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判断题汇总

管理信息系统判断题汇总
第一章
1、 MIS系统可以的代替管理人员作出合理的决策。F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但是机器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T
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是用来进行决策有效性判断的。F
4、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表现形式。T
5、 信息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想象的数据也可以成为信息。F
6、 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而信息不会。F
7、 信息量大小的衡量是看信息能够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多少。T
8、 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T
9、 管理信息系统只要依靠计算机实现,因此是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系统。F
10、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集成的系统。(T
11、 所有的信息都能凝结成知识。F
12、 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属于信息系统的一种。F
13、 诺兰模型对当代企业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宏观管理的启发作用已不大了。F
第二章
14、 结构化的开发方法不适合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F
15、 原型法实施的必须建立在4GL语言环境的基础上。T
16、 原型法适合于小型的企业或组织的开发。(T
17、 商业软件包法如果不适用,企业最好进行二次开发。F
18、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密集型的建设项目。T
19、 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T
20、 信息系统要想进行建设首要的条件是必须要有能够开发程序的软件人员。F
21、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T
2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之后的系统。T
23、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档,供后期开发使用。F
24、 原型法使软件的生产走向了工厂化。F
25、 生命周期法适用于大型的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T
26、 面向对象方法所追求的目标是使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我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T
27、 原型法要求系统开发之初完全掌握系统的所有需求。F
第三章
28、 进行可行性分析是系统规划阶段一个重要工作。(T
29、 U/C矩阵是用来描述部门和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F
30、 系统开发应遵循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T
31、 关键成功因素法属于系统调查方法的一种。(F
32、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T
33、 系统规划阶段需要对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F
34、 系统规划是面向全局的、面向长远的关键问题。T
35、 价值链分析法是系统规划常用的方法之一。T
36、 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取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T
37、 可行性分析是用来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签订合同的依据。T
38、 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候只需要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即可,社会因素不再考察范围内。F
39、 系统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程度高。F
40、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一经指定就再也不发生变化。F
41、 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T
第四章
42、 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的文档有新系统的逻辑说明书。(T
43、 系统分析的目标是提出建设系统的物理方案。(F
44、 数据流程图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具体性。(F
45、 系统分析主要是解决信息系统要怎么做的问题。F
46、 实施求是地全面调查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T
47、 问卷调查的缺点是成本高,回收率低。F
48、 最好的调查方法就是深入企业实地,进行实地考察。T
49、 功能结构图必须从基本的功能着手,从下而上的进行分析。F
50、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用来表示信息流程和信息变换过程的图解工具。T
51、 数据流程图细化的原则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T
52、 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T
53、 数据字典中的加工处理必须将所有流程图中的加工处理都逐一描述清楚。F
54、 数据元素是数据字典中的最小组成单位。T
55、 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次性的,建立好了就不能随意修改。F
56、 系统分析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的文档。T
57、 数据流程图反映了各部分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F
58、 系统开发应遵循“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T
59、 系统分析员应比程序员、软件设计师更精通计算机技术。F
第五章
60、 为了保证系统设计地正确性,在进行详细设计的时候要先做输入设计(F
6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项技术强、涉及面广的活动。(T
62、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T
63、 黑盒测试就是要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设计测试用例,了解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F
64、 软件调试的目的是充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信息,测试是在调试完成结果分析之后,发现错误并改正的过程(F
65、 尽早查处错误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T
66、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工作应贯穿系统开发过程的始终(T
67、 作为系统的最后物理实现阶段,系统实施对于系统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的影响不大(F) 
68、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物理方案转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逻辑方案。F个人信息系统)
69、 代码可以建立统一的经济信息语言,提高通用性和资源共享,也便于检索。T
70、 模块耦合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动作的组合强度。F
71、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是将系统逐层划分,分解为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模块,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和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T
第六章
72、 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但取决于系统设计开发的水平和系统运行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T
73、 黑盒测试也成为功能测试,其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F
74、 软件测试时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T
75、 软件测试应该尽早进行,并不断进行测试。T
76、 程序员应该尽量对自己设计的程序不断进行检查,以发现存在问题。F
77、 测试用例必须用合理的数据来进行测试,不能使用不合理的数据进行测试。F
78、 人员培训是对系统实施人员的培训,使各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地进行,直到新系统转换工作完成为止。F
79、 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转换是系统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T
80、 比较大型的信息系统适合采用直接转换的方式进行系统转换。F
81、 系统转换方法中,系统较大时宜采用分段转换或并行转换。(T)
第七章
82、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管理信息系统进入到新系统的实际运行阶段,它包括系统的日常操作和维护等,已经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F
83、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飞速发展,效率与可维护性和可理解性的矛盾已经解决,应追求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F
84、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正常的运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可以由普通用户的操作人员来承担。F
85、 系统运行组织结构的建立于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低位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的提高,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T)
86、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只是完成了任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系统投入运行后,如何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并为组织决策提供信息服务。(T)
87、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于扩充。(T)
88、 一个系统的质量高低和系统的分析、设计有很大关系,和系统的维护没有太大的关系。F
89、 系统的可维护性是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系统的难易程度。(T)
90、 系统评价应该在系统实施完成后立即进行。F
第1章 信息时代及国家信息化
1.如果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看待的话,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T)
2.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程序和文档及使用说明的总称。(T)
3.计算机软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F)
4.在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等方针。(T)
5.中国国家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T)
6.信息资源与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共同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3大战略资源。(T)
7.信息网络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T)
8.计算机网络是面向人的听觉系统双向低速模拟的通信系统。(F)
9.一般用B to C表示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F)
10. 企业信息是指企业所收集的经过加工、整理,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各种经济信息。(T)
第三章
1.MIS是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F)
2.企业开发MIS的主要目的在于:用计算机系统代替管理者的决策过程。(F)
3.MIS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充分发挥人和机各自的特长,是MIS的目标所在。(T)
4. CIO更多地应该是个管理者而不是具体的技术人员。(T)
5.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是物料需要计划系统MRP的第二版本。(F)
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F)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T)
8.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各级管理者的决策。(T)
9.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T)
1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工具,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F)
第四章
1.MIS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信息系统。(F)
2. MIS之所以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主要是进行信息的贮备和加工处理。(F)
3. MIS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能会使企业现有的人员、组织机构发生重组。(T)
4.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在MIS的建设和使用中起主导地位。(T)
5.管理组织从横向看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相应地MIS也应具有层次结构。(F)
6.管理控制子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的。(F)
7.客户/服务器模型(C/S)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F)
8.对于复杂的MIS进行分析和研究,通常可采用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解法,基本思路是先分解后协调。(T)
9.文件服务器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网络计算结构。(F)
10.从管理/职能角度看,MIS具有金字塔结构。(T)
第五章
1. MIS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才能着手进行。(T)
2.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外开发和合作开发等几种,最好的方式是自行开发。(F)
3.MIS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周期,但MIS投入使用后通常不会对原有的人工管理方式产生太大的影响。(F)
4. MIS是一个软件系统,属于无形资产,其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T)
5.MIS开发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何种语言、数据库编写程序代码。(F)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56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进行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