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边缘智能

技术研究/Technology
工业边缘智能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宋华振
在IT与0T的融合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
种认为人工智能作用不大,必须掌握工业机理模型;另一种夸大AI的作用,显然前者通常来自于0T领域的专 家,而后者多半来自IT领域的专家,这其中各有道理却 又有一定的局限。
边缘计算从IT角度的任务是搭建通用的计算架构,对于应用而言,AI如何在边缘得到应用则是“边 缘计算”是否可以落地并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无论对 于商业、管理还是工业现场的应用来说,应用为王仍然 是计算架构的发展根基。
在工业边缘智能中,需要澄清工业智能与商业智 能的差异、实现工业边缘智能的方法路径,这样才能有 效地推进边缘智能的发展。本文即从工业AI与商业AI 差异、工业边缘智能的角与意义、实现方法与架构,结合案例做简要的分析,以与产业专家共同探讨。
1工业A I与商业A I的差异
工业场景中的A I应用与商业A I场景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数据维度不同
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不同于高维度数据的大数据,在图像、语言与声音中,富含多维度数据,这本身 就适合AI发挥其力量,而工业数据更多是低维度的数 据,其数据函数经常会呈现线性关系,因此对于工业数 据来说,很多时候,机理模型即可有效处理,这也是为 何机理建模在工业里有着悠久历史的原因。
1.2数据类型不同
工业的数据属于典型的“小数据”,即,数据量 经常比较小,就像故障数据,我们需要对大型传动机组的轴承进行故障数据采集,如果频繁出现故障,那么这 个机组本身的制造商将会失去市场。这些小数据却拥有 较强的特征和指向性,因此与大数据相比,小数据更能 体现有效的价值,而大数据更多适应于趋势性。对于工 业来说,小数据的学习更具有产业价值。
图1为商业AI与工业AI场景中数据类型的差异,可 以看到对于工业里的数据,多是较低维度的数据,数据 量通常较小,属于典型的“小数据”场景。
振动
{\251
电流
丨度、湿度
图1商业AI与工业AI场景中数据类型的差异
1.3异构数据
工业数据的来源多样,有直接采集的传感器信号 数据、有经过处理的(处理方式也会有差异)传感器数 据,并且通过不同的总线对象字典格式存储和传输,也 有来自程序中的中间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类数据,这 些数据本身结构多样,需要统一处理,才能被学习系统 使用,因此,本身数据的标准与规范需要统一的界定。如采用〇PC UA的统一信息建模来获得数据及其属性和 类型的定义,包括周期、采样频率的界定,或者建立统 一的标准接口。
1.4工业AI对于应用的需求差异
工业AI与商业AI不同且必须予以考虑的:
(1)可解释性:由干传统制造业建立在发展比较 成熟的物理学,即机械还原论的基础之上,其本身的可
解释性来自于科学定律、形成的定理、物理化学方程,
就其可解释性而言,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必须意识
到,现实的世界更多的是“非线性”的,而传统的机理
处理更多在线性区,或在拟合的线性区具有良好的表
现,这是因为此区域数据的处理成本较低,实现起来对
于算力的要求也并不高。
工业机理建模通常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可解释性、确
定性,即,通过一个输入可以明确计算一个输出结果,
具有强确定性,而对于基于归纳法思维的数据建模,模
型只能获得近似,并且仅能对趋势、判定逬行分析,很
难对精准的输出进行预测。
(2)周期性数据:周期性是整个工业任务中的显 著特点,这些参数被有效地建立关联,提取有效的特征
值。周期性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对于有效性,确
定采样周期、数据预处理都是首先予以考虑的。
(3)安全性需求:AI在工业的应用中出现安全问 题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可解释性、确定性都是
为了服务于安全性。安全不仅包括了设备本身的损坏、
资产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人身安全,这些是很
多商业AI并不涉及到的问题,也是工业专家对AI应用
较为谨慎的原因。
(4)高性能要求:在工业里,一个判断的错误,无论是将真判定为假,或将假判定为真都是会有潜在风
险,会出现错误或造成浪费。对于工业来说,学习都会
有较大的成本损耗在里面,如:对于机理建模、精益已
经较高的制造良品率来说,一个错误就会让AI的投入失
探针天线
去意义,用户对于AI的意义就会打很大的问号。
2边缘智能的角与意义
边缘计算实际上首先是满足于全局的优化、调度和
策略,这些在传统工业控制与运营管理中已经有涉及,
只是,传统的边缘计算架构更多是一种离散、专业属性
的实现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是如今IT融合
中需要由新的厂商来提供全新架构的地方。2.1边缘计算发挥的优势
边缘计算要发挥的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架构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打破原有的架构、采用新的计算架构来进行连接,
对于流程工业或是离散工业都有意义。传统来说,工业 生产的抗干扰、低功耗、安全性、恶劣环境等多种要 求,使得工业系统往往是基于专用系统或采用封闭架构 而搭建,具有个性化定制的系统特征,但是,对干非现 场层级的边缘计算而言,则可以基于开放架构来实现,进行全局的优化。
