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告别亚健康---百岁有约三大宝之三(气血循环疏通法)

轻松告别亚健康
气血循环疏通法
(要害环节自诊自疗)
作者:丁和(网名:心灯)
自然养生馆
自然健康俱乐部
当我们的生活从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的时候,人们第一个开始追求的就是健康,所以现在关注健康的朋友越来越多。而现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亚健康人越来越庞大,人们的健康质量也迫切需要调理。
很多朋友发信来,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的这个病怎么调理?我的那个病有什么办法?大家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书看了很多,就是捋不清头绪来。看着一本本的书,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可自己实践起来,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更有很多人不知道先从哪里入手,按照书上说的办法去做,东一榔头,西一棒锤,今天有点效果,明天可能反而会比原来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原来没有的情况。于是,大家又陷入新的迷茫。面对自己的亚健康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探讨和捋清这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  关于亚健康
“亚健康”是外来词,按照翻译解释,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想,这可能是不好翻译的原因,也许人家外国人不是这么说的。人要么有病,要么没病,不过我们也不必在这方面浪费工夫。按我们中国人的理解,或者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的疾病应分成三个阶段:初期(小病)——中期(发展)——后期(重病)。
什么是健康?各项功能正常就是健康。那么,什么是有病呢?身体有了不舒服,就是有病,并不是体检时查不出问题就是健康了。所以,判断健康的标准,按西医的指标,按中医的诊断,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自己的感觉。只要自己感到不舒服,就说明身体出了问题。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只要自己感觉不舒服,身体肯定有了毛病。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这又是大家的困惑,为什么困惑呢?因为我们最难掌握的就是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来,我们的身体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肯定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可是西医查了,中医也看了,就是不到病因。不到病因,病就没办法能治好,于是来了个“糊涂病,糊涂治”。现在的慢性病,无一
例外都是这样,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只治标不治本,误导很多人。大家认为把血压、血糖降正常了,就是把病治好了,就是健康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所以,现在看病难,难在我们不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病人也是东奔西跑,最后无奈地放之认之。其实很多病人,并不是不想治好病,而是对现在的医学失去了信心,反正也查不出来,干
脆不看了,也不治了,从而导致了疾病的肆虐和泛滥。
如果在疾病的早期,是很容易应付的,可由于这种消极的结果,导致疾病发展到越来越严重的地步。真到了危及生命的这一步,病人才不得不重新选择,可是的最佳时机不存在了,已经错过了。
所以说,从中医、从养生的角度讲,所谓亚健康,是疾病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状态,而是疾病加重、加快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重视疾病的调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自己有病?又怎么知道自己的病究竟是哪里出的问题呢?接下来又要探讨第二个问题。
第二章  怎样看待中医、西医对健康状况的判定
对西医检查的理解。
西医检查分为两个主要方式:标本化验和仪器透视。模板的制作
首先看标本化验,就像验血,验尿等,化验出来一大堆数据,这些数据很科学,这是很多人信赖西医的原因。诚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检查越来越数据化,明确化,为我们诊断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这些所谓科学的数据,可用性和准确性有多大?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采标的差异性。人都有个体差异以及时间差异,如果我们多喝一杯水,所采取的样本就会不一样,今天采样检查的结果,和明天采样检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2)采标的误导性。我在《糖尿病考》里也讲过这个问题,一验血,血糖高,马上吃药降糖。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身体里的糖多呢?还是身体里血少呢?因为同样的糖存在一斤血里和二斤血里,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们的血量少,如果我们把血补上,血糖还会高吗?我们为什么不补血呢?(3)采标的应用性。现在化验的数据五花八门,但使用性不强。我们检查出来数据,是为治病提供参考依据的,但根据这些数据或者使这些数据都达到了正常,我们的病就治好了吗?如果用这些数据治不好我们的病,这些数据有用吗?
