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再制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第42卷第2期
2021年2月
自㊀动㊀化㊀仪㊀表
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Vol.42No.2
Feb.2021
收稿日期:2020-11-02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6DZ1110200)㊁上海科学院平台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KY2018005)作者简介:周伟民(1976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化㊁纳米器件与加工,
E-mail:zhouweimin129@163
增材再制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周伟民1,2,夏张文1,马剑雄1,2,周㊀建1,司君平1,刘宏业1,李小丽1,2
(1.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部,上海201206;2.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200237)
摘㊀要:增材再制造基于增材制造技术,能实现零部件损伤部位尺寸恢复和零部件性能恢复或提升,是一种颠覆性新加工技术㊂该技术对关键产业起到赋能作用,能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㊂针对金属增材再制造技术,具体阐述了激光增材再制造㊁电弧增材再制造和电子束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并详细地分析了增材再制造技术在钢铁冶金㊁船舶㊁航空航天㊁电力㊁交通㊁模具等行业的应用㊂最后,提出了增材再制造技术当前要解决的共性技术㊁制造装备和行业标准问题,指出要实现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㊁人才教育培训和创新体系角度来加强,才能实现再制造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产业生态㊂关键词: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修复再制造;零部件;表面工程
中图分类号:TH-39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16086/jki.issn1000-0380.2020110005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ZHOU Weimin 1,2
,
XIA Zhangwen 1
,MA Jianxiong 1,2
,ZHOU Jian 1
,SI Junping 1
,LIU Hongye 1
,LI Xiaoli 1,2
(1.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Shanghai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stitute,Shanghai 201206,China;
2.Shanghai Nano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is a subversive new pro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which
can restore the size of damaged parts and restore o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s.This technolo
gy plays an enabling role in key
industri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industries.In view of metal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arc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and electron beam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in detail,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iron and steel
metallurgy,shipping,aerospace,electric power,transportation,mold and other industries is analyzed in detail.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current generic technology,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industry standards,points out that to add mater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must be from the top design,tal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 system Angle,can achieve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and industri
al ecology.
Keywords :Laser additive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Remanufacture technology;Repair and remanufacturing;Components and
parts;Surface engineering
0㊀引言
再制造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能够实现废旧产品修复和改造,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创新㊁协调㊁绿㊁开放㊁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强调绿发展的生态文明观㊂‘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㊂其中,重点提出全面推进绿制造,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发
展再制造产业㊂
目前,制造产业链对零部件的轻质化㊁复杂度㊁高性能等特性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制造方式(如铸造㊁切削㊁锻造等)受到模具及加工工具的限制,已逐渐无法满足再制造需求㊂而增材制造技术以其无模自由成形㊁个性化定制㊁数字化等优点成为制造产业优选技术之一,为再制造业产业提供了新思路,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1-2]㊂再制造技术的重要特征是制造后的产品质
