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说明

  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说明
1设计概述
1.1 BIM设计概述
BIM设计响应总体勘察设计理念——智慧协同,贯彻“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坚持智能控制、信息共享的原则,将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使用融入勘察设计全过程,构建三维实景数字高速公路,构建智能建设管理系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构建高效便民的收费系统,全面提升建、管、养、服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协同的德会高速。利用BIM技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全时段融入,提高项目决策效率,保证设计质量,检验设计成果。
1.2 主要设计内容与界面划分
本项目为新建高速公路,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和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本项目的BIM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外业踏勘融入:外业踏勘前利用已收集前期工作资料建立基础BIM模型,便于现场直观核对项目相关信息。项目前期工作已取得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Las点云数据,基于这些高精度数据,快速建立高精度基础模型,并将前期工作方案放于该模型,在外业踏勘期间迅速直观核对基础数据,路线方案等,加深对项目理解,便于外业调查前方案的制订;
外业调查融入:由于项目前期已取得满足于施工图精度的基础数据,利用BIM技术,快速筛查路线指标、边坡、防护工程、桥跨布置、隧道进出口设置等是否合理,随后将此阶段认可的设计方案进入已经建立完成的BIM基础模型形成外业调查BIM模型,缩短定线工期,提高定线可靠性,使项目组尽快投入到外业调查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外业调查模型建立后,进入我院自主开发的外业调查系统,现场实时定位,绑定现场项目相关资料,提高现场调查效率,并实时检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基础数据对设计的影响,保证数据准确性。
外业勘察期间,快速更新模型路线方案,快速生成演示模型,供外业勘察核对参考。同时核对航测地形与现场地形吻合程度,实时展示路线方案调整(根据不同区段耗时不同),
路基、桥梁、隧道专业快速展示桥墩位置,隧道洞口位置,路基边坡、挡墙位置,使踏勘人员通过模型快速发现现场问题,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利于稳定路线方案;外业期间总工办可根据实时修改的初模了解外业踏勘情况,外业展示模型同时适用于外业验收。
外业BIM模型是一种全新的勘察手段,可模拟建成后的效果,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将大部分设计问题消灭在勘察阶段,大部分施工变更消灭在设计阶段,同时还可以实时记录各专业现状,例如征地拆迁等,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内业设计融入:外业勘察结束,将外业勘察期间限制条件(不良地质,房聚集等)输入BIM模型,尽快开放内业设计。开放内业设计后,利用实时更新的BIM模型辅助路线方案定线,实时展示路基、桥梁、隧道设置甚至涵洞位置的选择,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各专业在内业设计期间,实时导入BIM模型,能快速直观的自我核查与各专业联合检查,例如桥梁与挡墙段落重复、隧道进出口位置、排水设施是否合理等问题能迅速直观的体现,避免重复设计,减小核查工作量。
复核校对融入:利用我院自主开发部件,自主建立BIM三维模型对设计资料进行复核校对,自动快速检查输出提示报告,例如路线专业-平纵面等指标等一键复核输出报告;路基专业-挡墙过高,挡墙设置错误,路基边坡过高等自动提示。将复核校对工作自动化,减少复核审核人员工作压力,解放生产力,缩短工期,提高设计质量。
利用BIM三维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直观判断,检查各工点空间关系。例如桥梁设置重复,遗漏等,各道路空间关系,标高核查。
成果汇报融入:BIM模型随着设计的进行实时更新,设计完成送审的同时,将设计图纸(工点图、桥梁布置图、隧道洞口设计图等)、地质信息等与BIM模型对应绑定,在成果汇报时清晰明了,使成果汇报摆脱传统的PPT与图纸结合汇报,整个项目信息集中于BIM模型中,使设计思维、理念能快速传达至每位专家、业主,同时可现场将专家意见记录于相关工点,便于修编正式成果。
1.3 业主的意见及落实情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发展目标关于建成一批绿公路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业主要求应
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交通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和精神,系统梳理本项目沿线地理、地质、生态、环境和自然及人文景观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明确设计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有亮点、有品位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案研究,建成绿景观公路示范工程,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设计指南。
