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心喝“三茶”

夏至养心喝“三茶”
脱磁器2020-06-16 11:03生命时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张晋  副主任医师 孙其伟
6月21日是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中医认为,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极盛阶段。由于内外夹热,人的心情容易烦躁,极易出现“情绪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至节气养生,静心养心是首要原则,给大家推荐三款花茶。
竹叶薄荷茶。取竹叶3克、薄荷2克、绿茶3克,一起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闷泡8分钟即可。此方适用于燥热失眠、暑热烦渴者。
冬瓜皮茅根茶。取冬瓜皮3克、白茅根3克,冰糖适量,一起放入杯中,加入沸水,闷泡10分钟,放凉饮用。此方适用于心烦气躁、口渴水肿者。
菩提叶百合茶。取菩提叶10克、百合3克,蜂蜜适量,将菩提叶剪成小片放入杯中,加入百合,冲入沸水,闷泡10分钟,调入蜂蜜即可。此方适用于心悸失眠、压力较大、血压偏高者。
夏至养心也要在生活方式上多加注意:晚上休息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坚持午间小睡,中午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平时少喝咖啡、酒、浓茶等,心烦意乱时听听轻音乐、看看书;日常饮食要清淡,多吃苦瓜、黄瓜、丝瓜等蔬菜,适当食用绿豆汤、凉茶、西瓜等消暑食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因人因事斤斤计较,心态要平静谦和。▲
养生四法,安然度夏 
2020-06-15 09:05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赵 艳
黑发液传统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认为,养心之道莫过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提出了形劳而不倦、心安而不惧、德全而不危、志闲而少欲等养生观。大家不妨跟着《黄帝内经》一起学习养心,安然度夏。
形劳而不倦。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使人疲倦,因此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房事方面强调不过劳、不过倦。《黄帝内经》提倡劳逸结合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既要坚持适度劳作和运动,让人体气血充盛、百脉畅达、精气流通,又要懂得休息,认识到“逸”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机体强健,进而祛病延年。从中医角度讲,“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都可当做夏季的运动健身方法。
心安而不惧。中医强调“夏养心”,是因为天气闷热,人的情绪容易心烦意乱,所以要注意防止情志致病。《黄帝内经》指出,任何情志活动均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不良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的情志变动对人体正气的损害十分严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志失调可累及五脏,虽各有所伤,但不外乎引起气机失调,导致气化功能失常,进而产生各种疾病,即“百病生于气”。因此,人们在日常养生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的情志变动,保持心胸开阔和乐观愉快的情绪。当然,
人是情感动物,情志变化和不良精神刺激均难以避免,重要的是懂得及时察觉并自我调摄,从而达到“心安而不惧”。
德全而不危。《黄帝内经》开篇即言:“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亦不能长寿。”在现代人的观念中,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其实道德也是一个人得以健康长寿的根本。所谓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中医学认为,修养道德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联系,对人的健康长寿具有重要影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奉献为荣,不损人利己,不斤斤计较,不愁肠百结,更易获得健康与长寿。可见,养德与养生并重,则福寿可期。
志闲而少欲。现代人,常将名利荣辱看得太重,困于功名利禄的精神枷锁之中,为物所扰而不能自拔,心志不得畅怀,精神随之抑郁,进而失去健康。《黄帝内经》强调“志闲而少欲”,即养生要能控制剧烈的情志变化,避免大喜大悲;同时,要减少欲望,放下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因此,养生过程中,需注意尊重人类与生俱来的情志与欲望,既不放任,也不压抑,当是有所求,有所不求;当是少私寡欲,清静豁达,不贪心,不唯利,则可神清气顺,轻松自如,健康长寿。▲
浮小麦饮止汗解渴 
应用系统集成生命时报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
很多自汗、盗汗患者特别怕夏天,因为汗出得更多,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在此推荐一款古方,适合表虚或心气虚引起的自汗和盗汗等症状的人饮用。
准备浮小麦300克,洗净,放入砂锅内,小火炒制后,取出研为细末,装入瓶中储存。每次取6克左右,用米汤调匀,可连续饮用几天。
元代《卫生宝鉴》记载:“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浮小麦为小麦未成熟的果实,味甘性凉,有养心止汗的功效。米汤送服,可增加益气固表的作用。该方用料简单、制作方便,读者朋友不妨一试。▲ 
各种睡不好,怎么调脏腑 