量和性能能够达到甚至
自㊀动㊀化㊀仪㊀表第42卷
超过新品,节省成本50%㊁节能60%㊁节材70%,并显
著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㊂据统计,我国设备总资产
达到了几万亿㊂如果其中10%的报废设备能够通过
修复再制造形成产品,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激光修复机
社会效益[3]㊂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再制造产业,在技术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可持续发
展和循环经济模式作出了突出贡献㊂
增材再制造技术是基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实现
零部件损伤部位的尺寸恢复和零部件性能恢复或提
升,具有修复效率高㊁修复区结合强度大㊁材料利用率
高等优点㊂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新技术,已被广泛
应用在航空航天㊁医学㊁模具㊁艺术设计和创新教育等
领域,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推手,是促进产业升级和自
主创新的新推力㊂美国ASTM F42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在‘增材制造技术标准术语“(ASTM F2792-12a)中所定义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光固化成形㊁材料喷射㊁黏结剂喷射㊁材料挤出㊁粉末床熔合㊁片层压和定向能量沉积[4]㊂从成形的能量源来看,以激光为成形能量源的技术占主导㊂增材再制造技术是利用高能束(激光㊁电子束㊁电弧),将原料(粉末或丝材)溶化后形成物理冶金结合的一种技术㊂该技术在大中型高性能结构零部件的制造以及修复再制造领域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㊂
本文针对金属增材再制造的产业需求,阐述其技
术种类㊁特点和产业应用,并提出建议与对策㊂
1㊀金属增材再制造的工艺
针对增材再制造的属性,根据再制造所用材料状
态,可以分为粉末(送粉)和丝材(送丝)增材再制造;
根据再制造所采用的能量源,可以分为激光增材再制
造㊁电弧增材再制造和电子束增材再制造㊂
1.1㊀按增材再制造原材料分类
送粉式增材再制造技术具有能够制造大结构零部
件㊁成形效率高㊁零件致密㊁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但是
也存在对原材料粉末要求高㊁原材料利用率低(20%~ 30%)㊁粉末易造成污染等缺点㊂其代表性技术,如激光近净成形(laser engineered net shaping,LENS)现在已基本发展成熟,在发动机舱推力拉梁㊁翼梁㊁带筋壁板等大型承力结构件成形上已有应用㊂采用该技术制造的零部件表现出了极为优异的力学性能㊂
送丝式增材再制造与送粉式增材再制造技术十分
相似,只不过是将粉末材料换成了金属丝材㊂但是相
比送粉式增材制造,除了具有成形零件大㊁成形效率高㊁零件致密均匀㊁力学性能优异等共同优点外,送丝式增材制造还具有材料极易获得且成本远低于粉末的特点㊂在制造过程中,材料利用率接近100%,更加符合当前的环保理念和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㊂1.2㊀按成形能量源分类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 WAAM)是一种以电弧为热源,采用逐层打印的方式将丝材逐层沉积制造金属实体构件的技术[5-7]㊂该技术主要是基于非熔化极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保护焊㊁等离子弧焊(plasma arc welding,PAW)㊁熔化极惰性/活性气体(metal inert gas/metal active gas, MIG/MAG)保护焊㊁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 CMT)等焊接技术发展而来的㊂电弧增材制造无需真空环境,就可以打印出大规格结构件,具有成本低㊁设备简单㊁效率高等优点㊂所打印的构件化学成分均匀㊁致密度高,成形速率可达几kg/h;但是电弧增材制造的零件表面波动较大,成形件表面质量较低,一般需要表面二次机加工[6]㊂欧洲空中客车㊁欧洲导弹生产商㊁法国航天企业Astrium㊁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㊁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㊁哈尔滨工业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㊁上海交通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㊁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㊁青岛卓思三维智造技术有限公司等对该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研究㊂电弧增材制造原理如图1所示
图1㊀电弧增材制造原理示意图
Fig.1㊀Schematic diagram of WAAM principle
激光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激光为热源,采用逐层打
㊃2㊃
第2期㊀增材再制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㊀周伟民,等
印的方式,将粉材/丝材逐层沉积制造金属实体构件的技术㊂金属对激光存在能量反射,对于部分高激光反射材料(如铝合金㊁铜合金等)成形性不佳,但是对于其他材料的成形具有优势㊂由于激光能量十分集中㊁热影响区小,大大减少了零件再制造时的开裂现象㊂按照其成形原理分,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粉床铺粉为技术特征的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技术㊁以送粉/送丝为技术特征的激光金属直接成形(laser metal direct forming,LMDF)技术[8-9]㊂送粉和送丝增材制造原理如图2所示
图2㊀送粉和送丝增材制造原理图Fig.2㊀Schematic diagram of powder feeding and
wire feed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nciple
由于不受打印零件结构限制,该技术可用于结构复杂㊁难以加工以及薄壁零件的加工制造㊂美国Sandai 国家试验室㊁密西根大学㊁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㊁西北工业大学㊁西安交通大学等开展了该领域研究工作㊂
电子束增材制造是以电子束为热源,采用逐层打印的方式,将粉材/丝材逐层沉积制造金属实体构件的技术㊂
由于电子束能量集中,金属材料对电子束不存在能量反射问题,其成形质量和精度都相对较高㊂由于需要较高真空度的真空环境,对零件成形有所限制,导致设备的成本昂贵㊂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适用于大型结构的快速成形,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适合小型复杂结构的精密制造[10-12]㊂美国Sciaky 公司推出了基于电子束熔丝的3D 打印装备,目前已具备了加工大㊁
