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3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的工序。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淬火后,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内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与韧性的配合,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所以,淬火与回火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淬火与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性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3.1  钢的淬火与分类
    淬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A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图3-1是共析碳钢淬火冷却工艺曲线示意图。vcvc'分别为上临界冷却速度(即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和下临界冷却速度。以v>vc的速度快速冷却(曲线1),可得到马氏体组织;以vc>v>vc'的速度冷却(曲线2),可得到马氏体+珠光体混合组织;以曲线3冷却则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钢淬火后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wc0.5%的淬火马氏体钢经中温回火后,可以
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中碳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后,可以有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的配合。
奥氏体高锰钢的水韧处理,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
时效钢及铝合金的高温固溶处理,都是通过加热、保温
和急冷而获得亚稳态的过饱和固溶体,虽然习惯上也称
为淬火,但这是广义的淬火概念,它们的直接目的并不
是强化合金,而是抑制第二相析出。高锰钢的水韧处理
是为了达到韧化的目的。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处理是为了
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铝合金和马氏体时效钢的固溶处
理,则是时效硬化前的预处理过程。
本章讨论钢的一般淬火强化问题,其淬火工艺分类见表3-1
3-1 钢的淬火工艺分类
序号
骨刺消痛膏
分类原则
淬火工艺方法
I
按加热温度
完全淬火、不完全淬火
II
一次性咖啡杯
按加热速度
普通淬火、快速加热淬火、超快速加热淬火
III
按加热介质及热源条件
光亮淬火、真空淬火、流态层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高、中、工频)感应加热淬火、高频脉冲冲击加热淬火、接触电加热淬火、电解液加热淬火、电子束加热淬火、激光加热淬火、锻热淬火
IV
按淬火部位
整体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
V
按冷却方式
直接淬火、预冷淬火(延迟淬火)、双重淬火、双液淬火、断续淬火、喷雾淬火、喷液淬火、分级淬火、冷处理、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形变等温淬火(高温形变等温淬火、中温形变等温淬火)
3.2  钢的淬透性
一、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1.淬硬层与淬透性
    由于淬火冷却速度很快,所以工件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不同,表层最快,中心最慢(见图3-2a)。如果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c较小,工件截面上各点的冷速都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工件从表层到心部就都能获得马氏体,称之为“淬透”。如果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较大,工件表层冷速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而从表层下某处开始冷速低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则表层获得马氏体,心部不能得到全马氏体或根本得不到马氏体,此时工件的硬度便较低,称之为“未淬透”。通常,我们将未淬透的工件上具有高硬度马氏体组织的这一层称为“淬硬层”(图3-2b)。可见,在工件尺寸和淬火规范一定时,因钢种不同,淬火临界冷却速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的淬硬层深,有的淬硬层浅,有的能淬透,有的不能淬透。
