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实测剖面图
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作图时,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南端应放置在剖面图的左边,而东、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剖面图的右边。剖面图自左至右总体方位应小于180°。如果有物化
探工作,其曲线图可视情况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或单独成图。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方位、导线(长度以平距计)和导线号、
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
地质填图
地质点性质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等。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表示1号地质点到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但必须:a)记录的地
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b )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c )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d )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地质描述:每个地质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地质现象时,应有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内容主要有: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地貌及水文地质等。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 、检查整理岩矿心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 中表B.7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见附录B 中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B.11 )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
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
岩矿芯编号:将>10cm的岩心及>5cm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
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3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5 。
7 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2、观察记录
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
行岩矿心分层。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
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
记录回次数据:
a)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 “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 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b)残留岩心的处理。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 + 0.9 =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 + 0.6 = 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
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后继续超出,应寻原因,再作处理。②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c)回次采取率计算
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续
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100%十,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例:
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
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第8回
六分层一大理岩进尺
0•伽
七分层一筲锌旷
①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
要计算 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 如本回次止孔深 89.63m , 上回次止孔深为 85.24m ,则本回次进尺为 89.63 — 85.24 = 4.39m )。 ②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
3〜5m 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 换层孔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 称为换层孔深。
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 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 情况计算换层孔深。
b ) 2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如图
岩心箱39。图中,在5回次,6回次之 间换层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
5回次终止孔深=25m 。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 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 0.2= 24.8m 。
0.2
0.3  015 Q37  :1 1/
e 2 1 r  I
f 4 il  5 i —1  5S  i 旳) 旦
冇回我  1 嗣St
何次籾輕亦
换层孔谧去航
岩心长・1.4了 C )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也可根据上 下层岩石的相对硬度、破碎情况确定合适比例,
$回次 L 回次 7回次
回次采取率= 本回次上层岩心长 本回次进尺__ x 100%
a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本回次上层岩心长
本回次采取率
■+ 咼・丁蔚 n 曰底羽■:辜-UIH  * 乩« IWH - urn
86.5m I
-------------- >1— — I  -----------------------------------
地质描述应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附录B 中。
岩矿石定名: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
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例:深灰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例:深灰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例:深灰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a)岩石特征。岩石颜(原生及风化颜)、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b)蚀变特征。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c)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d)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
布特征等。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f)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
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
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
首先出要测可用红、蓝铅笔
划一条线),如图中AB ;
将岩心柱面(图中CD )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 )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 )同岩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
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即为轴角。
钻孔岩心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岩心编录:岩心的岩性、回次进尺井深、换层井深、岩石名称,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颜等应与地质编录一致。编录内容及方法:
a)详细观测记录裂隙与岩心的轴夹角、裂隙宽度、充填程度,充填物成分、地下水活动形迹,裂隙面的粗糙程度、有无擦痕等。
b)裂隙统计可采用线裂隙率法,即
线裂隙频率(条/m)=该段岩芯裂隙条数(条)/该段岩芯长(m
注意避免破裂岩芯的重复统计,并重点描述宽大裂隙。
c)详细观测描述岩芯上出现的溶孔、溶洞的大小、溶蚀深度、个数。
d)风化情况
强风化带:岩心全部退、易碎,大部分母岩结构被破坏,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上
地下水活动行迹明显,如沉淀物、水垢等,岩心多呈碎屑状、角砾状、渗土状、砂状、粉状。
弱风化带:岩石部分退,或颜变浅,母岩结构基本清晰可见,岩心易机械破碎,多呈块状,少量碎块状、柱状。
e)岩石质量指标的计算
RQD(%)= Lt \ Lp X100%
式中Lp —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
Lt —某岩组钻进总进尺(m)。
注:v 10cm的岩心若为钻进过程中或敲打岩心时机械断裂,则应上、下对接后其长度
大于10cm者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 〜50%。
g)岩芯块度划分
长柱状>20cm ;柱状10〜20cm;块状10〜5cm;碎块状5〜2cm;碎屑状v 2cm。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493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岩心   地质   分层   特征   产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