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管理:一叶障目的背后

心理管理
心理学与管理:一叶障目的背后
圆珠笔尖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最早提出了晕轮效应的概念。他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运用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就是常常以偏概全。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就像在刮风的夜晚,月亮周围通常会出现一个大圆环叫做即月晕或晕轮,这个圆环只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或泛化而已,心理学家桑代克就把人们这种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有个别到一般的认知现象形象地称之为晕轮效应。口罩成型机
美国《读者文摘》曾请读者对美国最好的大学地理系排名,结果60%的人提名了哈佛大学。事实上,哈佛根本没有地理系!这就是晕轮效应对人们知觉的影响。 
生活中的晕轮效应
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晕轮效应呢?这与我们前面章节所讨论的知觉的整体性特征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当我们闭着眼睛,闻到了芒
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肛门充气果的香味,或者摸到了芒果的形状,我们就会由此推断出芒果的整体特征,从而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关于芒果的整体印象。从一个特点出发,对整个事物或人做出判断,“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如果说一个人很“热情”,我们就会马上联想到,这个人乐于助人,亲切厚道,甚至在大脑中会浮现出一个笑容可掬的面部形象;如果说一个“古板”,我们也会马上联想到,这个人不苟言笑,爱挑剔,死脑筋,不会变通,冷漠等特征,你所认识的一个古板的人的形象也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戴恩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有魅力,那么他的其它特点往往也被认为是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与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如出一辙。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一个靓女嫁了一个丑男,别人都说这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而她则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鲜花就要插在牛粪上,不然怎样才能茁壮成长呢!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是一种错觉,甚至是一种偏见。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也就因为晕轮效应不仅吃了苦,而且丧了命。他疯狂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
坦丽,并和她结了婚。尽管娜坦丽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是却不适合做普希金的妻子。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每当普希金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气急败坏地捂着耳朵,吵闹着不听。而且,她还纠缠着普希金,要他陪自己吃喝玩乐,出席豪华的晚会、舞会等,搞得普希金丢下了创作,债台高筑,而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坛巨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了。 
在普希金的心目中,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典雅的品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普希金的知觉过程是典型的以点带面的思维模式:美丽(点)→有品位(其它的点而形成面:智慧、善良、温柔、高贵等)→与她结婚(晕轮效应引起行为和行动)。很明显,这一思维和推理过程,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而普希金则成了晕轮效应的牺牲品。 
晕轮效应的管理启示
柱层析
有时候,事物的整体特征并不能涵盖事物的个别特征,而事物的个别特征也不能代表事物整体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普遍性不能取代特殊性,特殊性也不能代替普遍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任何割裂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联系的思维,都是分
本质的和片面的。随意抓注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或是一无是处,这是以偏概全的“小片面”;而用团体特征生搬硬套在个体身上,则泯灭了个体的客观性与独立性,这是以大欺小的“大片面”。
偏见的特点在于不符事实、过分类化、先入为主、不易改变。这种偏见指的是针对特定体及其个体成员的不公正的、否定性的社会态度,它对人类及其体生活起着极大的消极作用。它一方面夸大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夸大个体特征的代表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或以全盖偏的偏差。比如,认为漂亮女孩子念书一定不会太好;山东的男人都很大男子主义,甚至会打老婆;农民工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性,甚至可能抢劫和杀人等。这些傲慢和偏见会严重影响人际之间的和谐性。
管理者要反思自己,在绩效考核中有没有晕轮效应在左右着自己的思维和头脑。比如,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相应地对这个被考核者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反过来,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差,则对这个被考核者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差。
一个下属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只在态度要素上打高分就可以了,这与他的能力、合作意识
、知识、技能要素,在考核的这个层面上是不相关的,所以不应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应该“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在员工绩效评估过程中,有没有把员工绩效中的某个方面,甚至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得过重,用员工的某个特性去推断其他特性,造成“一好百好,一差百差”,以偏概全的评估偏差。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2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38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特征   效应   知觉   整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