新型环保砖
再看仪器透视。诚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我们的诊断提供了很高的准确性,但就真的准确无误吗?我对西医的透视了解不多,不敢妄下结论。但我记得书上讲过,如果身体里长肿瘤,在小于2毫米的情况下,是透视不出来的,只有超过3毫米的时候才能透视出来。也就是说,透视出来的肿瘤如果1毫
米的话,实际已经是3毫米了。这也是为什么肿瘤疾病开始查不出来,而一旦查出来就到了中、晚期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是不是事实,我想应该是真实的,要我说,对仪器透视的认识,还是要从应
用性和使用性来考虑。一个专家看了一辈子的病,都成了专家,还能看不出什么病?一点小毛病,就非要上仪器检查,那是不是为了多捞提成?有点小毛病,就花高额的检查费,有没有这个必要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自己给自己搞些“小诊断”?相信自己的感觉,应该比相信一些数据更靠谱。
对中医辩证的理解。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在对疾病的诊断上,都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就像我们通常说的“隔皮猜瓜”。但“猜”的对不对,是能不能把病治好的关键。西医在这方面更直接,干脆把症状当做疾病来治,省略了辩证,这显然违背了医学的科学性。一些简单的疾病,也就是“症”直接是“病”的时候,这种“直观”尚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绝大部分疾病,“症”和“病”是分开的,“症在外,而病在里”,症是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疾病,症状所告诉我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的症状可能是报警信号,有的症状可能是身体自救,有的症状可能是康复过程。如果症状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却把这种求救信号当病来治,把唯一能给我们提供帮助的“向导”给抹杀了。疾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却扔在一边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恶化。中医为什么要“望、闻、问、切”呢?也是因为“隔皮猜瓜”,中医为了把疾病诊断的更准确,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相互验证对疾病的判断,所以中医的“望、闻、问、切”,体现了对医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显然,中医的“四诊”在医学领域中的全局观念,是值得现代医学要遵从的,而且在一些慢性病或者亚健康期间担当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望、闻
、问、切”毕竟也是“隔皮猜瓜”,是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前人总结和应用的一套诊断方法,它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人们大多不再相信和依赖这方面的诊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随着对人体的认知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总不能老是抱着祖宗的一些落后的东西,自弹自唱自我陶醉,中医的“四诊”也应该进行改良和变更,跟上时代的步伐。
那么,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大家对这方面又不精通,什么虚啊、实啊,又是寒啊、热啊,同样搞得我们无所适从,况且现在的“脉诊”、“手诊”、“面诊”、“骨诊”等,学派众多,各说不一,杂乱无章,更是把我们搞得难分“伯仲”。还没开始对身体进行调理,先把自己闹得迷迷惑惑。我们身体的状况,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是判断的对呢?还是判断的不对?还没开始抬腿向前走的时候,我们就左右摇晃,又怎么能坚定信心地迈出
第一步,又怎么能够走好第二步、第三步呢?
我们怎么样才能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有个准确的判断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自己身边的,最直观的,切合实际的方法。
第三章  要害环节自诊自疗法
(1)健康五要素:制作智能卡
70sec
通常我们判断健康要从以下五大要素观察:头要凉,脚要热,气要足,血要畅,便要通。
一般情况下,这五个方面能保持正常,身体就不会有毛病。同样道理,如果身体不舒服,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查原因,就会发现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问题解决好。
头要凉。并不是说头越凉越好。第一是说头怕过热,我们都知道发烧会造成大脑炎,所以我们的头不能过热。第二是说要经常保持头脑清醒,没有头疼、头晕的感觉。头要凉但还怕冷,过冷是不行的。无论春夏秋冬,我们的身体都会根据冷暖变化相应地加减衣服,而我们却放松了对头的保护。现在为什么脑血管病这么多,就是我们不知道保护脖子和头。颈椎和头一年四季都暴露在外面,特别是冬季寒冷的天气,身体都穿得暖暖的,只有头和脖子没有保护屏障,而颈椎和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丛,血液一受寒冷刺激就会变得粘稠,流动得就会缓慢。血管一受寒冷刺激也会收缩,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血栓,很多头脑的疾病也是这些原因造成的。所以老年人,尤其是血压高的人,冬季对脖子和头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脚要热。手和脚处于血液循环的最远端,手凉、脚凉,说明身体气血供应能力减弱,或者身体里血液循环有了“不通”现象。我们这里那里,其实这就是身体最直接最重要的健康指标。大家都认为过于简单的就不重要,大家都不重视这些简单的现象。而宁肯相信那些所谓体检指标,或是折腾一些什么“阴盛”、“阳虚”等摸不着边际的“高、精、尖”,岂不是重学“郑人买履”,而丢了西瓜捡芝麻?怎样解
决手凉、脚凉的问题呢?一是补足气血,二是按照我在《傻瓜健康法》一文里介绍的办法,打通经络。这两点做到了,手脚的问题就解决了,同样的道理,身体的整个健康状况也得到了解决。
