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促进龙江生态农业发展

8
号),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为发展现代渔业,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渔共生、鱼菜共生等综合种养技术新模式,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与有机大米生产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2015年,兰西县与有机大米生产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了1100亩。未来三年内将以兰西县长江乡光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兰西精耕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大米基地为基础,扩大与有机大米生产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力争发展到3000亩。
2、积极探索稻渔共生高效模式今后将重点发展稻鳅共作模式。在技术措施上,一是加强田间工程建设,开挖高标准鱼沟,扩大泥鳅的生存空间;二是引进高质量的浮性膨化饲料进行投喂。通过上述措施,提高泥鳅产量和效益,力争泥鳅亩产50kg 以上,亩增效500元以上。
电视机模具3、加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及渔民培训以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邀请省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对全县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及渔民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2015年计划培训50人次以上,以后每年都培训一次。
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促进龙江生态农业发展
王艳波1孔令杰2张毅2高天宇1
(1肇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肇源166500)(2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stimulsoft
稻田综合种养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水稻为鱼、河蟹等水生动物提供了优良安全的生长与栖息环境,稻田中施肥可间接为河蟹培育天然饵料。同时,鱼、蟹等水生动物在稻田中觅食可起到松土、除草、灭虫、防病、增温、增肥作用,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或不使用除草剂、化肥。由此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达到了水生动物与水稻共生、互利双赢的目的。这样既促进了水稻增产,减少了农药、除草剂、化肥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又可生产出无公害、绿和有机水稻。因此,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水二用,水稻增产、稻田增效,品质提高”,综合效益显著,是水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一、稻田综合种养的优点
1、有效清除杂草、减轻稻田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鱼、蟹可以清除田间杂草,解决稻田除草问题。养鱼、蟹稻田一般除插秧前用除草剂封闭除草外,以后就可不用除草剂除草,人工拨草的工作量也很小。这样既省去了人工除草的繁重劳动,而且cn. All Rights Reserved.
细胞破碎
9还有除草经常性的特点,更有化学除草剂不能比拟的无公害化,既节省费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稻田养殖鱼、蟹,还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对三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虫、稻叶蝉和稻瘟病等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根据有关试验,养蟹的稻田,三化螟三代卵块减少30%,白穗率降低50%,稻飞虱减少50%以上,纵卷叶虫减少30%,白叶率降低70%,稻叶蝉减少30%。病害的减少,可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2、可提高肥效,减少化肥施用量鱼、蟹等水生动物在稻田中活动觅食时,翻松泥土,加速了水的上下对流,增加氧的含量,提高了水面的吸光率和水温(一般可提高0.6℃),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被水稻吸收利用,养鱼、蟹稻田的土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鱼、蟹等水生动物在田间游动起到了中耕松土作用,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的氧气流通状况。据测定,养蟹稻田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同时,鱼、蟹等水生动物的松土活动还把肥料掺合在泥土中,这等于农业上刨坑深追肥,进而减少了肥料流失。因此,稻田综合种养可从多方面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明显增加。
3、改善水稻品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无公害、绿和有机大米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其价格亦显著高于普通水稻。稻田综合种养可以起到增肥、除草和消灭水稻害虫的作用,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为无公害、绿和有机大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铁氟龙押出机二、我省稻田综合种养现状
(一)现状黑龙江省的稻田养鱼从1984年在绥化市双河镇58亩稻田中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在稻田养鱼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稻田养鱼生态利用新技术等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省稻田养鱼取得长足发展,其覆盖面已由1984年的1个市发展到1997年60多个县(市)170万亩,并形成了各个档次的稻田养鱼模式。1998年以后稻田养鱼面积虽有一定的回落,但仍保持在50万亩左右。自2013年以来,我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水稻栽培上,提倡大垄双行(宽窄行)模式。在品种上,突出名优水产品种的养殖,如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河蟹等。在田间工程上,以不影响农机操作为原则,以挖边沟为主。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强调生态防控为主。
2、为无公害、绿和有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2010年,佳木斯市开展稻田养蟹和生产有机大米示范工程。项目依托黑龙江金海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郊区平安乡太阳升村黑渔泡渔场,利用100亩水稻田开展稻田养蟹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河蟹亩增收280元;水稻亩增收320
元,两项合计每亩稻田为稻农增收600元。
3、效益显著。稻田综合种养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稻田养鱼不但每年能提供大量鲜活水产品,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同时,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加了稻农的经济收入。据典型分析,稻鱼模式亩效益200元以上,稻蟹模式亩效益500元以上,蟹稻鳅模式亩效益500~1000元。
(二)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省份,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cn. All Rights Reserved.