中㊁小不同尺寸零件的能力㊂西安智熔金属打印系统有限公司也推出了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装备,并已实现了零件的成形㊂
电子束增材制造原理如图3所示
图3㊀电子束增材制造原理图
Fig.3㊀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n beam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nciple
2㊀增材再制造技术的产业应用
增材再制造是 自下而上 的加工技术,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对复杂形状的限制,是生产加工观念的革命性变革㊂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钢铁冶金㊁船舶㊁航空航天㊁电力㊁交通等行业,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㊂2.1㊀钢铁行业
由于在高温㊁高应力等恶劣环境下,轴㊁轧辊等表面常常出现腐蚀和磨损现象㊂通过激光表面再制造,
可实现工件表面性能修复,降低了更换成本㊂激光再制造技术在宝钢㊁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成为钢铁行业核心备件修复再利用的新发展方向[13]㊂
激光修复轧辊如图4所示
图4㊀激光修复轧辊示意图
Fig.4㊀Laser repair roll
2.2㊀船舶行业
船舶长期工作在海洋环境下,零部件极易出现部件腐蚀现象㊂其可通过激光再制造技术得到有效恢复㊂经过修复制造后的零部件,可以达到或高出全新零部件的质量㊂利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的典型产品有艉轴㊁轴套㊁曲轴㊁联轴器内孔和增压转子等㊂唐
3㊃
自㊀动㊀化㊀仪㊀表
第42卷
等[14]研究了船舶和舰艇上使用的转舵叉的激光制造修复㊂经机械加工和着探伤,修复后的转舵叉符合使用要求㊂
2.3㊀航空航天行业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零部件的修复再制造也正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㊂以发动机的维修市场为例,2018年,全球发动机维修支出占总维修支出的29%,而中国的维修市场将占据全球总量的11%㊂预计未来10年,全球商用航空售后服务市场还将持续增长,增幅将超过30%[15]㊂在此期间,发动机维修市场预计
增长将达50%,总金额达371亿美元㊂Rolls-Royce㊁GE 等公司采用该技术用于涡轮叶片的修复,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㊂美国普渡大学的Wilson 科研团队,针对航空发动机的叶片进行了相关的修复研究工作㊂他们通过CAD 构建了叶片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激光送粉增材技术对破损的叶片进行修复再制造,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都达到了要求[16]㊂
2.4㊀电力行业
汽轮机是发电厂的核心设备㊂由于特殊情况,轴类零部件的磨损不可避免,电厂或电站必须每隔4~6个月对汽轮机进行检查或修复;同时,汽轮机造价高昂(达100~200万元),制造周期长(1~2个月)㊂对这些轴类零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节省消耗和时间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㊂李允东等[17]对汽轮机转子轴颈的再制造基础工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与转子匹配的S1M 合金粉末,成功地实现了磨损
的28CrMoNiV 汽轮机转子再制造试验㊂试验结果表明,转子再制造层平均表面硬度为687HL,高于基体
557HL,转子再制造层外圆的最高综合跳动为
6.25μm,符合使用标准㊂有学者针对发电厂中的涡轮机和曲轴等零件,采用多道次激光制造修复技术㊂
通过对比基材和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发现获得的熔覆层拉伸强度㊁塑性和韧性都优于基材,达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18]
叶片损伤已修复区域实物图[19]如图5所示
图5㊀叶片损伤已修复区域实物图
Fig.5㊀Physical picture of the repaired area of blade damage
2.5㊀轨道交通行业
在铁路行业中,铁轨的维护和更新费用占据了大量的成本比例㊂这一方面是由于轨道维护时无法使用所产生的损失费用;另一方面,如采用传统工艺,即使轨道仅有一小部分的破损也要整根替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㊂国外学者采用激光送粉增材制造技术对钢轨进行了修复研究,并对其耐磨性和蠕变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㊂研究结果表明,在1500MPa 的载荷
下,修复后的熔覆层高于耐磨性标准钢轨,并且裂纹萌生的周期更长[20]㊂
2.6㊀模具行业模具制造工艺复杂㊁生产周期长㊁加工成本高㊂因此,对失效模具的修复再利用,可以大大缩短生产线维护的时间,从而节约资金,提高效益㊂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激光和电子束技术都被成功地应用于模具修复㊂有学者采用激光送丝修复Cr12MoV 模具,研究激光功率㊁送丝速度㊁扫描速度和表面粗糙度对熔覆层形貌的影响,试验证明激光送丝再制造可以达到模具表面缺陷修复的要求[21]㊂近年来,采用SLM 技术在模具基台上嫁接型模,实现了随形冷却的效果,提升生产效率和注塑模具的表面质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㊂采用SLM 技术,实现了在基台上增材再制造随形冷却模具,后经切削等后处理工艺成为所需要的模具㊂此模具用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㊂
激光再制造的模具嫁接如图6所示
图6㊀激光再制造的模具嫁接示意图Fig.6㊀Laser remanufactured mold grafting drawing
3㊀发展与展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㊁兴国之器㊁强国之基㊂发展再制造工程,符合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㊂金属增材再制造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提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促进资源节
约型㊁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㊂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增材制
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㊁‘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增材再制造相关产业的发
4㊃
第2期㊀增材再制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㊀周伟民,等