气要足。西医不讲气,中医讲气,并把气分为“宗气、精气、元气”等。自古以来,中医对各种气的理解不同,说法不一,很难明确阐述,也很难界分。况且逐气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左右,很难让一般人理解,所以很多人也就不太重视气的概念和气的修炼。我们这里所讲的气,是人体的元气。什么是元气呢?如果用我们民间的说法,叫作“活力”,这又有点抽象,也难以用具体文字来描述。再进一步理
解,就是人体的“动力”、“运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比方说,我们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运力,做提肛功法,做吐痰功,做收腹、鼓腹等,靠的就是气。再比如,年轻人“血气方刚”,小便的时候能够尿得很远,而到了年老“气血衰弱”,小便很容易尿湿裤子,这就是“气虚”的形象比喻。像尿频、尿不尽、早泻等,就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像久病之人,整天无精打采,老是浑身没劲,不愿多动。而健康之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这就是“气”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所以,气虚影响循环,影响吸收,影响代谢,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怎么判断“气虚”呢?很多养生书上介绍了很多办法,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比如出虚汗、气短胸闷、浑身发软、行动没有耐力等。我这里再介绍一个简单的小办法,用手指用力压住其它手指肚,迅速松开,能快速弹起恢复原状,说明气尚不虚。如果弹起来的很慢,就说明气虚,就要考虑“补血补气”。为什么要一块
补呢?“气血同源”,“气为血化”,气血“形影不离”,气助血行,血带气走,血足气强,气乱血乱。怎么补呢?要同时分两步:一是修炼,二是滋补。因为上面讲了,“逐气”相互转化,所以第一就是练我讲的《气沉丹田吐纳功》。第二我在《尝试才能打造美好人生》里讲到的喝“补虚茶”。如果血虚,当归放三分之二,如果气虚,黄芪放三分之二。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小办法,只要坚持两三个月(身体较差的时间就要长点),你的“气”就会大变样。接受我的建议的康友,都坚持喝“补虚茶”,都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月经不正常的人,原来时间拖后,量少,喝一两个月后正常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气血补上来了。
血要畅。就是说血液循环要通畅,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络畅通,二是气行要走正道,三是血液要充足,四是血液质量要好。关于经络——我在《健康的统帅》里已经讲了它们的重要性。关于气行要走正道呢——就是人不能爱生气,气乱走血就乱窜。经常生气就会造成“气滞血瘀”,就会经常生病。有人几个月前还好好的,一场“闷气”下来,癌症后期,“情志”对健康的危害相当大。关于血液充足——就是指的血液总量,我在《健康的堡垒》里也已经讲过血总量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化验血液会有这么多的血糖高、血脂高呢?很多人并不是这高那高,而是血液总量少,把气血补上来,很多“高”就会不高了。怎么判断血虚呢?除了很多养生书上介绍的,这里我也介绍一个小办法,把手紧握攥成拳头,然后
铑粉>盾构机过站松开,马上恢复红润,说明血不虚。如果发白的地方老是没有红润,就说明血虚。怎么补血呢?我在
《健康的堡垒》里也有介绍。关于血液的质量——我们知道血液要有充分的营养,光是水分不行。血液里尽是水(稀了)不行,有一个“渗透压”问题,就会渗血(出血症)。血液粘稠了也不行,流动就会变慢,就会容易“瘀堵”。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高粘”、“高脂”,怎么判断呢?除了体检外,我这里也介绍一个小办法,用大拇指肚,向指甲方向按压推挤另一个大拇指肚。如果红润,说明血液质量好;如果发黑、发暗、发紫,就说明“高粘”或“高脂”。解决的办法,还是喝“补虚茶”,只不过要再加点山楂和茉莉花,另外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芹菜、白菜、苹果等降脂水果和蔬菜。
便要通。主要是指大小便要及时、通畅、排空,有便感就要排,一排就透彻,淋漓畅快。尤其是小便的“晨尿”,要黄要有沫有味,说明身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排毒功能正常。现在大小便不正常是困扰人们健康的棘手问题,像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以及大便几天不解等,也是诱发其它病变的“罪魁祸首”。其实这也是和“气血虚弱”有密切关系,像尿频、尿不尽,都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很多人这样,那样,其实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关键问题是要“补气血”。像便秘现象,补足了气血,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另外呢,多做几个功:“提肛功”,每天练习提肛200下,坚持下来,不仅便秘能好转,身体其它感觉也会有很大变化。“揉腹功”,从丹田(关元穴周围)向小腹左下角(阑尾处)开始,上走,横走,下回,这样旋转一圈,叫正揉。就是顺着肠道行走的方向,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再反方向揉一圈,叫反揉。右手正揉两圈,左手反揉一圈,每天一共做300下(正200,反100),这样坚持几个月,不仅便秘的问题能解决,大肚子也会变小。一提便秘的问题,
很多人就会感兴趣,特别是糖尿病人和肥胖想减肥的朋友,如果按照上述办法效果还不明显,再介绍两个办法。一是在胳膊上刮痧舒通调理大肠经和小肠经,二是在食指(大肠经的商阳穴)和小指(小肠经的少泽穴)上用消毒过的细针扎几个小眼,挤出几滴血。这是台湾的张先生(现住上海)来我这里学习的时候介绍的办法,他用这个挤血办法治好了他多年的便秘。在此也对张先生的探索创新表示敬佩和感谢!
(2)健康排毒四通道:
我在其它文章里讲过,所有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两点:一是营养不到位,细胞组织饿出来的病。二是废物排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15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身体   疾病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