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编录——精选推荐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冲击钻孔、采样钻孔、各种深度的机械岩石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CSR)等。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和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该专业需要按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标准的要求补充原始地质编录。
11.1在钻探施工现场通过对岩心(岩屑、岩粉)的观察研究,对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按钻进顺序即孔深进行编录。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包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等。观察、记录的内容见8.2.2。岩矿心的整理、编号等按DZ/T003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进行。
11.2钻孔施工前,根据按设计孔位及勘查线剖面图编制的钻孔地质技术指示书的地质部分,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
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钻孔地质技术指标书。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分队
主任工程师配合施工方面主管技术人员出原因后处理。
编录时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岩、矿心采取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也可按各工业主管部(局、公司)规定的方法计算:
回次采取率(%)=(本次岩心长—上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或回次采取率(%)=(本次岩粉重÷本回次岩心理论重)× 100
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总长÷分层总进尺)×100
残留岩心处理及换层深度计算方法由大队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
钻孔终孔后,要及时整理资料,配合有关方面进行钻孔验收,并参与封孔和建立孔口标志等工作。
11.3 钻孔的原始地质记录要在前后系统观察对比后,归并成矿区的统一分层,在检查、复核岩心的基础上,在岩心箱内放置分层标签,并整理成钻孔地质综合表和钻孔柱状图。钻孔柱状图比例尺为1:100~1:200;无矿部分可用断开线缩短绘制,但断线上下同种岩性的柱状图不得少于2cm(总共4cm),比例尺可用1:200或更小,采用自动化系统制图时,不作手工柱状图。钻孔柱状图是否作为原始编录资料提交,由各工业主管部(局、公司)决定。
四、钻探原始地质编录
㈠编录前必须详细检查班报表记录、岩矿心长度、编号等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破碎岩心是否有拉长现象,发现有误差后立即纠正,重新
测量岩心长度,修正记录。检查是否按要求深度测定钻孔弯曲度,是否作简易水文观测和孔深测量。
1、核对钻孔班报表:仔细核对钻程和进尺,若有差错应通知班长即时纠正,检查无误后,将日期,钻程进尺记入编录中。
2、取芯及编号:从岩心管取芯、应按规程操作,钻头不得离开地板过高,敲打岩心管时,岩芯管斜放,落下的岩芯用即时按顺序摆好不得错乱。发现倒置应立即纠正。岩矿芯应洗清泥沙后,用红油漆统一编号,编号格式:如10¼,分式的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该回次岩芯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止上而下的顺序号。编好号按顺序对好叉口、扣紧,碎块岩心尽量拼凑复原,装入岩心葙。放入填写好的岩心隔板。岩心箱应标有孔号、箱号,回次及起止米数。最后一箱写“终孔”二字。岩心实长的度量,以岩心中轴为准,破碎岩心不得有人为拉长现象。岩心隔板的填写应与野外记录和班报表一致,如有差错,要求班长纠正。
3、回次采取率检查:按岩心断口将岩心拼接凑紧,用钢卷尺测量实际长度;若岩心呈极破碎状,应将
碎块装入等内径测筒中堆紧测量长度×松散系数(一般取值为70-80%),视为岩心真实长度。回次采取率一般要求不低于80%,若连续5米进尺岩心采取率低于80%,应要求停止钻进、采取补救措施。
4、钻孔弯曲度的测定:钻孔弯曲度的测定,一般直孔每钻进100m、斜孔每钻进50m测定一次,同时测定孔深,当钻孔终孔后也须测定弯曲度。应注意所测定的钻孔顶角、方位角、孔深是否超差,如超差须重新测量,寻原因及时校正。钻孔顶角最大允许弯曲度,每100m间距内不得超过2度,随钻孔的加深,可递增计算。
5、孔深验证:除主矿体(矿体顶、底板,薄层矿体的顶板或底板)及终孔必须进行验证,一般每100m验证一次。一般情况,验证误差小于0.5m?时,计入最后1-2个回次内,大于0.5 m时。在最后几个回次中按进尺多少平差,但每个回次平差数不应大于0.1m。根据平差结果,进行钻孔深度纠正。
㈡编录时对岩心应详细观察描述,为避免重复,可按不同岩心、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严禁“岩性同上”之记录。但对厚度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按回次系统观察做好分层,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几个回次描述一次。岩心描述的一般内容:岩石名称、颜、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古生物化石、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岩芯编录时应测定标志面(即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或接触界线,矿体顶底板)与岩芯轴之间的夹角(θ角)。
㈢岩芯采取率计算
一般岩层只计算层次(分层)采取率。矿层(含矿化蚀变带)及顶底板(3-5m 范围)要计算回次采取率,矿芯采取率必须要大于80%。
当某回次因残留有上回次岩芯使岩芯长度大于进尺,当岩芯完整时,可以本回次采取率为100%,超出部分岩芯长度推到上回次计算采取率。可连续上推五个回次。如仍继续超出,应查原因再作处理。当岩芯破碎、呈砂状或岩粉时,一般不能上推。规范也允许在同一岩性段内五个回次进尺之和进行计算回次平均采取率。