2020-06-16 11:00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越来越多的人正因各种“睡不好”而烦恼。《2018年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10万人中,有83%左右的人经常受到睡眠问题困扰,其中,入睡困难和睡眠浅的人分别占25.83%和26.49%。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健康,会诱发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睡眠障碍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亏虚等因素造成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所致,对待入睡难、睡眠浅、醒后疲惫等问题,上应辨证施治。吸音海绵
入睡难。入睡困难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且多因“火”。中医认为,心主神,肝胆主情志。如血虚肝郁的虚火,常有入睡难、口干心悸、腰酸软、胸胁胀痛感等症状;而心肝火盛的实火,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心烦焦虑、面红口苦等,这类患者应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为主。轻症静心和放松就可缓解,建议每天选择八段锦、散步或快步走等运动,每次30分钟。另外,睡前泡泡脚,可使肌肉、心情放松,调补五脏、协调阴阳、缓解焦虑,失眠状况也会随之改善。饮食方面,可多食鸡蛋、红枣、麦冬、柏子仁、淡竹叶、白芍药等具有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
睡眠浅。“胃不和则卧不安”,睡眠浅可分为时睡时醒和无法进入深度睡眠两种。其中,时睡时醒,多与心血失养、脾胃失和有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就会导致气血缺乏、心神失养,从而睡眠不安。这类人应减少用脑,同时做到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长期劳累过度。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饮食过饱、过热、过凉、过咸等,造成腹胀、胃痛,辗转难安,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出现,导致时睡时醒。此类人饮食上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的人多因身体虚弱、精亏血虚而致,与思虑过度、纵欲过度等因素有关,最终造成肾阴耗竭,心火独亢,水火失济。这类人要从养心补肾调起。中医认为,“红入心、青入肝、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养心以红、调肾以黑
食物为主,如大枣、花生、枸杞、黑米、黑芝麻、核桃仁等。此外,坚持按揉太溪(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关元(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等穴位,也有一定功效。
醒后累。睡醒了依然感觉疲惫,可能是痰湿作祟。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使人四肢沉重、疲劳、失眠,肥胖人尤为多见,日常应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可用荷叶10克,冬瓜皮、生薏仁各15克煲汤或煮粥,也可用陈皮5克、玫瑰花5克泡茶饮用,睡前1小时喝50毫升左右即可。▲
黄芪泡水,适合老人补虚 
2020-06-04 15:15生命时报
广东读者王先生问:我70多岁了,患有心衰,常常会感到憋气和气短。有个朋友告诉我,黄芪有补气的功效,于是我每天泡黄芪水喝,半个月后,气短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想问问专家黄芪泡水能不能长期喝,有没有什么禁忌?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任剑雄答:从中医辨证角度看,王先生证属心气不足。老年人大多阳气虚衰,心失温煦,心阳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运行,以致心脉瘀阻,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黄芪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古代称之为“黄耆”,黄是指其颜,耆是长者的意思,意为“众补药之长”。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二经,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利水消肿的功效,中医主要运用复方或单味黄芪,气虚引起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怕冷怕风、虚人自汗、反复感冒、眼脸或四肢浮肿、内脏脱垂等症状。所以,王先生每天喝黄芪水是符合中医辨证原则的。在中医的补气药中,黄芪药力较和缓,不像人参那样大补元气,往往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奏效,故适用于慢性气虚患者。不锈钢钢锭
自动抄表水表
黄芪泡水能不能长期喝,主要取决于患者有没有阳气不足的症状。中医认为,“有虚才有补”,只要患者阳气虚的症状持续存在,服用后也没有出现不适,是可以长期喝的。如果气虚症状已基本消失,或久服黄芪“上火”了,应暂停服用,观察后再决定停用或继续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黄芪,炮制方法不同,药效也会有差异。如加蜂蜜炒制的炙黄芪相对于生黄芪来说,重在补气升阳,更容易“上火”。此外,相对于黄芪单味泡水喝,黄芪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等,更能兼顾整体症状,精准,但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2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03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芪   情志   睡眠   症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