项目建设业主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发布《推进公路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年》的通知的要求,对本项目明确提出运用BIM技术,设计人在设计过程中须推行运用BIM 技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设计人应开展沿线地质遥感解译工作,并结合地质调绘、钻探等成果,对相关的地质病害进行判别,并将成果反映在本项目所建立的BIM 场景中。BIM 成果(应包含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地质等影响路线方案或其他相关技术方案的主要信息)应用涵盖整个设计工作,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运用于设计方案的论证、审查;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交BIM 数据形式表述的全线总体模型,并利用BIM 技术建立关键工点精细化模型,进行构造细部优化,进行方案合理性检查。
我院按照项目建设业主的要求,将BIM技术运用于设计全过程,BIM模型随着外业踏勘、外业调查、内业设计、复核审核等阶段不断完善,实时更新,在各个时段充分发挥辅助外业调查,方案决策,辅助设计,评会审汇报等作用,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1.4 测设简况
2020年7月中旬我院组织BIM专业设计人员将本项目前期工作制定的方案制作成外业踏勘BIM模型,为外业踏勘做好充分准备;
道路bim2020年7月22日开始启动项目BIM技术应用准备工作,于7月30日收集完成项目初设阶段资料,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6日,进行模型制作,制作过程中与总体部门进行多次沟通修改,于8月7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主体模。
2020年8月底完成本项目的初步设计BIM专业。
2 BIM设计方案
2.1设计理念
项目设计理念概括为“绿美丽、安全快捷、优质耐久、智慧协同、交旅融合”。
其中智慧协同贯彻“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坚持智能控制、信息共享的原则,将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使用融入勘察设计全过程,构建三维实景数
字高速公路,构建智能建设管理系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构建高效便民的收费系统,全面提升建、管、养、服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协同的德会高速。
2.2 BIM设计总体构想
在初步设计阶段,运用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获取项目区高精度测绘地形及高清影像,提高设计精度,同时结合BIM三维模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提升项目设计质量与效率,提高整体评会审效率。
2.3 BIM设计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BIM设计方案分为原始地形模型、道路模型。
(1)原始地形模型:采用大范围1:5万地形与项目范围内机载三维激光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构建原始地形。
采用激光雷达测量主线长约80km,副线约15km,并带有会理县部分城郊区的地形图。采用无人六旋翼机搭载SE-J700B激光雷达系统,获取测区内数字三维信息,用于制作DEM
、DOM、DLG数字产品。经数据处理得到测绘区域的优于0.05m分辨率的DOM、1.0米格网间距的DEM及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
本项目使用获取的高精度数字地形数据构建地形模型,保证后期模型准确性,设计问题核查有据可依。
(2)道路模型:本项目制作了包括全路段的路基路面、挡防工程、特殊路基、桥隧展示等模型。快速精确建立的三维模型,通过BIM可视化技术辅助选线,优化路线平纵,辅助路线方案论证,同时利用虚拟建造技术,构建空间视距测算模型,实现道路视距指标的检验与校核,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BIM模型的创建过程,也是图纸的梳理过程,在短时间内按照设计图快速建立模型,并且结合设计方案,及时发现设计图纸问题,并第一时间反馈给项目组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设计数据及时反映在BIM模型中,供项目组实时查看,提高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
3下阶段BIM技术深化应用
本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下阶段施设进行更深入的BIM技术应用:
(1)部分设计痛点专项研究:以本项目为基础,针对一线设计人员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遇到的重复性、繁琐性的工作,进行基于设计数据文件、Excel文件及CAD制图等方面的插件开发,提高一线设计人员设计效率。
(2)完善施工图阶段外业调查系统:从技术手段及解决方案等方式,完善外业调查系统,让外业调查人员在现场调查期间能够直观查看模型,录入相关调查信息,导出外业调查记录,方便管理外业调查情况,保证外业调查情况准确。
(3)利用上阶段模型辅助设计:较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路基横断面设计更为详细,在横断面详细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既有模型,查看路基与周围地形及项目自身其他结构物对应关系,使本项目路基断面设计更加精细化、高效化。
(4)全专业模型实时查看:通过在BIM中心建立项目服务器,通过专业软件分配账号,实现全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可实时查看模型,加深设计人员对项目总体把控,提升设计质量。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51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计   模型   项目   外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