㈣换层深度计算:
正式换层深度的计算,应于经过孔深验证、深度改正、调整残留岩心、计算回次岩心采取率、认真观察、准确划分地质界线之后进行。
换层深度计算公式为:L=L1+M2/M1×L2
式中:L—为计算的换层深度;
L1—为上回次进尺钻进深度;
L2—为本回次进尺数;
M1—为本回次提取岩心总长;
M2—为本回次所提取的两种岩石中,上部的一种岩心实长。
计算换层深度时要注意:保留的岩粉不能作为岩心采取量,更不能作为换层计算的依据。
㈤钻孔施工结束后,应编封孔设计交施工单位,一般第四系部位需用水泥封孔外,矿体部位及矿体上下盘(5-10m范围)、破碎带均需水泥封孔。
㈥编制钻孔柱状图及地质小结
应参照规定格式编制,比例尺一般1:100-1:200,为减少图幅长度,对岩性简单的厚大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
地质小结内容包括钻孔设计目的与施工结果,钻孔质量评述、地质特征(主要地质成果及认识)及主要经验教训。
最后根据需要还要完成钻孔剖面图(钻孔剖面、拐点坐标计算表)。
㈦钻孔原始编录资料
包括钻孔柱状图、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分析报告、简易水文地质资料、封孔设计及封孔记录表、钻孔质量验收表、地质小结、岩矿心标本及照片。
钻孔地质编录
1.开钻前机台应领取和准备好岩芯箱、岩芯隔板、岩芯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需要的表格,否则不得开钻。
2.地质人员须及时到现场进行编录工作,根据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程度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并据此及时修改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以指导施工。当遇到矿层以上的标志层或其它矿化特征预示即将到矿层时,地质编录人员应及时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从岩芯管中取出岩(矿)芯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芯管取心时,岩芯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芯要及时按顺序摆好,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如发现岩芯倒置,即应纠正,并查明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岩矿心上沾有泥浆或其
它物质时,应在未装箱之前用水洗净。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矿心,取心时要仔细操作,以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风干时将其剥掉。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
岩(矿)芯经过整理后,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放入岩芯箱中。回次间用岩芯牌隔开,没有取上岩芯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芯牌,并在岩芯牌之背面加以说明。岩芯牌一律用2H~4H铅笔填写。对长度大于5cm和虽小于5cm 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须用油漆进行编号。岩芯编号的格式为10⅛,分式的整数部分表示提取岩芯的回次数,分母表示该回次岩芯总块数,分子表示岩芯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
岩芯箱旁应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芯编号及岩芯箱的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从岩芯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4.地质编录前应详细检查班报表纪录,岩矿心长度及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是否作了简易水文观测等。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在此基础上,对岩矿心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可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岩石类型进行分层纪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其
格式为回次号下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
上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岩芯劈样后应将保留的那一半岩芯用油漆写上原编号。
岩芯描述的一般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古生物化石、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芯轴夹角。
3.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岩芯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层(体)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要详细描述。
5.岩芯采取率的计算,除了水位地质、工程地质等的特殊要求之外,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层(
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底板(3~5m )要计算回次采取率。(采取率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仍按《岩芯钻探规程》及《金刚石岩芯钻探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计算公式如下: 分层采取率=封层顶孔深)
深分层进尺(分层底板孔分层岩芯长-×100%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进尺上回次残留岩芯长回本回次残留岩芯长回次本回次岩芯长-+×100%