10位,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资源潜力巨大。尽管资源丰富,但黑龙江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1、资金不足,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稻田综合种养不是仅靠一两个人或一两户就能发展起来的,而是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参与支持和帮助。近几年来,由于稻农的资金紧张,水产部门及其他服务部门的资金短缺,导致了苗种、相应的技术、鱼病防治所需物资等服务衔接不上,严重影
响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2、认识和宣传上的不足。稻田综合种养涉及到千家万户,要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办好示范点、示范县,定期召开现场会介绍经验,用产量、效益来提高众生产的积极性。
3、稻田综合种养配套体系不健全。一是技术支持体系。由于我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无法为稻田综合种养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苗种供应体系。稻田综合种养的苗种放养时间与池塘鱼蟹苗种放养的时间不同步,但我省专门的暂养池很少。稻田鱼蟹的放养时间大多在6月上旬,而池塘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需专池暂养,而我省配套的暂养池却很少。三是配套工程标准低。由于部分干部和众的思想阻力大,认为稻田养鱼田间工程量大,耗费时间,不划算,影响了稻田综合种养配套工程建设。
三、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思路
1、要从发展千亿粮食的高度认识稻田综合种养无论是外省稻田综合种养的成功经验,还是我省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稻田养鱼经验总结,单一靠水产行业部门,无力使该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由政府部门唱主角,财政、信贷、扶贫、技术推广等各部门紧密配合,方可使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要从发展千亿粮食的高度来认识稻田综合种养,我省农业部门应把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当作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由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增加投入,全程服务,使稻田综合种养成为真正
的富民工程,在全省开花结果。
2、因地制宜,搞好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省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发展
全省应选择稻田连片集中,有一定稻田综合种养基础和积极性高的县区继续试点,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开展多种模式的养殖。因地制宜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稻田综合种养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把众受益变为继续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原动力,全面推动我省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
3、科学规划,全方位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科学规划。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考察、选点,选择自然条件好、众基础牢、集中连片、有辐射效应的地区实施,重点向水稻种植大县倾斜;二是统一标准。制定适合我省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操作规范》。各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技术人员要搞好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科普资料等多种形式,把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让广大农民掌握稻田综合种养的新知识、新技术,把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创造出适合我省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总结出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养殖种类、不同产量级别、不同养殖方式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操作规范。通过示范点上的突出效益,激发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应用各种新技术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积极性。
4、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稻田综合种养新形象
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张旗鼓地宜传稻田综合种养,争取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宜cn. All Rights Reserved.
11传水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为稻田综合种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我省渔业工作全面开展,使亮点工程真正的亮起来,繁荣农村经济,在全民奔小康中发挥出渔业应有的作用。关于史氏鲟和达氏鳇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电子表单系统
温敏1李黎2赵海涛3
(1.逊克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逊克161400)(2.萝北县水产总站黑龙江萝北154200)(3.逊克县逊比拉河管理站黑龙江逊克161400)
烷基叔丁基醚史氏鲟、达氏鳇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极具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其肉食用价值很高,其皮可制成优质皮革,特别是其卵加工成的鱼籽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黑黄金”、“黑珍珠”之称。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以及过度捕捞,导致史氏鲟、达氏鳇鱼类资源的急剧下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Ⅱ保护物种。由于我省鲟鳇鱼自然种资源情况不明,尽管鲟鳇鱼产量有稳定在
百吨以上的趋势,除一部分用于鱼籽酱生产外,大部分还是用于人工繁殖,而人工繁殖主要是采取杀鱼取卵的方式,因此对资源涵养保护十分不利。尽管国内很多养殖场开始逐年培育鲟鳇鱼亲鱼,但未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既使开展人工繁育,也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因此对我省野生史氏鲟、达氏鳇资源压力还很大。同时,因消费习惯,国内生产的鲟鳇鱼基本都是在幼鱼阶段(0.5-1kg /尾)上市流通,而鲟鳇鱼属大型鱼类,寿命长,成熟期晚且生长潜力表现在后期,在资源有限、苗种来源途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这样的生产、培育和消费方式极不合理。另外,我省有很多大中型水面,非常适合鲟鳇鱼的增养殖,在这些水域内进行定期投放、定量捕捞,可源源不断的获得商品鱼供应市场和获得成熟亲鱼用于生产繁殖苗种,也可获得高价值的鱼籽酱。但这种生产方式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管理比较困难,投资受益人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利润,这将是我省鲟鳇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最后,多年来鲟鳇鱼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害不断发生,使用药品较多,实现鲟鳇鱼健康养殖是摆在所有生产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提出几点史氏鲟、达氏鳇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加强鲟鳇鱼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为了正确评估史氏鲟、达氏鳇的资源量及其补充机制,要使用现代化的种动力学方法,采用实验调查数据,建立可预测的种丰度和动态全现代化模型,运用历史数据建立回顾模型并将其用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并且恰当的取样方案,以便能够绕过跨界种鲟鳇鱼国家的边界获取数据;使用现代技术,确定种大小,跟踪种并确定其洄游路线;建
立渔政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获得商业捕捞的有关鲟鳇鱼捕捞量适当可信的数据;所有因鲟鳇鱼的收益者都要参与关于捕捞和收获记录的收集工作。建议改善捕捞制度,鼓励释放捕获的未成熟达氏鳇(经渔政部门认定后可适当补偿)。同时积极借鉴法国等国家的人工繁殖技术,这些国家对性成熟的亲鱼全部采用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300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稻田   综合   种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