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场域

浅论课堂教学场域
作者:吴青平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8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系统学习法定知识和文化的场所。课堂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它是由多种关系网络所构成的一个场域课堂教学场域作为一种研究新视角,对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理论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场域 课堂教学场域 教育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6-02
        一、课堂教学场域的涵义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对场域的定义是: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这些位置的存在、它们加诸于其占有者、行动者以及机构之上的决定作用都是通过其在各种权利(或资本)的分布结构中的现在的与潜在的情境客观地界定的,也是通过其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统治、从属、同一等)而得到界定的。” ① 也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由附带一定
权力(资本)的各种位置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关系网络,是一种结构机制和运作、争夺和投入的空间,是一个力量场和斗争场,每个场域的特征既取决于特有的法定资本,又表现为能动者之间的竞争关系。”②
        课堂教学场域,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及学生体围绕着知识与文化的生产和传递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关系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功能。
        二、课堂教学场域的特点
        1、整体性
        “整体作为事物间相互作用而发生联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其实也是场域的表征。迪尔凯姆认为要考察社会现象的原因,或者社会现象的产生,不能在那些组成集体的各个分子中去寻,而必须对这个已经组合成的集体进行研究。”③ 课堂教学是小社会,在相对于社会这个整体来说,社会有机体和课堂教学这个场域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社会有机体都是相应场域中的一份子,没有一种社会有机体的周围不存在社会;同时,任何场域都是
社会有机体相互作用的场,没有场域能够脱离社会有机体而存在。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课堂教学场域是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2、自主性
        课堂教学场域通过自身内在的发展机制加以建构,相对独立于周围的其他环境而产生,同时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自主性。在课堂教学场域,教师和学生因占有不同的资本而使得拥有的位置权力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就课堂教学场域本身来说,作为社会有机构成的一部分,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可能是一种彻底的自主场域。正是基于课堂教学场域的相对自主性的原则,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社会子系统进行内在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的不同之处。
        3、斗争性
        从课堂教学场域的内部结构来看,充满着复杂的斗争性。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场域教师是成人文化的代表和良好行为的模范,并且具有制度上的权威,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利
用自己的优势文化来压制学生体,如果学生没有从内心真正地产生服从,对抗与冲突就此产生。另一方面,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教师的控制和压制,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之后开始产生对抗行为。当他们的价值观念、目标指向同教师的不相容时,他们将不会完全顺从教师,并会试图避免被他人的强制力量所支配的劣势局面,用自己的方式为自主求知和成长争夺地位。”④ 但这种交织的关系、复杂的斗争性,让课堂教学场域这种结构性空间有了向前发展的可能。
        三、课堂教学场域的功能
        (一)对于学生个体的功能
煤矸石烧结砖        课堂教学场域对于学生个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知识传递功能、社会适应性形成的功能、个性发展功能和人格特质养成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法定的知识和文化。因此,知识传递功能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功能。在课堂教学场域中,有关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通过教学制度、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活动都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范型,使学生自觉
地或不自觉地形成对社会生活的一定适应性。然而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化,还应该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而理想的课堂教学场域,是为学生人格特质之养成提供了可能性。
        (二)对于班级体的功能
        1、区别——分化功能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既定的班级组织背景下展开的,而班级组织基本上都是等级化了的角结构。在某一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课代表、学科组长也具有特定的组织地位,但这种组织地位与课堂教学的区别——分化功能所造成的班级社会——成绩名次地位是有着明显区别的。”⑤ 这种地位的确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课堂教学场域的一种直接的社会结果。
        2、整合——趋同功能
        课堂教学场域中的诸多因素对班级体而言是共同的,其影响也是平行的。教师的同一性、班级人际环境的同一性以及教学系统的同一性,正是学生体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而
形成某些趋同性与标准化特征的基础和缘由。”⑥ 诸如被大众经常提到的某个班级的纪律和班风,说明课堂教学场域起到了一定的整合——趋同功能。
        3手动提升机、情感归属功能
        课堂教学场域是师生共同生活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会逐渐形成诸多的情感联系纽带。由于在认知、态度、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一种共同性和互补性,他们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依存感,有时甚至会形成一些由某种归属的需要而结成的小体。课堂教学场域的情感归属功能,也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情意。
        四、结语
        从教育场域指涉和覆盖的范围大小来看,可以区分出教育场域、学校场域、班级场域及课堂教学场域。课堂教学场域可以作为社会学的范畴,也可以是一个教育社会学的范畴,与学校场域、教育场域构成一种层级关系。本文只是分析了课堂教学场域内的关系特点,它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没有作出分析。
        任何一个工具性范畴的内涵、价值和用法只有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被完善,因而它的意义和用法往往也是开放性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课堂教学场域这一范畴时应该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去完善,避免在教育研究中使用的随意性。
        ss53ss注释:
        ①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利——龙吸水设备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6
        ②邓志伟.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02
        ③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82-83
        ④耿宏丽.刍议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的师生冲突[J].教育科学论坛.20102)。
        ⑤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05
        ⑥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08
        参考文献:
        [1]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利——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邓志伟.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5]阻燃橡胶唐力权.蕴徼论——场有经验的本质[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耿宏丽.立体电视刍议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的师生冲突[J].教育科学论坛.201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97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场域   课堂教学   学生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