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呼吸机管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3.呼吸机管作为呼吸机和人工气道或面罩等连接装置之间的气体通道,是保障呼吸机送气入肺和气体由肺排出体外的重要连接通道,呼吸机管有呼吸管和连接头组成,需要通过将呼吸管和连接头进行合模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呼吸机管,这样呼吸机管才能通过连接头与呼吸机或面罩进行连接,现有的模具在对呼吸管和连接头进行合模时,大多在连接头处设置一芯棒,通过芯棒将呼吸管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相抵,再配合模具进行压合,为确保合模后呼吸管与连接头之间的稳定性,芯棒在预设时其尺寸已做相应固定,该尺寸下能实现最好的支撑效果,使得呼吸管与连接头稳定连接,但如此固定设置也给呼吸管和连接头的设置带来不便,由于芯棒的尺寸固定在呼吸管与连接头相互合模时所预留的空隙非常狭小,因此时常导致合模后呼吸管与连接头的合模端出现裂缝,导致呼吸机管的成品率较低以及使用寿命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提高呼吸机管成品率的合模模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
6.具体地,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活动压块,活动压块与芯体的前端形成压力槽,压力槽内嵌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可变式支撑端。
7.具体地,所述芯体的中部设有一与芯体轴向相通的通孔,所述活动压块包括压头和与压头一体成型的拉杆,拉杆穿过通孔由芯体的前端延伸至芯体的后端,压头与芯体的前端形成所述压力槽,通过拉杆的推拉以改变压头和芯体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压力槽大小的改变。
8.具体地,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前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压头的后端可活动设于容纳槽内,压头的前端与芯体的前端形成一所述压力槽,压力槽呈圆环状,所述弹性件设于压力槽内使得压头的后端与容纳槽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
9.具体地,所述弹性件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10.具体地,所述芯棒呈圆柱状,芯棒的前端半径小于芯棒的后端半径,且芯棒由前端至后端其半径逐渐递增。
11.具体地,所述模具本体处设有压力气缸,压力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
12.具体地,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压模和与上压模相对设置的下压模,上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上压槽,下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压槽,相对应的上压槽与下压槽相互盖合形成所述合模腔。
13.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s1、将待合模的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先后套设与芯棒处;s2、将上压模与下压模分离并将芯棒放置与下压模的下压槽内;s3、将上压模与下压模进行合模,使得上压槽与下压槽盖合形成合模腔,此时芯棒位于合模腔内;s4、在合模时,通过压力气缸对拉杆进行拉动,以实现压头与对压力槽进行压缩,使得弹性件受压向外膨胀并对连接头和呼吸管的合模处进行支撑;s5、在完成合模后,压力气缸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弹性件失去压力恢复原状,以便于完成合模的呼吸机管进行脱模。
14.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芯体和可变式支撑端形成芯棒,以便于通过可变式支撑端与合模腔内的间隙实现连接头和呼吸机管的快速套接,再合模时通过可变式支撑端增大的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对呼吸机管的合模,便于合模的同时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19.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芯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芯棒的拆解机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包括:10.模具本体;11.压力气缸;12.上压模;13.下压模;14.合模腔;15.上压槽;16.下压槽;20.芯棒;21.芯体;22.活动压块;23.压头;24.拉杆;25.通孔;26.容纳槽;30.弹性件;40.间隙;50.压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如图1至7所示,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和芯棒20,模具本体10内设有合模腔14,芯棒20设于合模腔14内,芯棒20包括芯体21,芯体21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14内并与合模腔14具有间隙40,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14之间的间隙40。在本实施例中,合模腔14内的直径为19.0毫米,可变式支撑端在正常状态下的直径为18.8毫米,在对产品进行合模时,先将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套设于芯体21处,在与芯体21一同放入合模腔14内,在进行合模时,通过增大可变式支撑端的方式,将可变式支撑端由直径18.8毫米增大至19.0毫米,进而再对产品进行注射密封胶,完成注射后实现模腔密封,同时可变式支撑端同时由19.0毫米恢复至18.8毫米,进而便于脱模,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
27.芯体21的前端设有一活动压块22,活动压块22与芯体21的前端形成压力槽,压力槽内嵌设有弹性件30以形成可变式支撑端。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活动压块22的移动减少压力槽的面积,进而对弹性件30进行压缩,使得弹性件30增大,进而实现可变式支撑端的增大,同时通过对活动压块22进行复位使得弹性件30失去压力而恢复原状,进而使得可变式支撑端恢复原状,以便于产品合模前的准备和合模完成后的脱模。
28.芯体21的中部设有一与芯体21轴向相通的通孔25,活动压块22包括压头23和与压头23一体成型的拉杆24,拉杆24穿过通孔25由芯体21的前端延伸至芯体21的后端,压头23与芯体21的前端形成压力槽,通过拉杆24的推拉以改变压头23和芯体21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压力槽大小的改变。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拉杆24对压头23进行驱动,进而通过压头23对压力槽进行压缩,同时通过压缩压力槽对位于压力槽内的弹性件30进行压缩,进而实现弹性件30的增大。
