率需要在 发展准备阶段就密切跟踪,这便需要防御方拥有足够强大的空天信息网络。可以从美国太空发展局 (SDA)提交的预算草案可以窥见当前空天信息网络与军事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据调查数据显示,根据美国太空发展局计划 2021~2025 财年投资 110 亿美元,用以部署军用大型卫 星星座:“国防太空架构”(NDSA)。110 亿美元预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5.82 亿美元为基线预算,用于 NDSA 路线图开发以将国防部现有太空项目融入 NDSA,同时用于导弹防御传输层传感器的研究和样机 开发;106 亿美元用于“卫星层”建设,用于研究、设计、开发与测试大型军用卫星星座。
NDSA 卫星层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同步轨道卫星和地面通信有固定限制,低轨通信卫星更适合现代通信
    同步轨道卫星(GEO)在地球赤道上空 35786km 的圆形轨道运行,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同 步,卫星与地球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为保证卫星与地球同步运作,卫星只能被发射到赤道轨道面 的特定高度,致使可容纳卫星数有限且信号不能覆盖极地地区。由于轨道高度过高,同步轨道卫星的波 束覆盖区大,使频谱利用率低。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延迟差达到 250ms,和地面相比大大增加。另外,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困难,技术复杂;由于许多发射卫星的国家没有赤道附近领土,不可能在赤道 上建立卫星发射场,因此卫星要经过几次的轨道变换才能成功,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体积大,重量大,发射时间长,使发射成本高。
    同时地面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小的多,4G 覆盖范围为 1-3km,而 5G 覆盖范围仅为 100-300 米, 建设和运营成本很高。此外,建设易受到地形和环境影响,在环境恶劣的沙漠、海洋、极地等 地区地面通信系统建设成本高昂,无法实现全球覆盖。
    低轨小卫星一般指高度在 500 到 1500 公里范围内,重量在 1000kg 以下的现代卫星。对用户而言,轨 道高度的降低使通信延时缩短,数据传输率提高。由于低轨卫星可以不受地形和环境限制,因此与传统 地面通信相比覆盖范围大大提升,可以真正做到全球无缝接入。低轨卫星传输损耗小的特点使用户 终端小型化成为可能。对运营商而言,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发射成本和同步轨道卫星相比大大降低。 另外低轨卫星系统频谱利用率高最大单向传输延时和最大延时差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比都大大减少, 与地面传输手段的延迟较为接近。虽然目前低轨通信卫星仍存在需要卫星数量多、维护困难等问题,但 随着以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以 Space X 公司为代表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开发,低轨卫星的发射和管理 成本将大大降低。
NDSA 卫星层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低轨通信卫星技术
    1、困扰早期以铱星星座为代表的低轨卫星系统的技术壁垒逐渐消除
    “铱星”星座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 1987 年提出的一种利用低轨道星座实现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 信的系统,它与现有的通信网相结合,可以实现全球数字化个人通信。“铱星系统”区别于其他卫星移动 通信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卫星具有星间通信链路,能够不依赖地面转接为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终端提供连接, 因而系统的性能极为先进、复杂,这导致其投资费用较高。星座的构型为玫瑰星座,卫星均匀部署在南 北方向 677km 高的 6 条极轨近圆轨道上,轨道倾角为 86.4°。每颗卫星载有 3 个 16 波束相控阵天线, 其投射的多波束在地球表面形成 48 个蜂窝区。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1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57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轨道   发展   系统   地面   地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