(2)边缘架构与智能的全局集成
对于数字化与协同来说,在思想上是建立在全局,而不是单机控制上,边缘架构就会发挥作用,从部署的 地点来说,必然要部署在边缘侧。
贴膜工具(3)打通周期与非周期之间的障碍
如果可以在边缘侧打通传统工业控制系统与开放架 构之间的障碍,就能够让幵放世界的资源为工业所用,无论是开发语言、硬件资源、数字化设计软件,都可以 与工业控制系统实现集成,贯穿整个垂直链条、水平链 条,实现有效的连接。
2.2边缘智能对于传统制造产业的意义
(1)如何替代“技师”的经验
在目前很多产业里,即使发展了许多年的产业,其 工艺Know-How还是会掌握在经验丰富的技师手里,或者说,在很多场景中,人的经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包括很多被认为是先进领域如半导体缺陷识别,依 然是依靠人的经验,通过学习的方式需要消耗较多的人 员来标定缺陷,这样的人又很难有机会与AI专家一起来 尝试,企业也没有机会去给予尝试。
在分析制造场景时,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视角来 分析,一方面要看传统行业如何借助于新兴技术来实现 优化,另一方面,实现角度,我们必须分析其显著的特 征,如何与新兴的智能技术更有效地结合,这两个分 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如何让智能在传统领域落 地,更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新生。
而在工业的传统工艺测试验证中,本身就有“DoE”环节,即Design of Experiments,它对于质 量与流程相关性建立最小测试模型,筛选显著的因子并 对其进行组合测试,使这个组合具有再现性,分析出有
技术研究/ Technology
效因子,并有75%以上的贡献率,而继续进行。如果发
现已经没有显著因子,可以判定为成功的DoE设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传统的制造业也是可
以基于有效的数据测试验证分析来实现这些质量相关
性、工艺相关性的分析,基于数据的方式,必须在了
解制造设计过程相关性的领域知识基础之上来实现,
更高效。
(2)如何应对变化的材料与工艺
材料的变化是各个领域的难题,人们是否能够寻
到更为高效的方式来分析材料的特性,并匹配有效的控
制参数,这些变化如何被有效地构建模型,对于其无法
测量或测量昂贵的领域,是否可以釆用新的测量技术,
或者新的工艺模型形成的方法?
(3)能否寻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在流程工业,如化学、制药、生物等场景里,通过
离线的分析,对质量逬行管控是一种滞后的控制,是否
文具盒生产过程能够寻更有效的模型对质量、工艺适配性进行自主的
学习?
总之,工业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肩负几个方向的
责任:
(1)如何为传统的产业赋予新能
很多时候,人们把印刷、食品、制药这些产业视
为夕阳产业,认为这些产业本身经历百年,已经发展到
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状态,似乎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但
是,这完全不是事实,至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种歧
见。
(2)从传统的单机到连线生产,新的边缘计算架 构能否提高效率?
3针对工业AI的架构设计
事实上,从工业视角来看边缘智能,对于传统的自
动化厂商而言,也是一个借助IT技术来扩展其数据应用
的路径,有着丰富的控制应用实践,边缘智能也可以与
实时控制结合,将优化的结果如智能模型的本地推理、
参数优化的结果部署到控制任务来执行,以及将智能的
判定用于产线的报警、不良品剔除等任务,这些都是IT
与〇T融合的典型应用。3.1通信集成
对于连接的打通,OPC UA over TSN、降低工程
量、模块化的网络、扁平化设计,才能实现边缘智能,这属于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
对于OPCUA的角,更多在于信息建模,以及将 数字化设计与运营管理和实时控制紧密结合,通过数字 化设计软件与控制任务的软件可以实现对接。
3.2跨平台方法
3.2.1系统之间的融合---Hypervisor
为了在幵放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与RT〇S 之间进行隔离,采用I型H ypervisor,Hypervisor是 一种虚拟的方法,如图2所示,以其作为中间件,将 W indows与Linux运行幵放任务,Runtime运行实时 控制任务,可以在X86的多核上分别运行两个不同的 任务。
图2 Hypervisor技术将CPU资源分别用于开放任务和
实时任务
3.2.2 Java/Python与控制之间的衔接技术
为了有效的应用软件来开放应用,将开放的环境 如Linux上的Eclipse与自动化的Automation Studio (贝加莱的自动化任务幵发平台)之间通过ex〇S进行 对接,使得基于Java、Python开发的开放应用与控制 任务之间实现匹配,这是一个有效的边缘结合方式,在W indow s/Lin ux上可以运行机器学习算法,而在 Runtime上可以运行实时控制任务。
图3中的架构让IT与0T的任务可以在应用层面得以 衔接,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机器学习的模型可以 对实时任务进行“观测”,并对其产生的数据进行质量 相关性分析、参数最优匹配的学习,以收敛整个控制任
务的质量、能耗、时间到合乎效率的方向。4工业智能应用案例
图3在应用架构上的边缘智能实现
3.3基于云计算、边缘推理的架构