29.芯体21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前设置的容纳槽26,压头23的后端可活动设于容纳槽26内,压头23的前端与芯体21的前端形成一压力槽,压力槽呈圆环状,弹性件30设于压力槽内使得压头23的后端与容纳槽26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50。本实施例中在芯体21的前端设置容纳槽26,以便于与压头23连接,同时实现对压头23的导向,在弹性件30设于压力槽处时,由于弹性件30的弹性,会使得压头23的后端与容纳槽26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50,当对压力槽进行压缩时,压头23的后端与容纳槽26的底部相抵,同时通过容纳槽26对压头23进行限位,进而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弹性件30出现无法回复的形变。
30.弹性件30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密封硅胶圈制成弹性件30,以便于套设于压力槽内,同时也便于对弹性件30进行更换取出,方便对芯棒20的日常维护,此外也
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材质的弹性件30。
31.芯棒20呈圆柱状,芯棒20的前端半径小于芯棒20的后端半径,且芯棒20由前端至后端其半径逐渐递增。芯棒20由前至后不断增粗,以便于芯棒20的进料,同时芯棒20后端能有效对合模时的连接头进行相应限位,防止连接头位移误差过大,进而提高合模效率。
32.模具本体10处设有压力气缸11,压力气缸11的活塞杆端与拉杆24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气缸11对拉杆24进行拉动,以便于提高合模效率,此外也可采用其他驱动装置对拉杆24进行传动。
33.模具本体10包括上压模12和与上压模12相对设置的下压模13,上压模12处设有至少一个上压槽15,下压模13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压槽16,相对应的上压槽15与下压槽16相互盖合形成合模腔14。本实施例中在上压模12处设有两个上压槽15,在下压模13处设有两个与上压槽15对应设置的下压槽16,通过上压槽15与下压槽16相互盖合形成两个合模腔14,以便于同时对两个合模腔14内的呼吸机管进行合模操作,进而有效提高合模效率。
34.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s1、将待合模的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先后套设与芯棒20处;s2、将上压模12与下压模13分离并将芯棒放置与下压模13的下压槽16内;s3、将上压模12与下压模13进行合模,使得上压槽15与下压槽16盖合形成合模腔14,此时芯棒20位于合模腔14内;s4、在合模时,通过压力气缸11对拉杆24进行拉动,以实现压头23与对压力槽进行压缩,使得弹性件30受压向外膨胀并对连接头和呼吸管的合模处进行支撑;s5、在完成合模后,压力气缸11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弹性件30失去压力恢复原状,以便于完成合模的呼吸机管进行脱模。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其特征在于: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活动压块,活动压块与芯体的前端形成压力槽,压力槽内嵌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可变式支撑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中部设有一与芯体轴向相通的通孔,所述活动压块包括压头和与压头一体成型的拉杆,拉杆穿过通孔由芯体的前端延伸至芯体的后端,压头与芯体的前端形成所述压力槽,通过拉杆的推拉以改变压头和芯体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压力槽大小的改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前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压头的后端可活动设于容纳槽内,压头的前端与芯体的前端形成一所述压力槽,压力槽呈圆环状,所述弹性件设于压力槽内使得压头的后端与容纳槽的底部形成压缩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采用硅胶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呈圆柱状,芯棒的前端半径小于芯棒的后端半径,且芯棒由前端至后端其半径逐渐递增。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处设有压力气缸,压力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压模和与上压模相对设置的下压模,上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上压槽,下压模处设有至少一个下压槽,相对应的上压槽与下压槽相互盖合形成所述合模腔。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机管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使用步骤s1、将待合模的连接头和呼吸管依次先后套设与芯棒处;s2、将上压模与下压模分离并将芯棒放置与下压模的下压槽内;s3、将上压模与下压模进行合模,使得上压槽与下压槽盖合形成合模腔,此时芯棒位于合模腔内;s4、在合模时,通过压力气缸对拉杆进行拉动,以实现压头与对压力槽进行压缩,使得弹性件受压向外膨胀并对连接头和呼吸管的合模处进行支撑;s5、在完成合模后,压力气缸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弹性件失去压力恢复原状,以便于完成合模的呼吸机管进行脱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呼吸机管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机管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具本体和芯棒,模具本体内设有合模腔,芯棒设于合模腔内,芯棒包括芯体,芯体的前端设有可变式支撑端,可变式支撑端位于合模腔内并与合模腔具有间隙,可变式支撑端可通过增大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通过芯体和可变式支撑端形成芯棒,以便于通过可变式支撑端与合模腔内的间隙实现连接头和呼吸机管的快速套接,再合模时通过可变式支撑端增大的方式减少与合模腔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对呼吸机管的合模,便于合模的同时有效防止呼吸机管在合模端处出现裂缝,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提高呼吸机管的成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

邬瑞祥 邬瑞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好仕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4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压头   所述   压力   呼吸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