所谓钢的淬透性,就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难易程度,是钢本身的固有属性,它取决于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也就是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与冷却速度、工件尺寸大小等外部因素无关。通常可以用标准试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淬火能够淬硬的深度或能够全部淬透的最大直径来表示。
应当指出,钢的淬透性与工件的淬透深度之间虽有密切关系,但不能混为同一个概念。例如有两个尺寸不同的工件,分别选用不同的钢种来制造,在淬火后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尺寸小的工件,虽然选用的是淬透性低的钢,但却淬硬层较深或完全淬透;而尺寸大的工件,即使选用的是淬透性高的钢,但却淬硬层较浅。可见工件的淬透深度除取决于钢的淬透性外,还与工件尺寸、所采用的冷却介质等外部因素有关。
    2.淬硬性与淬透性
    淬硬性表示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是指钢在淬成马氏体时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它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确切地说,取决于淬火加热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与合金元素关系不大。奥氏体中固溶的碳含量越高,淬火后马氏体的硬度也越高,如图3-3所示。可见,淬硬性与淬透性是不同的,淬硬性高的钢,淬透性
不一定高,而淬硬性低的钢,淬透性不一定低。
二、淬透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淬透性的实际意义
将淬透性不同的两种钢材制成相同直径的轴,经淬火与高温回火(即调质处理)后比较它们的力学性能。由图3-4可见,淬透性高的钢,整个截面被淬透,高温回火后都是回火索氏体组织,故沿截面的力学性能分布均匀;而淬透性低的钢,心部未淬透,高温回火后仍保留片状索氏体,因此力学性能低,特别是冲击韧性更低。可见,工件的淬透层越薄,调质处理的效果越差。
从工件的工作条件考虑,并非所有工件都要求淬透。如承受拉、压的重要工件,由于内外层均匀受力,要求工件淬透;而承受弯曲和扭转的轴类零件,轴的外缘承受最大应力,轴心部分应力很小,淬透层深度为半径的1/2~1/3就可以了。
    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钢的淬透性实际上是受珠光体或贝氏体转变的孕育期所控制,凡抑制珠光体或贝氏体等过冷奥氏体分解产物的诸因素均可提高钢的淬透性,其影响规律概述如下:
    (1) 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均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右移,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
(2) 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将使晶粒长大,奥氏体成分更加均匀,从而抑制珠光体或贝氏体的形核,降低了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可适当提高淬透性。
    (3) 未溶第二相的影响  钢中未溶入奥氏体的碳化物、氮化物及其他非金属夹杂物,由于促进珠光体、贝氏体等相变的形核,从而使淬透性下降。
    (4) 钢原始组织的影响  钢的原始组织中,由于珠光体的类型(片状或粒状)及弥散度的不同,在奥氏体化时将会影响到奥氏体的均匀性,从而影响钢的淬透性。碳化物越细小,溶入奥氏体越迅速,越有利于提高钢的淬透性。
三、淬透性评定标准与方法
    1. 淬透性评定标准
    淬透性通常可以用标准试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冷却所得淬硬层的深度或能够全部淬透的最大直径来表示。
淬硬层深度如何确定?按理淬硬层应是全部淬成马氏体的区域。但实际工件淬火后从表面至心部马氏体是逐渐减少的,从金相组织上看,淬透层与未淬透层并无明显界限,淬火组织中混入少量非马氏体组织,其硬度也无明显变化。因此,金相检验和硬度测定都比较困难。但淬火组织中马氏体和非马氏体组织各占一半,即处于所谓半马氏体区时,显微组织差别明显,硬度变化剧烈(图3-5);同时,该硬度范围又恰好是材料从明显的脆性断裂转化为韧性断裂的分界线,在宏观腐蚀时又是白亮淬硬层与未硬化层的分界处。为评定方便,通常采用从淬火工件表面至半马氏体区(50M)的距离作为淬硬层的深度。半马氏体组织的硬度同样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图9-3)。
    2.淬透性评定方法
    目前,国际上和我国通常采用U曲线法、临界直径法和末端淬火法来评定钢的淬透性。
    (1) U曲线法  用长度为直径的4-6倍的一组直径不同的圆棒试样,按规定条件淬火,然后从试样中间截断,磨平后沿中心十字线测硬度,并将测定结果绘成硬度分布曲线(图3-6)。淬透性大小可用淬透层深度h或用未淬透心部的直径DH与试样直径D的比值DH/D来表示。
3-6  U曲线法示意图
U曲线法大多用于结构钢,优点是直观、准确,与实际工件淬火情况接近;缺点是繁琐、费时,对大批量的生产检验来说不适用。