自动化厂商除了本身可以提供边缘智能的结合应 用,还可以通过〇PC UA/MQTT与第三方云端系统实现 连接,作为边缘侧,将现场数据上行至云端进行训练,而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在本地,由本地的Hypervisor 架构中所运行的AI加速器,或本地架构的算力进行高实 时性要求的本地推理,并将结果与执行系统如机器人、运动控制实时结合,实现如不良品剔除、标记等制造任 务,形成灵活的边缘智能实现架构。
图4以贝加莱的工业PC运行双系统为例,通过与华 为或Intel的AI加速器的连接,可以逬行本地的智能推 理,并可以实时与控制任务,如机器人、伺服驱动器、I/O形成执行,将任务实时处理。
对于个性化生产的质量迭代、快速换型中的参数 匹配、预测性维护中的应对机制而言,这一架构可以解 决现场的边缘智能与实时任务紧密结合。
对于工业的边缘智能而言,有了架构,需结合实际 应用来说明其有效性,在本小节,将以光伏晶片切割装 备上的预测性维护作为一个案例,分析其如何实现边缘 智能。
4.1应用背景
在光伏晶片的生产中,晶棒需要被切割为薄片,进行后道的清洗、制绒、刻蚀、PECVD的过程,单晶 硅切片设备通过金刚线缠绕于主轴上,晶棒被“锯”成 一片片的单晶硅片,这个缠绕可以达到3000〜4000片的 密度,意味着每一次切割过程可以同时切割3000〜4000 片。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则意味着一根晶棒会变成废 品,这对于生产厂商而言会有较大的损失,因此如何进 行早期设备健康预警,有着非常现实的商业价值。
4.2机器学习的切割设备分析过程(如图5所示)
一次切割过程的振动曲线
短时傅里叶变换
图像特征提取
支持向置机分类
设备正常/异常
图5机器学习的切割设备分析过程
图4云-边-端的协同架构
蜂盘
技术研究/Technology
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出 时频分析,将原始的一维时域振动曲线转换为三维的时 频,如图6所示。横坐标为时域,纵坐标为频域,颜 维度则代表着能量大小,越高亮即此时频点能量越大。
图6短时傅里叶变换后的振动信号
(a)正常;(b)异常
可以看出,在时频图上,正常数据的高亮部分与异 常数据的亮度分布是不同的。利用图像处理的特征提取 方法,可以进一步地提取高亮的分布信息。最后,将提 取的特征值输入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器中,则分类 器可自动输出设备健康状况是正常或异常。在实际测试以看到,边缘智能本身是可以在现有的X86架构中去实
现,而控制则可以在Runtime中实现。
5工业边缘智能应用展望
在实际项目中,根据需求,工业智能应用实现方法
可以多样,除了预测性维护,在参数寻优、缺陷分析领
域也有着大量的应用潜力,但是,工业领域的边缘智能
需将商业AI的算法、模型与工业知识、机理模型紧密结
合,才能完整地发挥效果。
工业边缘智能必须结合工业知识,工业的缺陷分析
应用场景非常多:
(1)生产中的多种缺陷分析:例如制药领域的灯 检,对于液体制剂的容器的封盖、瓶身质量、裂纹、悬
浮物、金属异物检测,需要非常强的机器学习能力,以
应对各种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
这不仅关乎成本,也关乎人身安全。
(2)安装过程中的缺陷检测:个性化对单品质量
中,对多线切割机上采集到的大批振动数据进行相应处 理,得到特征向量集合,并进行分类。其中部分维度的 数据及其分类结果如图7所示,可见,由支持向量机的 分类器可精准地将数据分为两类,从而检出故障数据。
图7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分类,
正常(绿),异常(红)
储值卡系统经过短时傅里叶变化及图像特征提取后,正常与异 常的振动信号之间的区别被提炼得明确、清晰,易于分 类。因此,后续采用的AI分类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架 构,即可实现几乎100%的检测精度,提供了一个高可 靠的预诊断方案。
4.3实现架构
在这个应用中,振动分析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但是,这个架构中,并未使用到非常复杂的架构,仅在 本地边缘执行侧运行基于X86的PC,以及控制系统。可的要求变得更高,需要一定的动态响应能力,即快速的 迭代,这适合边缘智能的应用场景,在各种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订单的变化 较快,边缘侧必须快速学习、即时响应,虽然并不需要 控制的微秒级,但是,在越短的时间响应,其因为测量 的滞后性带来的不良品率就会大幅降低。
(3)工艺参数寻优:对于经常变更的材料而言,无论是流程工业中的生产,还是离散工业中的金 属、玻璃、塑料、纸张等,都需要适配相关的参数来 获得高品质,这正是边缘智能发挥的地方,在这个场 景中,要结合工艺建模,利用数据的算法实现参数的 收敛。
工业边缘必须结合工业的现场知识和工业本身的控 制能力,自上而下进行全局优化和数据处理。EB
作者简介:
模板的制作宋华振(1975-),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现任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传播经理,主要从事工业通信技术、行业解决方案推广。兼任SAC/ TC124/SC4委员、SAC/TC159/WG18委员、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分委会委员,曾参与出版《面向中国制造业2025的智能化转型》、《美国制造创新网络研究院解读》等书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072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业   数据   边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