展,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㊂我国在激光增材再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㊁关键工艺技术㊁关键软件设计以及高端装备等方面,仍然与国外存在差距㊂但是随着金属增材再制造的研究深入和推动,该技术必将获得快速发展,未来应用领域更加广泛㊂此外,在一些环节上还必须加以优化,实现再制造技术对关键产业的赋能作用㊂
3.1㊀增材再制造共性技术
在关键基础材料方面,金属材料(特别是高端金属粉末或丝材)成分设计与制备,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国外的制粉设备出口限制,成为制备高品质粉末的
卡脖子 问题㊂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大功率高质量的激光器㊁扫描振镜㊁高品质电子及高速扫描系统主要靠进口㊂在工艺研究方面,对增材再制造的工艺研究不足㊂在制造过程中,控形和控性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㊂在激光(电子束)作用下,所加工的材料涉及物理㊁化学以及物理冶金等复杂的过程㊂增材再制造全产业链条涉及再制造前处理技术㊁再制造修复技术和再制造后处理技术,其核心是再制造修复技术㊂制造过程中,熔池动态监控和反馈智能化是提高制造质量的关键核心技术㊂
3.2㊀修复再制造装备发展方向
修复再制造装备向多功能㊁智能化㊁移动式方向发展㊂为了实现修复制造部件的特定性能,必须对修复制造后的材料进行控形和控性㊂多种加工场(激光㊁电子束㊁电弧等与热㊁磁场等复合)综合利用,如增减材一体化㊁锻造增材一体化㊁纳米金属制造技术等,可以提高材料的内部/表面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加工进行实时反馈,智能识别诊断和决策,达到柔性化制造,实现再制造质量和精度控制㊂移动式再制造装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㊂其可以快速移动到修复现场,实现在线修复㊂
3.3㊀行业标准存在差距
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金属增材再制造所涉及的原材料㊁零部件,从制造㊁产品质量检测㊁销售和维护服务等全生命周期都相对缺失,制约了金属增材再制造的产业化应用㊂金属增材再制造工艺与性能数据库还存在短板,建立再制造数据库系统,可以推动增材修复再制造的产业发展应用㊂
针对再制造产业发展需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该领域的发展㊂
①加强顶层设计㊂
针对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将增材再制造技术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中,解决产业共性技术缺失问题,并通过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通技术链㊁供应链和价值链,以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推动再制造工程产业化发展㊂
②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㊂
围绕增材再制造产业体系,依托行业协会㊁学会㊁大学研究所,培养和造就该领域的专业人才㊂
③建立 政产学研用 协调创新体系㊂
在金属增材再制造领域,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材料㊁装备㊁工艺㊁应用㊁标准等体系,加快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制定,培养创新团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㊂创新中心汇集企业㊁高校㊁研究
所,解决增材再制造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体系,以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㊂
4㊀结论
增材再制造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一种补充技术,是具有潜力的前沿性技术,拓宽了制造业新方向㊂随着增材再制造工艺技术㊁装备技术的突破以及行业标准的建立,其终将在矿山机械㊁钢铁冶金㊁船舶㊁航空航天㊁电力㊁交通等行业大范围地应用,必将有力地促进工业朝着绿化㊁低耗化㊁生态化的发展,推动再制造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涌现出高能级的产业集和产业生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㊂
参考文献:
[1]李小丽,马剑雄,李萍,等.3D打印技术及应用趋势[J].自动化
仪表,2014,35(1):1-5.
[2]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趋势对上海带来的挑战(上海市决策委报告)[R].上海: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2012: 1-28.
[3]徐滨士.中国再制造产业及再制造技术新进展.[J].热喷涂技
术,2010,2(3):1-6.
[4]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Standard termin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ASTM F2792-12a[S]. ASTM international,USA:Pennsylvania,2012:1-3.
[5]WILLIAMS S W,MARTINA F,ADDISON A C,et al.Wire+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J].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32(7):641-647.
[6]李权,王福德,王国庆,等.航空航天轻质金属材料电弧熔丝增
材制造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8,61(3):74-82. [7]XIA C Y,PANA Z X,POLDEN J,et al.A review o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monitoring,control and a framework of automated system[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20(57):31-45.
[8]王华明.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若干材料基础问
题[J].航空学报,2014,35(10):2690-2698.
㊀㊀㊀㊀㊀(下转第15页)
㊃5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56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造   技术   增材   修复   产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