(2) 临界直径法  如果试样中心硬度高于(等于)半马氏体区硬度,就可以认为试样被淬透。
则用上述U曲线法评定时,总可以到在一定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能够淬透(达到半马氏体区硬度)的临界直径。小于此直径时全部可以淬透,而大于此直径时就不能淬透。这个临界直径用D0表示。相同淬火介质中的D0值,就可以表示不同钢种的淬透性。
显然,钢种及淬火介质不同,D0也不同。为了排除冷却条件的影响,根据传热方程的解,建立了理想临界直径D0的概念。假设淬火介质的淬冷烈度H为无穷大,即试样淬入冷却介质时其表面温度可立即冷却到淬火介质的温度,此时所能淬透(形成50%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称为理想临界直径DiDi取决于钢的成分,而与试样尺寸及冷却介质无关,它是反映钢淬透性的基本判据。该数值在工程应用时作为基本换算量,从而使各种淬透性评定方法之间,以及不同淬火介质中淬火后的临界直径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图3-7是理想临界直径Di与一定淬火介质中淬火时的临界直径D0之间的换算图表。例如,已知某种钢的理想临界直径Di50mm,如换算成在油淬(淬冷烈度H0.4)时的临界直径D0,可从H0.4时所对应的坐标上查出D020 mm
(3) 末端淬火法  简称端淬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淬透性评定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便、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等的淬透性。端淬试验所用试样为 25×100 mm的圆柱形试样,将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放到端淬试验台上对其下端喷水冷却(图3-8a)。喷水柱自由高度为65 mm,喷水管口距试样末端为水析仪12.5 mm透镜体,水温为10-30C。待试样全部冷透后,将试样沿轴线方向在相对180的两边各磨去0.2~0.5 mm的深度,获得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然后从距水冷端1.5 mm处沿轴线测定洛氏硬度值,当硬度下降缓慢时可以每隔3 mm测一次硬度。将测定结果绘成硬度分布曲线,即钢的淬透性曲线(图3-8b)。钢的淬透性以J来表示,d为至水冷端的距离,HRC为在该处测定的硬度
值。如J,表示距水冷端6 mm处试样的硬度值为y32040 HRC。由于钢中成分波动,所以每一种钢的淬透性曲线上都有一个波动范围,称为淬透性带。
钢的顶端淬火淬透性曲线并不能直接表示出可以淬透的工件直径,还需借助其他图表进行换算。
四、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钢的淬透性及淬透性曲线,在合理选择材料、预测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以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这里简要介绍淬透性曲线的几个主要用途。
    1.根据淬透性曲线求圆棒工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例如,欲选用45Mn2钢制造50 mm的轴,试求经水淬后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曲线。
由图3-9aAR空间定位可以查出50 mm圆棒截面上不同位置处对应的端淬距离:取圆棒直径50 mm,引一水平线与表面、3R/4R/2R为圆棒试样半径)及中心的曲线相交,得到至水冷端的距离。再由45Mn2钢的淬透性曲线(图3-10a)可查得对应点的硬度分别为表面55HRC3/4R52HRC1/2R42HRC,中心31HRC。根据这些数据,即可画出硬度分布曲线。
3-9  圆棒直径及截面上的位置与端淬试样
上至水冷端距离的关系
a 圆棒静水中淬火  b 圆棒静油中淬火
    2.根据工件的硬度要求,用淬透性曲线协助选择钢种与热处理工艺
    若已知圆形截面工件的尺寸大小和淬火后对不同部位所要求的硬度和组织,通过淬透性曲线可以查出硬度与对应的淬火冷却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适当的淬火介质。例如用40MnB钢制造45mm的轴,要求淬火后在3R/4处有80%的马氏体组织,而在R/2处的硬度不低于40HRC,问油淬是否合适?
首先由图3-3查得wc0.4%的钢淬火后具有80%马氏体组织时,硬度值为45HRC。然后,根据图3-9b从纵坐标上直径为45mm处作一水平线,分别出它在3R/4R/2处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对应的端淬试样上的距离,再从40MnB钢的端淬曲线(图3-10b)上出对应的硬度值。可见,油淬不能满足要求,如水淬,则满足要求。如果水淬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改用淬透性更好的材料。
    3. 根据淬透性曲线确定钢的临界淬透直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28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淬火   硬度   冷却   工件   曲线   加热   试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