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微生物: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六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
双名法(林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微生物特点: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2、种类繁多,代谢旺盛。3、繁殖快速,易于培养。4、容易变异,利于应用。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裂殖繁殖,个体微小,多数在1um左右,通常用放大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在原生质体外面,厚约10-80nm的略有弹性和韧性的网状结构,其质量约占总细胞干重的10%-25%左右。(G+细菌)是由厚约20-80nm的肽聚糖层构成,并含少量蛋白质和
脂类。(G-)约10nm,分外壁层和肽聚糖层,外壁层主要含有脂蛋白和脂多糖等脂类物质。
革兰氏染:G+(枯草杆菌,金黄葡萄球菌),G-(大肠杆菌)。
初染:结晶紫30s—紫。媒染:碘液30s—仍为紫。脱剂:95%乙醇10-20s—G+保持紫;G-脱去紫。复染:番红(或复红)30-60s—G+仍显紫;G-红。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
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外侧紧贴于细胞壁而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细胞质:又称细胞浆,是细胞膜内除细胞核之外所有物质的统称,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一种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内含物:核糖体、间体、内含颗粒。
细菌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细菌的核位于细胞质内,为一絮状的核区。它没有核膜、核仁,
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很简单。
质粒:是指独立于染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按功能分类:抗药性质粒(R因子)、致育因子(F因子)、降解质粒以及对某些重金属离子(如Hg2+/Co2+/Ag+/Cd2+)具有抗性的质粒。
荚膜: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于细胞壁外的粘液性物质。(产荚膜细菌——光滑型菌落\S型:表面湿润、有光泽、粘液状。无荚膜细菌——粗糙型菌落\R型:表面干燥、  粗糙。)
荚膜的功能:1、对细菌起保护作用。2、有助于细菌的侵染力。3、是细胞外贮藏物。4许多细菌通过荚膜或粘液层相互连接,形成体积和密度较大的菌胶团。5、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菌胶团(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1、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这是利用菌胶团细菌净化废水的重要因素。3、防止被吞噬,自我保护。
芽孢:某些细菌细胞发育到某一生长阶段,在营养细胞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芽孢特点:具有宽厚而致密的壁,不易透水且含水率低,一般在40%左右,故抗干燥性强:DPA含量高,以钙盐的形式存在;在芽孢形成过程中,DPA随即合成,使芽孢具有耐热性,而当芽孢萌发后,DPA释放,则耐热性消失;芽孢中含有耐热酶;芽孢具有高度的折光性,很难着;芽孢的代谢活力弱,对化学药品、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强。
鞭毛:是指某些细菌表面长出的一种纤细而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由细胞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的,穿过细胞壁伸出菌体外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落cgw: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位置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体,也叫落或集落。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质地、颜、透明程度。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
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区别: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体丝,菌丝直径不超过1.5um,大多数约在1.0um以下;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放线菌分布:特别是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较多。土壤中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土腥味素所应起的。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长在培养机内和紧贴在培养及表面,并缠绕在一起形成密集菌落。
基内菌丝主要功能:1、吸收营养物质。2、排泄代谢废物。
基外菌丝:又称气生菌丝。是由基内菌丝长出至培养基外,伸向空中的菌丝,它比基内菌丝粗。
孢子丝: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基外菌丝上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其功能是作为主要的繁殖体。孢子丝的形状及在基外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不同的种类而异。
磁电编码器
孢子打铃器:孢子常具有素,孢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它只耐干旱,而不耐高温,这与细菌的芽孢是不同的。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容易在培养基上生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菌丝体片段,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生长成菌丝体而组成菌落。放线菌的菌落介于细菌和霉菌菌落之间,以菌落形状就容易区别开。一般来说,放线菌在基质上生长牢固,不易被接种针挑起,这是由于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而基外菌丝又紧贴在培养基的表面交织成网状;形成的菌落较小而不致扩散,质地较密,表面呈紧密、絮状、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菌落;菌落正、反面往往具有不同颜;菌落有特殊气味。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形成无性孢子。
放线菌孢子形成的三种方法:1、凝聚分裂。2、横隔分裂。3、包囊孢子。
递进式分配器
放线菌与细菌的异同:放线菌和细菌同属于原核微生物,不具有完整的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壁均有粘多糖构成粘性复合体,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某些放线菌生有细菌型鞭毛;放线菌的菌生直径小,通常为0.2-1.0um,与杆菌相似;抑制细菌的抗菌素,对放线