在未进行残留岩芯测量,或残留岩芯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芯,使其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芯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办法进行。
1.在岩芯完整时,以本回次岩芯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如果继续超出,应寻其原因,再作处理。如岩芯破碎或为砂状、粉状和不再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芯,一般不能上推。
2.允许同一岩性段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芯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采取率。
6.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1.在一个回次内岩层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
1)当回次采取率不足100%时,其计算公式为: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井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
本回次上层岩芯长。 2)当回次采取率等于100%时,按下列公式: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井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芯长。
2.两回次间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
1)当换层回次采取率不足100%时,计算公式为: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井深-上回次残留岩芯长+上回次采取率
上回次残留岩芯长本回次上层岩芯长 。 2)当换层回次采取率为100%时,计算公式为: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井深-上回次残留岩芯长。
3.空回次换层时,计算公式为: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井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换层孔深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的公式目前较多,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和计算准确,也可采用其它计算公式和方法。
7.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孔深测量和钻孔弯曲度的测量工作,探矿测斜人员和机班长应将其测量结果及时填入规定的表格中,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原因,及
时进行校正。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体)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钻孔弯曲度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提请分队、大队研究解决。
8.岩矿心经过镜下鉴定和化学分析后,要根据鉴定、分析结果对原地质纪录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重要的地质现象要进行更大比例尺素描。并在岩芯的各分层处放置分层牌。
9.钻孔柱状图参照格式和同一图例编制。比例尺的选择,以能清楚地表示主要地质现象为准,一般为1:200~1:500.。为减少图幅的长度,对于岩性简单的厚达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
10.完工钻孔,必要时应作地质小结,其内容如下:1.钻孔设计的目的与施工结果;2.钻孔质量评述;3.地质矿产特征(主要地质成果及地质矿产新的认识);
4.主要经验教训。
11.钻孔结束后应完成的地质资料:1.钻孔柱状图;2.钻孔地质记录表;3.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4.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5.各种鉴定、实验、分析报告;6.简易水文地质资料;7.物化探测井资料;8.封孔设计及封孔记录表;9.钻孔质量验收报告;10.钻孔地质小结(根据需要编写);11.岩矿心、标本等事物资料和照片。
钻探工程质量规定(云冶地探字“(79)02号颁发” )
钻探工程是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地质成果,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根据冶金部(79)冶地字第516号颁发的《关于钻探工程质量标准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云冶地探”字(78)第285号文颁发的《钻探工程质量规定》修订如下:
一、质量标准:
岩心箱第一条:钻孔开孔的位置、倾角、方位角都要符合地质设计的规定。如因地面条件或其它原因,需要变动时,必须经地质部门的同意。
第二条:岩矿心采取率,必须按质达到下列指标。
1)矿体和矿化带的采取率,一般按层次应大于75%。特殊情况,要求回次采取率时,由地质设计部门根据该矿区的具体情况,与探矿部门协商,提出意见由总队审批确定。矿层上下界线回次按矿层同样要求必须达到75%以上。
2)矿体顶底板,重要标志层的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60%。详细勘探区或老矿区,在地层构造已基本查清的前提下,岩芯采取率可以低于60%或不要岩芯,但应由勘探队提出意见报清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矿心采取率未达到设计要求,地质设计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补采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49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钻孔   地质   岩心   采取   进行   回次   矿心   分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