菌同样有抑制作用;而这生长的pH值范围大都一样,pH值为6.0-7.0。二者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的分支菌丝体,而细菌没有;在繁殖方式上,放线菌以孢子繁殖方式繁殖,而细菌则以分裂方式繁殖。
蓝细菌:亦称蓝藻、蓝绿藻。以裂殖为主,少数有孢子,无性繁殖。蓝细菌液体培养不浑浊。
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中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即细胞核有核膜、核仁,进行有丝分裂,原生质体中存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线粒体,有些还含有叶绿体等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它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真菌:是指单细胞(包括无隔多核细胞)和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和藻类区别:真菌和藻类在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主要区别在于真菌没有光合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有机营养型的,而藻类则是无机营养型的光合微生物。
酵母菌:是指以芽殖为主,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一般呈卵圆形、球形、椭圆形或柠檬形等)
酵母菌繁殖方式:大多数芽殖,少数裂殖。
霉菌: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属腐生性或寄生性营养。
霉菌的营养体: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菌丝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类型。
霉菌的菌丝体:其构成与放线菌相同,分为基内菌丝、基外菌丝和孢子丝,各菌丝的生理功能亦相同。
霉菌的菌落特征:霉菌与放线菌一样,霉菌的菌落也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因菌丝较粗而长,形成的菌落较疏松,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十几倍。有些霉菌,如根霉、毛霉生长很快,菌丝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可无限蔓延。有一些霉菌可将水溶性素分泌到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不同颜;一些生长较快的霉菌菌落,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较年幼。因霉菌的菌落疏松,故易于挑起。
双面针织机霉菌的繁殖方式:主要靠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繁殖。
单细胞霉菌:毛霉、根霉。
多细胞霉菌:曲霉、青霉。
霉菌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估计与絮凝体的形成和活性污泥的膨胀都有联系。
原生动物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原生动物门属真核原生生物界,他们的个体都很小,长度一般为100-300um。大多数为单核细胞,少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核。原生动物在生理上具有完善的系统,能和多细胞动物一样行使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机能。常见的“胞器”有:行动胞器,消化营养胞器,排泄胞器,感觉胞器。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动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寄生性营养。
原生动物分类: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
鞭毛虫分类:植物性鞭毛虫(最普通的植物性鞭毛虫为绿眼虫,亦称绿裸藻)、动物性鞭毛虫。
纤毛类:为纤毛纲,特点是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行动或摄食的工具。
纤毛类分类:游泳型、固着型。
纤毛虫喜欢吃细菌及有机颗粒,竞争能力也较强,所以与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较密切。大多数钟虫在后端有尾柄,他们靠尾柄附着在其他物质(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的生物膜) 上。
附着虫作用:可以降低水中游离细菌的数量,降低水的浑浊度,对废水生物处理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指示生物:钟虫等都经常出现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可作为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
后生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幼虫等。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较好,但如数量太多,则有可能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
甲壳类动物:它们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料。他们若大量繁殖,可能影响水厂滤池的正常运行。
氧化塘出水中往往含有较多藻类,可以利用甲壳类动物除藻。
病毒的形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呈球状、杆状、椭圆状、蝌蚪状、丝状等。
病毒的化学组成:大多数为蛋白质和核酸。(结构:螺旋对称结构—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结构:腺病毒。复合对称结构:噬菌体、T4噬菌体。)
增殖(复制):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机制,在病毒核酸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装配为病毒颗粒,再以各种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病毒粒子。
增值过程: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等连续步骤。
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两部分。
裂解反应|烈性噬菌体|敏感性细菌:病毒侵染寄主细胞后,能引起寄主细胞迅速裂解。
溶原性反应|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继续生长繁殖。
裂解量:每个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一步生长曲线两票系统:1、裂解量=突破期后平均噬菌斑数/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噬菌体粒子数。
影响水中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对水中病毒的影响:温度、光线、渗透压。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2:2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11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菌   菌丝   细胞   菌落   放线菌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